其他
读书周|与书为友,对话大师,云游世界
近日全国多地新增新冠感染病例,学部君提醒各位小白杨踏实待在学校,非必要不离校。疫情反复的当下,更应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科学防范,理智应对。别忘了每日打卡哦~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秋意凉,天高远
朗朗书声,品大师经天纬地之才一起在读书周享受阅读的乐趣吧!01
《交往在云端:数字时代的人际关系》
推荐人:田香凝
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数字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全面介入,却很少抽离出来,认真思考它对我们人际交往的影响。
这本书从互联网诞生谈起,梳理了互联网发展进程中人际交往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并对技术驯化、技术可供性、网络社群与媒介意识形态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尽管书中案例略显陈旧,但它依旧提供了一个回望社交媒体发展的“后视镜”,无论是社交媒体的使用者还是研究者,都可以从这个视角中进行观察与反思。
同时,建议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进一步思考:后疫情时代,我们的媒体选择、人际交流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如何从“肉身人”向“数字人”进行转变?
02
《艺术的故事》
推荐人:韩飞
《艺术的故事》是了解和学习艺术史的一本绝佳书籍。看似“厚重”,让人望而却步,但翻开后会发现,全书的写作和呈现方式极其“友好”,逻辑脉络清晰、循循善诱、深入浅出,且印刷精美、图文并茂。
作者贡布里希善于用简明晓畅的语言来阐释他的艺术观念,即使你不是专业研究者,也可以轻松学习。
一本书有时可以调节工作和生活节奏。
03
《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
Essays on Art and Literature》
推荐人:白晓晴
《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Essays on Art and Literature》一书为皮埃尔·布迪厄在1993年出版的学术论文集,收录了10篇发表于1968年到1987年之间文学和艺术研究相关的论文。
为了构建一个理性阐释感性的分析系统,布尔迪厄在其中创造了场域(field)、习性(habitus)、位置(position)、性情(disposition)、占位(position-taking)、资本(capital)、策略(strategy)等概念工具,并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个案研究进行理论构建,结合概念定义与社会评论,建立了一个文化社会学理论系统。
我们可以看到在该系列论述中,他无视学科的陈规与藩篱,考察社会与文化的方方面面;试图以用多篇文章对某一特定概念进行构建,以极为丰富的论据,展开对社会时事评论、理论引用、数据分析的描述,并围绕上述概念构筑其哲学体系的努力;在重视参与性社会考察的哲学思辨的同时,又以哲学视角切入的社会学研究。
对于研究生同学来说,深度解读布尔迪厄依然会困难重重,阅读时也很难辨析他是如何串联起纷繁的学术概念并赋予其整体科学性的。我的建议是尝试在纵向深入的分析中结合横向拓展的研读,回到当时的历史语境下解读他的概念系统,才能对其理论有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性认识。
04
《大数据时代》
推荐人:孙竞舟
这本书很好地描述了“大数据”时代思维、商业、管理等方面的变革,作为科普书籍,全书不带有任何公式,浅显易懂,其中的例子也都非常有趣。
我们早已习惯了针对“小数据”的算法及思维,随机采样、精确、探寻因果关系是传统数据思维的特点。如今,数据爆炸性地增长,产生了一系列的思维变革。在“大数据”的思维中,不再采样,而是利用总体;不再苛求精确性,而是拥抱混杂性;不再过分地探寻因果关系,而是找到相关关系。
本书是2013年的作品,是大数据的先河之作,有些例子稍显陈旧,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更易于理解和消化。
05
《梁庄十年》
推荐人:郑石
《梁庄十年》是一部持续十年的中国乡村志,也是作者梁鸿关于梁庄的第三本非虚构著作。
十年间,梁鸿多次进出梁庄,带领我们走进“隐形中国”:进城返乡的男人、丢失名字的女人、生老病死的亲朋、留守乡村的儿童……城市之外的广袤沃土上有太多的人和事,梁鸿用细腻平实的文字记录着个体命运沉浮,她提醒着我们:不要想象,不要猜测,不要遗忘,回去看看吧!
十年间,中国乡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作者笔下的梁庄故事也从残酷伤痛变得自然平和,这其中也蕴含着我们期许看到的乡村进步和希望。从梁庄了解乡村,从梁庄看到中国,这里是梁鸿的故乡,也是我们的故乡。
总有那么一句话会在生活的不同时刻突然浮上心头为你指引或疗伤
关于阅读
大家都有哪些推荐书目或读后感呢快来留言板和学部君分享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