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一种美,专治小确丧和小确崩

2017-05-19 七月&宽宽 好好虚度时光

朝九晚五之外的活法,看「好好虚度时光」就够了!▲



从植物中获取生命能量的能力,

牢牢地保存在我们的基因里。



看到国内某杂志做的一个调查:


“100个想辞职的年轻姑娘里,有50个想开一家花店,30个想开一间咖啡馆,剩下那20个,想环游世界,去泡咖啡馆和逛花店。“

 

那外国人呢?

 

英国《经济学杂志》发表过一篇调查文章:


“生活中常听到有人说享受自己的工作,但数据显示,人们几乎做任何事情都比工作的时候开心。”

 

有人说,不会啊,我就很热爱我的工作(比如虚度君们啊),文章里是这样回答的:

 

“当你知道工作的意义和目的,以及工作带来的经济收入,确实会更积极面对工作。但是,工作不会给你带来即刻的快乐。”

 

什么事能带来“即刻的快乐”?


调查里说: 排在前两位的,最令人感到愉快的事情是——做爱和园艺! 



 

为什么伺弄花草会让人感到幸福,愉悦程度只败给做爱?

 

写出《人类简史》的“青年怪才”尤瓦尔,在书中提到了这样一种观点:


占据人类演化时间最久的采集者历史,让人类的大脑善于储存大量关于动植物的信息。

 

也就是说,辨别上千种植物、从植物中获取生命能量的能力,牢牢地保存在我们的基因里。

 

伺弄花草,不过是人类根深蒂固的自然属性的一种释放。

 

尤瓦尔还说:人的痛苦和快乐,大多是受DNA奴役的结果。

 

古人仕途失意,想隐居山林,院子里一树梨花开,要办一场雅集,聚众乐呵乐呵。现代人精神崩溃,心理咨询师会告诉你接受自然的疗愈,当我们欢乐时,会说心花怒放。

 

虽然植物这么有能量,可我们不可能人人辞职去开花店当园丁啊!但在家里养养花,弄个植物角,业余时间去学个花艺,已被证实是抵御焦虑、感受幸福的有效方法。



 

稀松平常的花花草草,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现代心理学上,有一种治疗方法,叫“园艺疗法”,能有效缓解现代人的身心问题。

 

1699年,一位名叫李那托的英国人,在《英国庭院》一书中,记录了园艺的治疗效果,最后给出建议:“在闲暇时,您不妨在庭园中挖挖坑,静坐一会儿,拔拔草,这样会使您永葆身心健康。”

 

美国越战之后,战场上受到心理创伤的退伍士兵,不能重新融入家庭和社会。当其他心理治疗方法,无法有效发挥作用时,美国人把园艺引入到心理康复治疗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们的心灵,因那些花花草草得到了软化。”

 

日本西野医院,曾对84岁到106岁的老人,做过长达6年的跟踪监测,一半老人喜好园艺,另一半更喜欢室内活动。


6年过去,喜好园艺那组,没有一人患老年痴呆。另一组,不同程度出现了老年痴呆症的症状。

 

有人总结出热爱植物的人的共性:


1、 有建立深厚联系的能力。

2、 更有耐心。

3、 喜欢呆在室外。

4、 更加有爱:对植物的爱通常会延伸到同伴身上。

5、 精力更充沛。

6、 心灵上更加充实。



 

塔莎奶奶从57岁至90岁,花了30多年,建造了一座充满童话色彩的花园。植物的美不受国界和宗教领域所限,塔莎奶奶的生活方式,让身处现代繁华与便利中的人们,心生强烈的向往。

 

为了花园放弃王位的查尔斯王子,更在乎的,是他的海格洛夫庄园。他在那里劳作了三十多年,亲自圈养畜牧、打理农田、耕种植栽,打造出一个精美的花园。

 

据说没人的时候,他会悄悄跟植物说话。

 

1986年的一次电视采访中,查尔斯王子就说过,人与植物交谈“非常重要”。

 

德国作家黑塞,在《园圃之乐》中写到:


“与泥土植物为伍,能叫人精神松弛,给人带来心灵的平静,其作用与静思打坐十分类似。”

 

黑塞把写作之外的休闲时间全都给了花园:他闭上眼睛,闻向素净的木犀花心,心中澎湃激荡:“它在你心中悄声叮咛,叫你牢记故乡。”

 

梭罗曾说,“城市是几百万人一起孤独生活的地方”。


而热爱植物的人,他们的想法总是相似的:“要做点什么,而不是消极地等待钢筋水泥的丛林,自己会长出绚烂的花朵。”



 

在中国古代,插花是文士们的必备技艺。

 

焚香、烹茶、插花、挂画,被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称之为——四艺。

 

