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月就辞职,一个北大女生的求职悲欢》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2017-09-19 恶魔奶爸Sam 经济学博士

来源:恶魔奶爸Sam【ID:lxg-milk】


最近有篇文章挺火的,有不少小朋友发给我问奶爸你怎么看?


我觉得以后我不应该叫奶爸了,应该改名叫元芳,因为每次有什么热点出来,都一定要有人问,奶爸你怎么看。


原文很长,差不多两万字,我想了想,还是把链接放这里吧,不过我不推荐你阅读,原文没什么营养,看了很浪费时间,而且我的正文里,会有详细分析,所以不用阅读原文,你也能看懂本文在说什么。


一个月就辞职:一个北大女生的求职悲欢


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就是总结了一个北大女生从实习到找到工作全部心路历程,有大量的个人细节和个人感悟,长达接近两万字。


行文水平具体如何我就不评论了,也没必要在这方面苛求一个普通毕业生,就大致总结一下这个女生的毕业经历吧,我把所有我认为无用的生活细节,都删掉了。


16年9月8号,在深圳的腾讯实习两个月后,离职,


差不多是同时,为了男朋友来到了杭州——男朋友拿到的是网易游戏offer,


同年9月中上旬,在杭州开始进行校招,但没自己能看得上的,非常烦躁,


秋招季,投出的60多份,网申,没几个是自己喜欢的,

唯一一个给她发offer会想也不想毫不犹豫地签下来的,就是网易游戏的品牌管理培训生,

一路杀到终面,然后失败了,人生无望了,肥皂泡破灭了,无法理解自己做错了什么,


10月份开始继续找工作


11月在杭州拿到了浙商银行总行的offer,这家公司被她在文章里给埋汰的不行了,


17年7月,正式毕业,在杭州入职浙商银行总行。

大概是9月左右,离职,入职网易,游戏营销。


大概就这么点简单的经历,全文接近两万字。


怎么说呢,从表达自由,言论自由的角度上来说,任何人都可以矫情,都可以自我沉醉,因为这是自我的心事,随便写,写好写坏别人都没资格评价。


但这篇文章不是作者的日记,而是她分享给读者和粉丝的:


去年秋天我就声称要写一篇推送讲述一下我的求职故事,却一次一次跳票,跳到所有粉丝都懒得再问。现在想想,也许这是因为我的求职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吧。

回看我一年多以来的求职悲欢,恍然如梦。很幸运能以这个Happy Ending为这段曲折历程画上一个句号。


那么从分享,涨粉这个角度来说,这篇文章质量很差,简直非常糟糕。


不过非常有意思的是,我在朋友圈看到的情况,基本成两极状态:



转发,点赞,打赏,感动,感慨,认为它说出了自己心声的,基本都是还没毕业或者刚入职的年轻人,

认为过于矫情,甚至持嘲讽态度的,基本都是工作经验在两年以上的职场人,


职场中老年群体和年轻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割裂,从未像现在这样,展现的如此彻底和直白。


当然,在这些评论里,我很欣慰的看到了我的小友千古,作为一个独身在外孤苦伶仃的留学小屌丝,居然也苦中作乐哈哈大笑的嘲讽了此文,再次证明了我的眼光不会错:看人几乎从来不走眼。


我能理解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突然爆火,凑齐了名校,求职,金融,互联网,毕业分手,还有各种小资标签,想不火都很难。


但所谓年轻人的潜力深度如何,大致可以从他对这篇文章的态度里体现出来,一看便知。


从互联网传播,职场经验分享的角度来说,这篇文章无疑是有毒的,而且是毒性非常大的,但是用嘲讽的态度,秀一波操作,展现自己的垃圾话功力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我希望通过理智冷静的点评,让大家多少明白真正的求职和职场是什么样子的。


因此对各位中老年同学,我也有一句劝,年轻人把屁大点的事都看的比天塌了还要要严重,自怜自恋其实是很正常的。


不要去嘲笑他们,而是像我这样,多传授点人生经验,如果这个时候他们还是要表达不服,再把他们喷的生活不能自理怀疑人生,这才是一个老司机的自我修养。


份内事做好后,才能摆出火力全开的输出嘲讽。


注:本文不是为了教导原作者,对原作者我也没有任何沟通交流的意思,旨在还原事实,讲清真相,主要是献给各位读者朋友。


原文里把年轻人的几大主要问题暴露的一览无遗,这些问题也是我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尽量规避的,它们主要包括:



