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荐读 | 美国新闻学的批判与思辨:社会史的观照与功能论的原则
究竟是忠于公民不偏不倚?
还是隐藏于意识形态帷幕下
逃避潜在问题和责任?
两本著述,两种视角
《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学部君与你一起探讨新闻价值
快来接受知识“滋养”吧~
01
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
书 名: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
作 者:(美)迈克尔·舒德森
译 者:陈昌凤,常江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编号:978-7-301-14603-3
出版时间:2009年
1
书籍及作者基本情况
迈克尔·舒德森可能是美国新闻社会学理论领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研究丰富和完善了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将传统的“把关人”研究推进到知识生产社会学的研究;将知识社会学研究视角引入传播学研究,以此开拓了一个新的传播学方向。此外,舒德森也密切关注了新闻史学的相关领域。
2
出版及社会影响
舒德森对于史学尤其是观念史的关注和重视均折射在他的著述之中。这一领域的代表作《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独树一帜,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观念史”的佳作,通过对美国“客观性”理念的形成与发展的考察,形成了一种新的制史框架。
3
核心观点
一、研究焦点——社会媒介史
在舒德森写下此书的1978年,“社会史”还是一个时髦的词,指的是非自上而下的历史,意味着我们应该把眼光投向普通人的生活。但本书中的“社会”并非特指社会底层。舒德森关注的是一个越来越活跃的群体,即记者群体。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出了一套价值观并建立了自己的职业团体。本书关注的是新闻业的观念和理想,并试图通过对社会因素的分析对这些观念和理想做出解释。
二、主要内容——“客观性”理念
《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主要研究美国新闻业中“客观性”理念的发展历史,通过分析美国现代新闻业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索新闻客观性的生产机制。在舒德森看来,民主市场社会神话的破灭和科学权威的兴起使得人们开始怀疑事实,怀疑价值,从而导致对客观理念的推崇。而它之所以能够保持其在新闻业中的主导地位,称为统治性的意识形态,背后隐藏的除了必须这样做的实际原因之外,还是一种巧妙地逃避:以看似专业的“中立”立场,逃避报道新闻可能带来的问题与责任。由此他认为,“客观性”理念实质上揭示的是人们在审视现代社会时的失落感和怀疑。
4
学术逻辑
一、研究方法:通过历史进行祛魅
舒德森的绝大数成果可归入历史研究范畴,他选取历史研究方法将“客观性”“知情权”“公民权”这样对于美国政治生活而言不可或缺的概念置于其形成的语境之中,从而实现对这些概念的祛魅,并把握其形成与流变规律的关键。
二、研究思路:知识分子与权力结构
舒德森的研究思路是“现代性”的,即努力挖掘那些对我们的视野产生影响的各种观念背后的东西。他追求一种“纯粹”的知识分子身份,认为真正的知识分子应当独立于权力结构,并始终对后者保持批判性和疏离感。而这种姿态和身份,正是“西方学术传统”的一个重要的标签,也能使舒德森看似散乱的研究议题往往指向相同价值旨归。
三、研究反思:新闻业的现状与未来
舒德森关注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和全球经济体系对传统新闻业的冲击,他认为应当始终对新闻业的种种变化及其在公共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保持冷静的态度,避免因沉迷于技术而掉入任何形式的决定论的窠臼。舒德森坚持认为并不是所有有着“新闻”标签的内容都可以被视为真正的新闻,传统新闻业仍然有不可替代的话语优势,技术只是对新闻内容的形态产生了(几乎是消极的)影响而已。
四、思想内涵:新闻学的非学科化的理性呼吁
舒德森对于“新闻学”作为一个“学科”存在的合理性表示质疑,认为此举会导致学者视野的狭窄化,阻断相关社会科学对新闻研究的有益支持。而新闻研究的价值,恰恰体现在其与多个学科的关联性之中。
5
书中重要内容
一、新闻是文化的一种形式——“故事”
舒德森认为新闻是记者建构的故事,记者讲述的是特定类型的故事——重要的、有趣的故事,其重要性和趣味性建立在特定的文化价值观之上;记者以特定的方式讲故事,遵守专业的叙事规范,而叙事规范的应用又受到特定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二、新闻是一种历史形成的范畴
舒德森认为,新闻是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事物。对于这种新闻观念,舒德森将其视为关于新闻产生的文化观点,文化的观点强调新闻从业者的传承性,甚于他们的创造性,也不强调社会性的生产,而强调新闻的象征性比事实本身更重要。
三、新闻的研究方法
舒德森遵循典型的社会学方式,作为一种特定文化形式的新闻,其生产方式与文本呈现方式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作为社会学家的舒德森眼中,其所提出的总的研究问题就是:作为文化的新闻,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方式讲这样的故事?所以,其研究方法主要采取的是历史社会学的路径,即将新闻生产方式视作制度与惯习,到历史中去寻找其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轨迹,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展开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四、舒德森“新闻观”的理论实践
舒德森的新闻社会史研究采用共时性分析与历时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大的方面来说,采用纵向历时性分析,描绘出新闻理念与新闻实践生成、变化的轨迹;具体到某个历史阶段,又展开社会结构与情境分析,从而达成对于关键性节点的深度理解。
