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想的人,注定孤独
“孤独这两个字拆开看,有小孩,有水果,有走兽,有虫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
看似市井味十足,然则与你无关。这就是:孤独。
一、孤独是最高级的自律
19岁那年,高考揭榜,出身农家的晓春名落孙山,就在邻家的发小考上名牌大学摆起庆功宴时,他一个人跑到小河边的树林里呆了整整一天,痛哭流涕。这是他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了悲痛。
面对贫穷的父母,外人的非议,拒绝了相亲,整整一个暑假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给自己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拼命的补习。复读那一年,他把自己裹得很严实,逼迫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追。
正是这种自律,这样的孤独,第二年,当他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这个年轻人独自在房间里嚎啕大哭,也许这是孤独的人特有的发泄方式。
叔本华说:“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就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是啊,相当程度的孤独,恰恰历练了内心的平和,越孤独,越自律。
宁远在《远远的村庄》中说:“孤独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人在孤独时间所做的事,决定了这个人和其他人根本的不同。”
二、有思想的人,会独立思考
29岁那年,晓春在职场小有成就,春风得意,游刃有余,“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高潮”。其实,他哪里知道这仅仅是队伍站对了而已。一场血雨腥风的来临,一切都又回到了原点。那段时间,他无法接受这个现实,颓废、慌张,甚至想过逃离。
面对突变,面对流言蜚语,他强迫自己保持安静,认真梳理,独自反思,自我反省,告诫自己要脚踏实地,方能仰望星空。
第二年,他的默默无闻,务实的工作干劲,终于酿成了美酒,人生再次启航。
笛卡尔说:“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头,人是在思考自己而不是在思考他人的过程中产生了智慧。”
我们需要孤独,因为“自省的孤独胜过一切鼓励。”
三、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
39岁那年,晓春在单位里属于中高层,带领着400多人的销售团队,业绩突出,他也屡获嘉奖,人生得意。
然而,高处不胜寒,他的性格耿直,对工作太较真,很厌恶那些尔虞我诈,更讨厌拉帮结派形成内耗。然而这些在别人眼里就是偏执。
下半年遭遇到了小人设计陷害,“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所谓的领导责任,也就是背锅侠,他选择了沉默,不想去解释争辩。
现代社会,我们马不停蹄地抱团和融入,过度社交,生怕别人说他孤僻,不断牺牲自己的独立精神与真实意愿,让自己出现在声色犬马的群体狂欢中。
于是,每个人都低头刷着微信,看着朋友圈,与朋友聊得很嗨,不断的互动,让自己合群。
叔本华:“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识的贫乏,以及俗气成正比。”
殊不知,你的不合群正是你的与众不同,犹如夜空点点繁星中,最亮的那一颗。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中有一段话:“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有思想的人注定都是孤独的,他们以孤独来成就自己,从而达到生命的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