1

对自己向往的职业毫无热爱和尊重


原作者想进的公司是网易游戏和腾讯游戏,但是注意,在原文里,她这么写:


其中,我最想去的,唯一一个给我发offer我会想也不想毫不犹豫地签下来的,就是网易游戏的品牌管理培训生了。


游戏营销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领域,比传统行业的marketing少了很多拘束,玩法非常多。


我为这个机会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准备。


可以确定地说,我整个秋招季投过的所有公司,我为他们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加在一起都没有网易游戏品牌管培生那么多。


我看遍了笔经面经,对面试的流程与套路了如指掌。


我通过种种办法加到了若干往年面试者以及成功入职的前辈的微信,向每个人求教经验。


我买了品牌营销相关书籍共七本,边看边做笔记,全部刷完。


由于不是硬核玩家,我在游戏方面的知识有欠缺,我男朋友作为我身边的游戏从业者,为我精心编写游戏知识相关的参考资料两万多字。


她在面试时候的表现,是这样的:


初面:面试题给了一些市场资料与数据,需要讨论出游戏的推广方案。我是一个没什么强势气场的人,为了在群面中争取到足够的表现度,我按照我之前所设想的率先破冰,提出讨论框架,最后基本成为实质上的Leader,圆满完成讨论。走出面试的房间时,我松了口气,我一直对群面有恐惧心理,但至少这次,基本可以确认如果不是面官有什么特殊嗜好(划掉)的话,应该稳了。


我带过来的除了简历还有一份图文并茂彩打四页纸的材料,汇总了我的校园网红经历、红极一时的在线文字游戏XX制作经历、微信自媒体经历、知乎小V经历,我觉得其中会有很多可问可聊的。


可是,面试官只翻开了一下,看到XX的截图,问了一个问题而已。至少在面试期间,他并没有看其他几页上的内容。


总的来说,跟游戏有关的干货内容,基本就这么多。


那么试问一下:一个不是游戏硬核玩家,甚至可能不喜欢玩游戏的人,

一个在游戏领域的知识非常欠缺的人,


宣称:游戏营销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领域,比传统行业的marketing少了很多拘束,玩法非常多。


这是不是非常讽刺?


全文一直在说自己多努力,多优秀,多么的想进互联网,过程有多艰难,压力有多大,对生活的感悟有多深,为男友做出了多大的牺牲。


可是作为读者我们丝毫感觉不到她对游戏有哪怕一丁点热爱


做游戏行业,先不论专业能力和相关经验经历,对游戏的热爱是最基本要求。


我毕业时候,也接到了游戏公司的offer,就是在原文里瞧不起的二三流游戏公司,苏州的蜗牛游戏。


我作为一个三本毕业生,那时候找工作很困难,但我最后还是没接这份在我看来非常不错的offer.


因为我从来都不玩游戏,甚至很厌恶游戏,对游戏行业完全不了解,海投的时候是投了不少,但是思考再三后,我确实对游戏一无所知,进去了估计也做不长久。


所以最后我选择了猎头,而没有选游戏公司。


当然若干年后我还是做起了互联网行业,去的也是网易,网易有道的那个网易,但这是因为我热爱在线教育,当时是负责的一款学习类app的开发,我做主创。


所以你看,即便是所谓的互联网行业,也是分很多方向的,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做在线教育和做市场运营能一样吗?


但是很明显原文作者就没这么想过,她在腾讯实习时候做的就不是游戏,也缺乏玩游戏和游戏工作的相关经验。


作为一个本科学经济的,她为啥想去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互联网行业,她为啥想做跟经济学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游戏? 41 37252 41 15287 0 0 3586 0 0:00:10 0:00:04 0:00:06 3586


还不是因为看中了互联网收入高发展好,尤其是网易游戏,一直以来盛传起薪xx万。


为了金钱工作这不是问题,非常正常,没人是活雷锋,但是对自己的职业没有热爱,只有一种奇怪的优越感,这是非常不专业的表现,对于自己的理想公司和雇主,乃至自己的工作,都是一种极度的不尊重。


professional这个词的意思,很多年轻人都不能理解,这是最基本的朴素求职观,要爱岗,要敬业。


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完全没有,这是原文最大的问题所在,我真心的劝诫现在的小朋友,为了金钱去工作没有问题,但是,请把敬业精神拿出来好不好。


就冲原文作者口口声声说自己想进游戏行业,而且还是做品牌管理,可是全文上下,除了阴阳师这么一个游戏品牌名字,没有出现过第二个游戏。


这种敬业态度和工作热情,怎么能叫自己对游戏营销非常感兴趣?