02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书 名: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作 者: (美)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
译 者:刘海龙,连晓东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编号:978-7-301-18179-9
出版时间:2011年
1
书籍及作者基本情况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中译本出版于2011年,原作者是来自美国的比尔·科瓦齐和汤姆·罗森斯蒂尔。
本书的两位作者比尔·科瓦齐和汤姆·罗森斯蒂尔分别创建了“热心新闻工作者委员会”和“卓越新闻项目”,对全美新闻工作者进行了调查,在《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中归纳出新闻界公认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十个职业标准。
2
出版及社会影响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这本书被视为新闻界“圣经”。本书分别从新闻内外角度,直接间接层次,传者受者等多个方面阐释了新闻工作者必须要遵循的十大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者,也适用于新媒体、融媒体情景下新闻工作者。本书的诞生不仅打破了新闻实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窘境,而且抓住了新闻的根本命脉,找到了新闻原则的精髓。
3
本书核心观点
新闻工作的目标是向人们提供获得自由和自治所需的信息。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包括:
1.新闻工作首先要对真实负责。
2.新闻工作首先要忠于公民。
3.新闻工作的实质是用核实进行约束。
4.新闻工作者必须独立于报道对象。
5.新闻工作者必须成为独立的权力监督者。
6.新闻媒体必须成为公众评论和妥协的论坛和广场。
7.新闻工作者必须让重大事件变得有趣并且与受众息息相关。
8.新闻工作者应该使新闻全面均衡。
9.新闻工作者有责任按良心行事。
10.公民对新闻也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4
书中重要内容
1.新闻工作首先要对真实负责。希望得到真实信息,这是人的基本欲求。新闻是民众了解和思考自己身外世界的主要依据,所以真实可靠备受重视。真实会带来安全感,因为安全感来自知晓。但新闻真实是一种操作性的或者实用的真实,但并不是绝对的或者是哲学意义上的,像化学方程式那样的真实。
2.新闻工作首先要忠于公民。新闻忠于公民意味着新闻要保持独立,不偏不倚地报道新闻,不畏强权,不徇私情,超越党派,利益无涉。新闻媒体和公众是一种共生的关系,新闻依靠大众的信任而存在,大众因为新闻而了解这个未知的世界,所以新闻必须忠于公民。
3.新闻工作的实质是用核实进行约束。这一特征将新闻与娱乐、宣传、小说、艺术区分开来。新闻是客观的,对发生的事情做出正确的描述。做到客观又有五大原则:(1)不得随意添加不存在的东西;(2)不得欺骗受众;(3)尽可能地使你的方法和动机透明公开;(4)依赖自己的报道,也就是原创性;(5)谦虚谨慎。
4.新闻工作者必须独立于报道对象。独立对于新闻来说也是本质属性。事实上不仅仅独立于报道对象,还应思想独立,行动独立,独立于阶层和经济地位,独立于种族、民族、宗教和性别。
5.新闻工作者必须成为独立的权力监督者。监督意味着代表大多数人监视少数掌握权力的人,以防止暴政的出现。新闻工作者主要通过调查性报道来实现监督。
6.新闻媒体必须成为公众评论和妥协的论坛和广场。公共对话是美国新闻事业的核心,事实上它们的出现甚至早于美国新闻业。不幸的是,现实中技术的进步导致的是数字化暴政,而不是自由。公正问题变成了谁拥有最大权力、能量或者最多修辞技巧的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公共论坛,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和大量背景信息的基础上,否则公共交流将无法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它将最终消失在噪音之中,听不到大多数公众的声音。
7.新闻工作者必须让重大事件变得有趣并且与受众息息相关。有效的新闻写作必须既做到清晰明了地提供公民必需的新闻,同时还要文字优美,这也是对记者叙事技巧的基本要求。或许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新闻就是有目的地讲故事。让新闻引人入胜也是新闻工作者对公民的义务之一,但要避免新闻迈入纯粹娱乐化的道路。
8.新闻工作者应该使新闻全面均衡。新闻的均衡和全面是主观的。然而这种不确定性并不意味着和地图上更客观的道路和河流的特征相比,新闻的均衡和全面就没有什么意义。虽然全面均衡具有主观性,但是它们在实际中是可以实现的,绝不是抽象的理论。关键在于公民相信新闻工作者的选择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不是只提供那些能卖钱的新闻以及不是在迎合受众。
9.新闻工作者有责任按良心行事。新闻工作者能否凭良心做事远比他们相信什么或把什么带进了工作中重要得多。良知问题不能打折,必须得到尊崇,但保护良知的重担不应全部落在个人身上,否则会把人压死。
10.公民对新闻也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公民也应该对新闻机构提出要求。首先,效果最好的是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和信息强过谴责咒骂。其次,如果意见没有得到重视,就再提一次,或者通过多种途径提出。如果公民过于消极,甘愿忍受质量不断下滑的产品,市场机制就会失效。
5
精彩案例
作为一般规则,任何类型的政客都不会对新闻工作者可能对演讲所做的实际修改真正感兴趣(我们可以打赌),因为已经有太多作者参与其中,政客真正感兴趣的是让新闻工作者认为自己的修辞和智力充满魔力,并且愿意担任顾问。换句话说,这些交易与其说是真的想让新闻工作者对演讲做出贡献,还不如说是试图引诱他们,以保证得到对自己有利的新闻。这是对新闻独立隐晦而又很常见的诱惑,比用赤裸裸的金钱或者是其他物质利益进行交换,新闻工作者更容易在这里掉入陷阱。
实证性的调查总结新闻工作的规律
现代性的思路解析新闻背后的真相
让我们跟随系列荐读书目
提高理论素养吧!
猜你喜欢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术指导/吴炜华
供 稿/高瑞怡 寻 立
编 辑/王昭阳
主 编/韩 飞 杨丽萍
监 制/丰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