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嘴上逃离北上广,身体重返京沪深,人们在大城市寻找什么?

2018-03-08 经济学博士


来源于:霍老爷

逃窜后的生活,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

大概十多年前,我在武汉读书,有一次跟两个同学去一个武汉的同学家里玩,中午的时候,同学家里留吃饭,我们和他们家人一起吃,他们家四代同堂,还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家是他曾祖母。

老人家虽然90多岁了,但特别热情,非常健谈还频频给我们夹菜,给我夹菜的时候,问我是哪里的,我回答她说:“我河南的。”老人点点头,把一块武昌鱼夹给我:“你多吃点,你们河南乡下没有的。”

我当时很惊讶,好歹也是非农业人口,当了十几年的城里人,怎么就成了乡下了。
 
但我还没有来得及生气,老人又问另一个同学,你是哪里的,这个同学是山东济南的,老人也是夹了一块鱼给他,你们山东乡下没有的。
 
这下我就乐了,人家济南好歹是省会,也被叫乡下人,我就别争了。
 
第三个同学是北京,看见我们俩被鄙视了,这下很干脆的自爆家门,老奶奶,我是北京的。
 
言外之意,我可是首都的。
 
结果老奶奶不动声色给他夹了一块鱼,你也多吃点,你们北京乡下没有的。
 
同学赶紧解释,他曾祖母已经失忆了,能记得的只有早年的事。
 
但这个失忆的老祖母的歧视反映了一件事。
 
武汉人尤其是老一辈武汉人,喜欢把周围几个省市叫乡下,言外之意,除了武汉,都是乡下,但是这位老奶奶不一样,她的记忆要更久远一点,民国时期能在城市面前冠一个“大“字的,只有两个城市,一个是上海,一个就是武汉,大上海和大武汉。
 
那时候北京叫北平,作为一个破败的旧都,吸引力缺缺,能与武汉和上海相媲美的,是广州、青岛、天津这些开埠的城市。
 
那是武汉最辉煌的时代,想必也是武汉人最骄傲的时代,以至于很多年后,这个失忆的老祖母还记得这个城市的骄傲,那时候的无论来自东北、来自北平、来自河南和来自山东、湖南的人,都汇聚在武汉这个大都市里,融入这个大熔炉,其中包括这位在那时还是年轻人的老祖母。
 
中国正在进行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城市和城市之间的战争,以往的中国内部的较量,更多是以各省份的GDP的排名论英雄,但在今天,却越来越以城市为主角。
 
百年沧海桑田,无数城市崛起,无数城市黯淡,但其中的逻辑没有变。
 
春节前,无数人离开北上广,带着思乡的情节回到家乡,无数人甚至可能立下志愿,这下回去就不回来,但是最终,无数年轻人还是乖乖回到了这些大城市。
 
为什么?老祖母说得对,有些东西,除了大城市,别的地方是没有的。
 
大城市有什么,小城市又缺了什么呢?当然,不是武昌鱼。


从人口维度看城市未来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曾提出“马尔萨斯人口论”:人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但其理论没有认识到资源的本质是人类创造的,计划生育的实施,出生率急降,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老龄化现象。年轻人口成为每个城市手心里的“宝”,现在的年轻人口在城市里面的竞争力是最高的,给城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就拿职场来说,现在的90后升职的速度已经远超过去的老一辈。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年轻人口和GDP增长呈正比。人均GDP较高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辽宁、山东、京、津、沪等几个省市,年龄结构上均年轻人口比重较多。对比之下,增速较慢的浙江、辽宁,年龄结构上,60岁以上的退休人口较多,养老压力大。

在18世纪末,马尔萨斯提出城市覆灭预言,但200多年过去了,反观现实,纽约、东京、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的人口不减反而疾速增加,预言落空。从第二产业城市成功转型为第三产业城市,是其具备“聚集优势”的主要原因。

从猎聘发布的《2017年二季度人岗争夺战及职场流动力大数据报告》来看,各大一线城 47 31593 47 14986 0 0 3608 0 0:00:08 0:00:04 0:00:04 3608的人才净流入率(地区人才净流入率=该地区人才净流入人数/该地区人才流动总人数×100%)基本均为正值,其中杭州最高为11.21%,其次为深圳、成都、上海人才净流入率为5.65%、5.53%、5.23%,北京排名第五为4.38%。