陆游爱梅,周敦颐爱莲,屈原爱兰,陶渊明爱菊,黄庭坚最爱水仙。


古人赏花还分场景,饮酒时,对着自然中生长的花。饮茶时,对瓶中插花。 从一枝花、一方木,一汪水里,细微处见宏大,清浅中见深刻,悟得自然之道。

 


 

雪莲如今是一名“醍醐未生流”花道传播者,也曾是脑子里只有业绩和奖金的职场人。


所谓”醍醐未生流“,是传承在日本京都醍醐寺的花道流派。

 

“未生流”——自然便是法,所有万物未出生就有它的位置。 

 

于雪莲而言,醍醐未生流花道,是她寻找自我位置的途径。


“花道是一个养心的过程,将花道精神应用于日常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与花交流,可以很安静地观照内心。”

 

雪莲两年前开始接触日式插花。很多选择并不需要太多解释,只是那一刻被老师的那句“遵循自然”打动,心弦被撩起,产生共振。


内心燃起一种声音:就是它了。

 

“第一节课,老师没有讲太多专业的东西,他只是分享内心的感受,透过自然花草,能看到世界的本源和真理。”

 

雪莲师承醍醐未生流嫡传弟子智谦老师,老师专注于花道之艺,体悟草木之道。

 

智谦老师教她,去找花最美的一面,一段枯枝,一片落叶,甚至是被虫子咬过的花瓣,都有它独特的美,在一个作品中都有适合的位置。

 

花开旺盛时,用来插热烈的作品,待到老去成了枯枝,插进一陶罐里,便散发出古典的禅意,一枝独放也许美于满瓶繁花。


日本花艺大师川濑敏郎,在《一日一花》中写到:

“如何从一片枯叶和残枝上,去体味生命的无常、顽强与执着,成为我每天思考的内容。”


树木在高处伟岸,苔藓在低处不语,万物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也必有其最适合的存在。



 

花道,对雪莲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雪莲曾在雅芳工作了5年,后来又去了惠氏满脑子都是业绩和奖金,常常工作到深夜,没有休息日,一个劲往前冲。

 

“孩子的出生、成长并不会等你万事俱备。生下女儿朵朵后,开始思考人的本质和生命的可能性。”

 

学习花道后,雪莲找到了那个让自己舒服的状态。 


她将日常的繁琐简化,用感官上的简约,为呈现生活本质腾出空间。减少了很多无用社交,“无用社交表面看似无害,实则也是对心力的磨损”。


“有一天,我凝视着秋风中树上的那一片被虫咬过的叶子,就快坠落。在那个当下,我就在想,如果我是这片叶子,我会怎么样?”答案自在心间。

 

 

雪莲的女儿六岁,已经可以自己完成一件花作。

 

有人惊讶于孩子的聪慧,实则孩子只是依照自然法则,树木自有年轮,花朵自有雕琢,物自天成。我们什么也没做,也没什么可做。感谢自然,如此而已。

 

自然是最真实的。我们不必夸大自然的残酷和美好,也不必将花草赋予拟人化的情感。最高的技巧便是没有技巧,真实就是一切。

 

在谈论花道时,雪莲总是喜欢讲“依道而行”四个字。在花道中,这个“道”便是自然。

 

对待大自然,没有近路也不应该着急,再怎么急也没用,因为大自然的流程做不到。春播秋收,米不可能一下子饱满,树不可能一下子粗壮。

 

生活也是如此,焦躁和急迫改变不了什么,反而会适得其反。

 

接纳生活本来的样子,任生命自然流淌,一旦流淌开了,也就顺了。在心底,接受生命,好的坏的,都照单全收。



 

《人类简史》中,还有一句读来醍醐灌顶:

每当人类整体的能力大幅增加、看来似乎大获成功时,个人的痛苦也总是随之增长。

 

我们的时代,当然是一个科技与商业大获成功的时代,但作为个体,被总结出的构成“幸福”的要素——金钱、名誉与欢愉,其实暗藏危机。

 

“想要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人类该做的并非加快速度,而是放慢追求快感的脚步。”尤瓦尔总结说。

 

作为个体的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知道臣服于我们的基因,比臣服于时代,更有利于感受到幸福。

 

花草、植物、自然,在被城市便利日益挤压的生活中,为这些元素找到安放的空间,与我们原始的欢愉相连接,是每一个现代人,抵御焦虑、感到幸福的,真正有效的方法。



 

-END-


推荐阅读:

逃离后更快乐,还是更落魄?

进城一年多,我整个人生都不一样了

她在亲手打造的花园里,把90岁的姥姥拍成中国的"塔莎奶奶"


 ▼ 点击"阅读原文",买虚度严选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