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扒一扒“先富”们的第一桶金,早生20年,人人都能财富自由?

2017-11-01 经济学博士

来源:说钱(iShuoqian)

作者:钱哥

赚钱要趁早,项目要选好。


有人说如果早生二十年,赶上改革开放初期,自己也可能早就实现财务自由了。真是这样吗?钱哥带你看看当年先富起来的那批人是怎么发家的。



投机倒把赚差价


1978年的时候,随便搞点儿小买卖就赚钱。


改革开放打破了时代的沉闷,商品经济时代回归了,当时最流行在商品流通中赚取差价。


比如浙江温州乐清县著名的“八大王”,其中以五金大王胡金林为典型。



刚刚30岁出头的胡金林,是温州乐清县柳市镇第一批做电器元件生意的,就是我们后来统称的五金店。因为商品非常紧俏,到1981年,他就已经发展成年营业额120万的五金店了。


而1981年的中国,人均年工资才772元。当时人人艳羡的“万元户”,只不过是胡金林眼中的“穷土鳖”。


这些靠小零售起家的“八大王”,后来都受到“投机倒把罪”牵连,因为当时实行“统购统销”,不在监管中的交易就是投机倒把。


“投机倒把罪”在当时是干扰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的重罪,后于1997年被废除了。


“八大王”的发家史证明了攫取财富必定伴有风险,只要是有商品流通的地方就有利润可图,今天电商的全球购、海淘无疑仍在走这个赚钱路子。



想干就有钱赚


零售赚快钱,实业赚大钱。


改革开放初期的商品稀缺,根本问题就是制造业欠发达,谁能掌控商品生产源头谁就拥有印钞机,尤其是当时困扰企业的能源瓶颈。


江苏常州市的戴国芳,初二就因家里太穷而辍学谋生。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收破铜烂铁,他每天都去一些工厂附近收捡废旧铜铁。稍稍攒了一点儿钱之后,他就买了一台拖拉机来扩大收购半径。


在这期间,他发现如果把收捡来的钢铁稍稍加工一下,就能卖出更高的价格。于是他又买回一台压铸铁块的机器,把收来的碎铁压成铁块卖出去。



1984年,他在自家院子办起了炼铁作坊。有了一些经验之后,他又收购了常州一些快倒闭的5家国有钢铁厂。这些缺乏生气的国有钢铁厂到了他手里,立马成了赚钱机器。


1996年,他在常州创建了铁本钢铁有限公司。到2003年,他就登上了《新财富》中国富人榜第376位,拥有资产2.2亿。


敢于创造就能产生价值,哪怕是最普通的付出。只要存在需求的地方,都是发财的机会,连卖煎饼的大妈都可以月入三万,你还在计划满篇却无动于衷吗?


任何年代拼才华都可以吃饭


1979年,中国有个42岁的“全民网红”。


安徽怀远县人年广久是个文盲,7岁就靠捡烟头挣钱,9岁做学徒经商,十几岁接管了父亲的水果摊,后来学了一手炒瓜子的绝活,靠炒瓜子居然出名了。



因为大家都叫他傻子,于是他把自己的瓜子就叫“傻子瓜子”。生意最火的时候,他的作坊一天最高可以卖出两三千斤瓜子。到1982年,他的作坊一年能够赚100万。1986年,更是三个月就赚了100万。


年广久的出名并不是因为赚了很多钱,而是他的作坊雇佣了12个人,超过了马克思定义超过8个雇工就是资本家的限定。关于他的讨论,甚至惊动了邓小平。


才华发挥出来就是资本,隐藏起来就是废品。这个时代,只要你有才华,总能找到一个变现渠道。


收废纸成就女首富


中国第一位女首富就产生于收废纸这个不起眼的行业。


1957年出生的广东韶关人张茵,1985年从深圳辞职后带着3万元到香港经商,做的就是收废纸的生意。


由于当时国内的高档纸张都需要进口国外的废纸和木浆,香港有不少人从事废纸回收行业,并成为废纸回收的集散地。



在香港做大之后,她很快跟国内营口造纸厂、东风造纸厂等达成合作。1990年,张茵夫妇又在美国展开废纸回收业务,并成立了中南控股有限公司。1996年,又在东莞设立玖龙纸业。


2005年,玖龙纸业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7%,成为全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八的造纸巨头,产品被可口可乐、耐克、索尼、海尔、TCL等知名企业采购。


《2006胡润百富榜》揭晓,49岁的张茵拥有财富270亿元,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首富。


张茵是80年代的大学生,偶然机会中发现的废纸回收行业成就了她。


看似不起眼的收废纸,其中的行业判断、市场分析和全盘操控能力,却不是任何一个收废纸的都可以做到的,知识总是能在冲刺阶段发挥效用,你还相信读书无用论吗?


赚死胆大的


对胡志标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一点儿不奇怪,但是他的产品却在90年代走进了千家万户。


1994年开始做学习机产品的胡志标,遭到小霸王的打假误伤,胡志标决心另辟蹊径。在一家小饭馆,他听说日本有一种“数字压缩芯片”技术正流入中国,它的用处是看碟片,俗称VCD。


1995年,他的样机研发成功。由于当时流行张学友的一首歌《每天爱你多一点》,于是这款VCD就被命名为爱多。爱多VCD投入市场后,很受欢迎。到1997年,爱多销售额就达到17亿,进入中国电子50强,胡志标也身价过亿。



当时国际家电大玩家飞利浦、索尼等,都以为VCD这种落后的技术在中国不会引起很大反响,胡志标却选择了在合适的时机入场。但是真正让胡志标的事业大放异彩的,是他的营销天赋:铺天盖地的报纸广告、央视标王、450万请成龙拍广告。


砸广告、争标王几乎是90年代品牌崛起的法宝,但是知名度的增长速度和高度是任何时代成功的不二法门,无论任何职业都要记住“出名要趁早”。



信息差就是利润差


搞实业的干不过玩金融的,这事儿二十年前就是真理,下面两位的发家之路可以说是充满了智慧的闪光和投机的侥幸。


有“证券教父”称号的管金生是个商业高手,他的财富积累是靠“倒卖国库券”。


从1981年开始发行的国债,在实际推销中被很多机关单位实行强行摊派,直接按国库券金额从工资中扣。但是由于它缺乏流通性,很多拿了国库券的人为了变现,就低价卖出,于是就有了一个国库券交易的黑市。


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信息不对称就可以轻松赚钱的机会,管金生就是第一个发现这个机会的人。1989年,靠着倒卖国库券万国证券就做到了将近三个亿的营收,管金生凭借这一手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另一个天才级的人物是一个不起眼的仓库管理员杨怀定,他曾经跑到合肥收购国库券卖给上海的银行,三天赚了2000块。后来他又跑遍了几个城市,利用各地国库券的价格差异进行低买高卖,一个月的时间成为百万富翁,并以“杨百万”闻名中国股市。


信息永远是不对称的,不要以为身处互联网时代你就“尽知天下事”。获取第一手和独家的信息,永远是赚大钱的渠道之一,前几天那个因麦当劳改名半小时就赚15000块的人,利用的依然有信息差。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坐不住了:为什么我没有早生二十年,在那样一个遍地是发财机会的时代,我也能随便干点儿事情实现财务自由啊!


但是钱哥想说,一切超越时代的假设都只能是做梦。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财富浪潮来临之际,那些可以撬动财富大门的品质和能力你都具备吗?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把最基础的、最简单的事情做好了,机遇来临的时候你才能抓住,唯有如此,才能越努力越幸运。


千岛书院好文推荐:

双一流大学与哈佛的差距,可能就在这三顿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