怎么能叫热爱互联网?

怎么能叫对理想公司有尊重?


这能叫优秀的北大毕业生和求职者?


以这种状态和心态入职网易游戏,我担保她进去后不到半年,幻想破灭,理想终结。毕竟一个连游戏都不爱玩的人,为了高薪,能把面试当期末考试一样去抱佛脚的复习,还不断强调自己是多么努力多么辛苦多么优秀,这种人在这个行业注定是发展不长远的。


钱理群教授很早以前严厉批评名校学生都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现在看来,她们更热爱以理想主义和优越感来包装自己内心深处臭不可闻的庸俗。




2

矫情是病,得治



咪蒙写过一篇文章,大致标题是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滚回家去哭。这篇文章我不是特别赞同,而且感觉现在的老板太凉薄,敢公开怼自己的实习生,免不了别的员工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


但总体上来说,在职场上,基本就是,你有多大的成绩,才配流多大颗的眼泪。


一场简单的求职坎坷而已,全篇说的都是应届生找工作时候最普通的纠结,绝大部分人都经历过,作者能用两万字写出来,充满各种不可思议的感悟和痛哭。


原文:

我一直都没有做错什么。我已经做到最好了。为什么这样还是会失败?到底还要我怎样?”我钻在这个的牛角尖里很久很久,心好像在粗粝的磨石上反复研磨。


看这段感慨,再联想作者遇到点求职挫折就写个两万字,看全篇的心路历程人生体会,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爱迪生经过两千次实验失败终于发明灯泡,马斯克十年来第一次火箭回收成功,马云终于达成阿里巴巴上市。


然后看下结尾,哦,原来只是去了网易游戏入职。


这就是标准的,找工作遇到点麻烦,就拿出了战胜绝症的勇气和决心。


drama queen不过如此。


但这个世界就是很残酷,有多大能耐,才配得上多大矫情。


马云在美帝敲钟后,泪洒全场。矫情不?矫情。但我们觉得很合理;


王健林在年会上唱一无所有,感慨万千,拍着副总的肩膀说好好干,未来你就是我。矫情不?矫情。但我们觉得很合理;


乔布斯在传记里写到自己的创业艰辛,车库睡觉,在耶鲁的演讲里提到求知若愚。矫情不?矫情。但我们还是觉得很合理。


而反观这篇文章,哪怕是评论区都这么说: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你的成就地位,决定了你是否有矫情的权利。


所以为什么年轻人的矫情显得特别可笑?


并不是因为这份矫情可笑,而是因为说话人的身份和地位以及成绩摆在那里。


以他们的阅历和经验说这些事,很明显是不合时宜的。


或者说的更难听一点,如果你没有亮眼的成绩,再怎么矫情,都不会有人拿你当回事。


作者是北大的,高考那年如果发挥个几千字感慨,说学习艰辛,绝对不会有人喷。


但是如果像我这种考三本的也写个几千字感慨说学习艰辛,保证会被人黑成煤渣。


这个就是成绩和态度不匹配的问题。


而应届生身上这样的毛病非常严重,这种矫情+成绩不匹配的自我认知,会严重阻碍自己的成长。


美国队长说的那句话好,我建议每个年轻人都认真学习一下其精神。


这句话就是,哪怕你遇到了生命危险和困难,just walk it off.


当然,这种矫情病的根源,其实来自一种更致命的自我认知心理,也就是下一个问题。




3

优越感可能是年轻人最大的陷阱


上周我写了篇文章,警惕大家提防优越感的:

职场和生活中的六大情绪陷阱,你中了几条?