而杭州之所以人才净流入率明显高于北京、上海、深圳,就是这里就业机会多、人才进入难度较小、薪资相对高、生活环境好,综合优势强,因而对外地人才有较大的吸引力。目前90后的升值速度明显比70后、80后更快,从现况可预知未来,进行“年轻人口争夺战”,实施人才引进落户、吸纳优质生源等举措成为城市的常态。提高城市竞争力、提供优质资源更是聪明之举:高端服务、教育、医疗、消费水平、工作环境、生活配套。人口集聚的背后其实是产业和资源的集聚。

马尔萨斯算错了未来,城市扩张的最终结果是城市覆灭,服务与创新,使大城市在“人口争夺战”中获胜。


从钢铁森林逃窜,为什么又往里扎堆?


人口、资源集聚必带来生活压力上涨,房价便是第一大“黑手”,兼以休闲、娱乐、精神等层面的高端消费,工资也所剩无几,因此压力也随之暴增。在玻璃膜墙后可望而不可及的无奈,使许多人挣扎着逃离大城市,回到家乡小城市。但逃窜后的生活,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

安逸的小城市,实则是“温水煮青蛙”。

日剧《东京女子图鉴》中女主绫的出身之所,是日本三四线小城市,生活安逸,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两点一线式的慢节奏生活,但机遇也少的可怜。此时绫的生活,何尝不是回到小城市的你的写照?

安逸往往会让人“乐不思蜀”,实则是在慢慢腐蚀你对生活的憧憬。“温水煮青蛙”式的小城生活,压力固然小,却更忧虑。

大城市待久了,就真的回不去家乡了。

一个学艺术的女生,坐标上海,毕业后在上海可以轻松找到工作。在周末可以跟一大群朋友看歌剧、听音乐会、捣鼓乐器、学插花,虽没有存款,却自在美妙。由于父母的原因,同样是这个女生,辞职回家乡,由于所学的专业比较冷门,她唯一的渠道就是进入体制内当老师,其他工作又没兴趣,终因求职无果,再次返回上海。

只有大城市才有高薪职业,在老祖母时代是20块现大洋的纺纱女工,今天则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薪职业,只有在大城市,才有月薪5w的机会,在小城市,拼尽全家所有人脉,无非是在体制内找到一个月薪3000多的工作。

在大城市待惯了,“越狱”后并没有生活得更好,后悔丛生。

姜超总结说,人口迁移实际上相当于一次用脚投票的选择。从国际经验来看,城市化进程中,人口都是持续向大都市圈集聚。

大城市有什么?机会。有些机会只能在大城市有。于是,无数的年轻人来了,其中包括厨子、画师、艺人,于是有了菜式,有了戏曲,有了画派,有了一切。

正如电影《天国王朝》里主角问萨拉丁的一句话,耶路撒冷到底对你意味着什么?言外之意,值得你牺牲这么大来夺取。

萨拉丁说,nothing。

随即又说,everything。

今天的一线城市亦如是,这里有无限的可能。


重返,是因为大城市能提供无数的机会


都说大城市处处是机遇,曼哈顿遍地是黄金,工作、爱情、兴趣、学识等。而互联网使生活、城市结成一张巨大无形的网,机遇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无所遁形,通过“Internet”这个庞大世界,真的很少人”怀才不遇”了。

重返大城市,大多是因其无数的工作发展机会。传统的找工作渠道是招聘会、别人介绍、街边的招聘启事等方式,这种消息散播较狭窄方式。网上招聘平台的崛起,让招聘渠道多样化、实时化、全球化。

现在很多的高校都还在春招,那么对于已经在职场摸爬滚打数年的我们,如何用“招聘网站”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当下正是“金三银四”的招聘旺季,很多职场人已经“蠢蠢欲动”寻求更好的工作,但心动容易,真正要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却堪比相亲。

金石道好文推荐:两会再提房地产税:现在还该不该买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