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爸爸的财富秘密,真不是中产阶级能懂的!

2017-07-23 X博士 经济学博士

王健林是这几年特别火,相比于娱乐圈纪委王思聪的网红大V属性,王爸爸在社交圈的知名度远远不及我们的国民老公,但是广为大家熟悉的王氏语言在近几年可是火爆了我们的社交圈。从“定个小目标,先挣它一个亿”到“让迪斯尼在中国永远亏损”,除了大家喜欢的娱乐八卦相信很多小伙伴对王爸爸的财富增长之谜也是非常好奇的。


早在十年前万达还是一个偏居一隅的地方性房地产企业,短短十年时间就成长为一个跨国界的地产行业巨无霸,在这么短的时间王爸爸是如何能够成为一个随时可以定个小目标的人呢?带着这个问题,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博士发现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和大家一同分享下!

先从一张表格说起:

负债和资产是企业运营的永恒话题,但是在中国你会发现。早期的德隆系也是通过杠杆不断进行裂变式的增长,而后来众多的企业虽然切换了行业和热点,但是无一意外,他们的负债都是非常非常的高!早年去拜访一个区域银行高层,他的一段分享让博士记忆深刻。


正常的企业经营,如果现金流是正常的,他们的客户积累和带来的利润是一条近似线性规划的增长曲线。但是中国的银行受到国家政策非常大,08年经济危机,一下子就给你搞四万亿。因此银行很多时候,放贷是很头疼的,因为大部分好企业按部就班发展,本质上是不需要钱的。而很多周期性的行业譬如房地产,他受到国家宏观政策影响非常之大。


海南的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时候,很多别墅是用来养猪的。当然后来又炒了起来,但是这让我们很多银行从业者反思。在周期性的行业中,你的资金一下子砸进去,一旦遇到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这些企业很容易就被撑死,而这并不是因为企业本身运营和发展的问题。


一个真实发生在博士朋友的一个案例,一个生产性的企业老板,企业年销售规模在一个亿左右,利润也不错,一年也有个千把万的利润。早几年贷款政策非常好,一大堆银行都跑去这个企业,给予了很低的银行利息。刚好清远地区也给予了很优惠的税收和地块配套政策优惠,于是这个企业老板就从银行借了几千万在清远投资建设新的厂房。但是很不凑巧,大的宏观政策面临调整,于是早先称兄道弟的行长朋友们承诺的贷款续约也办不下来。而清远的工厂才刚刚建好还没投入生产,这边银行催得紧,没有办法企业的流动现金一下子就紧了,而清远的工厂打个五折想卖出却依然也没人接盘。最后这个企业只能把广州在盈利的工厂卖出用以归还银行欠款。很惨痛的一个案例!这个老板也一夜归零,回到了一无所有的解放前。


让我们看看万达和银行的关系

万达本身的资产确实是很优质的,但是从万达近期的几次大交易来看,这如果不是到了无法排解的地步也不会走这一步。打了六折就把手上优质的资产出手,而且是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部甚至传言,这是把“延安都放弃了”,除此之外,万达对外的声音也在这段时间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2015年11月,王健林:自己辛苦赚的钱,爱往哪儿投就往哪儿投。



而就在前天万达的风格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中国只有政治经济学而不是西方经济学,因此国外的经济学家一旦分析到中国特色企业的时候,别看起来一套一套,但是真正的奥妙所在他们是吃不透的。

我们来看看最近这几年万达在海外都买了些什么?

几年下来,买的全都是酒店、游艇公司、娱乐、体育公司等泛娱乐公司。而这些产业和我们国家引导的方向是不一致的。美的买德国的库卡,国家是非常高兴的,因为那是引领下一个产业潮流的核心技术。但是从万达过往的投资路径来看,万达投资的逻辑偏向于避险驱动,资产海外化和负债国内化的趋势非常明显。本质上这些投资并没有给中国国内带来正向价值的现金流回报,而与此相反他有可能会把很多国内很多高净值的用户引流到海外!而这和我们坚守三万亿的外储底线是相背离的!


最先感受到政策调整的温度,于是有了我们看到的万达融创富力的战略合作,三家斗地主都成了赢家,那么问题来了,谁是输家呢?


在这个局中,万达以规模优势的低于市场价格拿地,然后按照市场价六折转卖给融创(文旅)和富力(酒店)。政策拿地与市场拿地的增值部分万达一家吃不了(资金占用成本高),然后找来两家分摊一下。于是联合公布成了共赢,于是万达对外的口风也在迅速调整!


言尽于此,让我们再深入的思考,为什么这些拥抱高负债的企业们如此担忧政策的调整,如此渴望走进中央的怀抱呢?博士认为,下面这张图可以说明一切!



从中国大公司和美国大公司的现金流对比可以发现,中国的大公司真正的利润大头并不是来源于买卖产品和服务。他们真正的奥妙在于依靠银行不断扩张,然后通过资产价格的跨周期套利而实现财富的十倍百倍增长,这才是中国特色财富故事奥妙所在!


最后,娱乐圈纪委最近好像都不怎么说话了,对此博士表示非常佩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