很多人纷纷留言,别说了,我们哪有优越感,都被生活重担压的抬不起头呢。


别这么说,其实优越感这东西,基本上人人都有。


而原文的优越感,真的是扑面而来,简直满满的要把手机屏幕都挤碎了。


有很多让人觉得非常脸酸的段落,试举几个例子:


自我介绍试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热爱互联网的过气小网红,多年来的职业规划都是进入互联网行业。她曾经在人人网发起现象级的“北京大学起床协会”,引发数十所高校效仿;她曾经做了一个玩家逾250万人次的在线文字游戏《是文科生就杀了那个狗皇帝》,一度风靡微博、荣登Top50热门话题;她坚持原创三年,做了一个一直掉粉但自成一派的个人公众号,能被你这样的优质网友看到;她本科就开始实习,有三段互联网实习经历。


网易面试挂了,她是这么说的:

而我,在网易游戏校招品牌管理培训生北京赛区的角逐中,止步八强


拿到了网易的offer后,内心感受是这样的:

我压抑了太久太久的心,终于融化在了湖畔风光里。拍下这湖光山色,看柳枝袅袅地摇曳在风中,竟有种泫然欲泣的冲动。杭州于我,再也不是一个带着夙愿未成的苦涩记忆的地方。


老实说,你看这些东西,已经很难分清到底是矫情还是优越感了。


反正我感觉非常脸酸。


优越感和矫情不分家,主要原因就在于一个共同点:


自我感动。


别人看简历觉得一般般,资历一般般,

自己觉得自己很厉害,非常优秀。

这个就很尴尬了。


总的来说,优越感分成三重:


第一重:自我感动,这是年轻人比较擅长的,大部分人毕业后就迅速被拍死了,


第二重,运气比较好的,毕业后比较顺利,很快自我感动就会变成自我膨胀,觉得自己屌炸天,谁都不服,膨胀之后,要么被社会教做人,要么事业受损完蛋了,


第三重,极少部分没有被教做人的随后就成了我们最讨厌的那部分领导和长辈,特别好为人师,爱说教,爱贬低他人。


当然,不论是有没有被社会拍死,有没有被社会教做人,基本上热爱自我感动的人,都会在25岁后迅速切换成中年人心态,也就是我说的第三重境界,特别好为人师,爱说教,爱贬低他人。


这种优越感说白了,就是把芝麻粒大小的成就,在自己心中放大成巨无霸汉堡那么壮观。


而真正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很少会对自己满意,真正的不知足。


比如你说你是知乎小V,可我知道很多关注几十万的人,从来没把这点玩意儿当什么履历资历,


比如你说你是公众号写手,我知道有的在校生都公众号百万粉丝了,也没觉得自己特别优秀——反而觉得自己特别屌丝,毕竟当网红就是个屌丝写手,知乎的创始人张亮都骂我们是屌丝写手了。


你看,这就更尴尬了。


最关键的不在这点,而在于:


热爱自我感动的人,遇到事情,会首先犯矫情,不断的感慨:我都这么优秀了,为什么还是没有好工作要我?


但真正优秀的人,遇到了挫折,绝对不会感慨顿生,而是会冷静的认清现实,分析情况,自我反省,我需要做的,我能做的,还有哪些?


即便自己最后做不了什么,也能进行良好的心理建设,接受这样的结果。


所以优越感坏在什么地方?


它使年轻人目光短浅,盲目自大,沉湎于过去,远离了理智,客观,丧失了最后一点进步的可能和空间。



总结:


看完全文,其实我没什么技术方面上的指导,因为原文也没给什么技术指导,而且我之前也写的够多了。


但是防不胜防,一直以来我都忽略了,原来年轻人群体还会这么想啊!


所以我最想说的还是心态建设一定要抓紧,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强调一点:


普通院校的同学一定要远离自卑感,

而所谓名校的同学一定要远离优越感。


不论是自卑还是优越,都不是认清事实。


因为事实是这样的:


每年高考全国985高校的招生人数不会少于15万,211高校的招生人数不会少于45万。如果所有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都觉得自己非常优秀,优秀到理应享受期望中的一切,那就算共产主义实现,这个星球也不够满足他们的。


这样事实一放出来,保证你的优越感就没有。


那么如何摆脱恐慌和自卑,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以后我们再谈。


祝各位好运。


另小声的说一句,原作者如果没有男朋友,一开始就能接到腾讯的offer,就没有后面那么多屁事了。或者一开始就不听男友的,直接在腾讯入职安静的等待分手,就没有后面那么多屁事了。


所以,单身万岁~


千岛书院好文推荐:

那些拿命换钱的年轻人,换着换着就死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