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文化强国短视频高峰论坛”顺利举办
每天都在刷的短视频
你真的了解吗?
它应如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如何做好内容建设与对外传播?
本期推文,学部君将带你走近
第十二届“文化强国短视频高峰论坛”
一起来看专家学者
多维度、宽领域、全方位的分析与探讨
论坛举行
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文化强国短视频高峰论坛”
8月17日上午,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文化强国短视频高峰论坛”于线上举办。论坛作为本届北影节短视频单元的重要项目,汇聚传媒学界与业界专家,共同探讨文化强国短视频的功能、作用和意义,探索新形态促进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传播的方法路径。
本次高峰论坛汇集学界、业界专家,出席的嘉宾包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蓁蓁;新华网党委常委、总编辑钱彤;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智锋;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兼中国新闻网总裁俞岚;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陆绍阳;中国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柯荣谊;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北京时间常务副总编丁晓阳;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晓红。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达品在致辞中表示,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本次论坛旨在为行业发展、学界研究,以及中国传媒大学进一步办好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提供经验和借鉴。王达品指出,当下蓬勃发展的短视频以其分散性、互动性、个性化等特征不断为中华文化传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多元路径;如何利用短视频形态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更好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是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
本次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教授主持。
嘉宾观点
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推动短视频健康发展
祝燕南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本次高峰论坛汇集学界、业界专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表示,短视频有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宣传作用,同时推动文化与科技相融合,调动全民参与积极性,丰富了文化新业态。短视频自身“短、平、快”的特点使其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蕴含着服务新潜力。此外,在动荡的国际形式与严峻的全球性挑战环境中,短视频赋能传播新方式,帮助展示更加立体、真实、全面的中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发展内容科技,建设四全媒体
叶蓁蓁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蓁蓁指出,专业媒体在推动内容科技的发展中要把握“专”“精”“引”“领”四个关键点,在关键内容、领域发挥专业优势;关注用户对精品、优质内容的需求;重视内容的舆论引导作用;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方向引领,助力其更好地参与到视频内容创作中来。因此,主流媒体要深度挖掘短视频的内容价值与数据价值,推动建成由内容强国、数据强国、产业强国共同支撑的文化强国。
重大时政报道短视频的“文化范儿”
钱彤
新华网党委常委、总编辑
新华网党委常委、总编辑钱彤重点阐释了短视频生产制作对于重大时政报道的积极作用,强调主流媒体要坚守重大时政报道的“文化范儿”——在报道内容上彰显“人文范儿”,把握受众心理关切点和情感需求点;在制作技术上体现“科技范儿”,增强受众的互动感和参与感;在报道形式上凸显“青年范儿”,增强视频的传播效果;在表达方式上彰显“艺术范儿”,做到题材小巧,内容独特。
短视频发展态势与思考
胡智锋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智锋从文化主体性、价值主流性、平台主导性三个方面对当下短视频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胡智峰指出了网络短视频领域存在的内容集中度不足、产业聚集度不足、品牌建设度不足等问题,提出要推动短视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坚定正确的价值引领,同时要不断加强产业品牌拓展,促进平台、内容、品牌、产业各个方面做大做强。
短视频,如何打造文化出海新模式
俞岚
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兼中国新闻网总裁
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兼中国新闻网总裁俞岚表示,短视频以视觉为本位的媒介属性以及多向性传播与裂变式发布特征,使其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传播潜质,成为传播领域的潮流符号。结合近年来中国新闻社的国际传播短视频实践,俞岚认为文化强国短视频的进一步发展还需突破“浅碎与精髓的平衡之难”、“个性与共性的兼顾之难”、“传承与创新的融合之难”三个平衡难题,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在短视频领域打造文化出海的新模式。
短视频推介中华文化要注意“好感传播”
陆绍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陆绍阳从学界角度对新兴的“好感传播”领域作出解读,提出好感传播是以文化为先导、以情感为纽带、以交流为手段的传播形态,其价值观是既利己又利他的。在短视频生产与传播中,要把握生活类、文化类等常见的“好感传播”视频类型,关注年轻受众群体感兴趣的话题内容,强调“以我为主”的第一视角创作叙事角度,从而更好地发挥短视频推介中华文化的作用。
短视频国际传播助力文明交流互鉴
柯荣谊
中国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
中国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柯荣谊指出,我国短视频在国际传播中实现文明互鉴交流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短视频传播渠道上需要注重传统渠道与新兴渠道并重,重视互联网视频平台的搭建。要推动形成“大外宣”格局,全面拓展传播主体,增强民众的对外传播意识;在传播内容层面,要实现话语体系与叙事体系的重构,将传者角度与受众角度相结合、从而更加贴近国际受众心理。
文化短视频创新创优的关键在哪里
丁晓阳
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北京时间常务副总编
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北京时间常务副总编丁晓阳认为,由于高质量视频的制作门槛与制作成本较高,我国高质量文化短视频领域的制作传播仍有所不足。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短视频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制作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建立起从核心到产品的整体链条,将中国文化观念深度融入短视频的创作当中,真正做到“讲好中国故事”。
用短视频讲好中华文化故事
王晓红
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晓红以“出圈”短视频为例,指出文化短视频在传播中要突破对中华文化单一方面的聚焦,呈现更为完整的文化形态。王晓红进一步提出了运用短视频讲好文化故事的三个优势,即广泛的文化“可见性”、生动的文化“体验感”以及活跃的文化“创造力”。
精彩的发言
独到的观点
本次论坛让大家看到了
短视频提升创作水平
发挥主流价值的广阔空间
相信短视频在未来能够为
建设文化强国
促进跨文化传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
猜你喜欢
供 稿/刘奕璇 李 佳
编 辑/尹姿蘅
美 编/钟 睿
主 编/韩 飞 刘日亮 李怡滢
监 制/丰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