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为自己,是时代给你我的独特命题

2017-06-08 祁十一 好好虚度时光


只有走在成为自己的路上,

人生的每一步才算数!



听过太多人倾诉,关于父母的爱与控制。比如最近的一个:


“父亲在银行工作,他希望我和姐姐都学金融,毕业后进银行,所以我大学最初学了金融,可是我从来没喜欢过。”

 

幸运的是,经过她顽强地抗争,艰难转入英语专业,毕业后,在远离家乡的城市,因为所学即所爱,而过上了喜欢并且相对自由的生活。

 

姐姐却遵照父亲的规划,学了毫无感觉的金融,进了银行,回到老家二十年如一日地,守着毫无悬念的舒适人生,稳定而折磨。


这样的故事,你我周围,是不是有很多?

 

有一种“爱”,叫做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将人生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按自己的规划,保险地走完一生。

 

这样的“爱”又造就了许多这样的孩子,被爱控制,不敢按自己的意愿活,浪费了本可以独一无二的人生。

 

于是,在我听了另一位姑娘崔璀的经历后,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当了妈妈后会更折腾,比如崔璀:

 

放弃大公司高管职位、驾轻就熟的工作、更容易通向现实成功的道路——走上另一条被统称为“创业”的路。

 

因为,对于崔璀,这是人生第一次,选择那条遵从内心,成为自己的路。

 

十年职场精英,当妈后无所适从


崔璀是那种让很多人赞叹的职场精英。

 

大学进入吴晓波创办的蓝狮子出版社实习,3年后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总编辑,被吴晓波称为中国上升最快的总编,往来的都是当今中国知名的经济学家、企业家。

 

她在蓝狮子工作了十年,参与了蓝狮子的上市。她还是头头是道基金最年轻的董事,投资了十点读书、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好好虚度时光等自媒体,是个温柔的“狠角色”。

 

在固有的轨道上继续向前,必然是更成功的、离财富自由更近的道路。

 

有何必要在这样的当口去追求——内心的自我?

 

更何况,她已经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

 

虽然时代在性别认知上有很大进步,但依然存在普遍的偏见,比如“女人没必要太拼,要稳定。”“女人要成为人生赢家,必须兼顾好事业与家庭。”“为了孩子,就忍忍吧。”

 

就连与她共事搭档了十年的同事,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她本是近视,生了孩子后,在两种场景中频繁切换,觉得实在不方便,就去做了激光矫正手术。

 

没想到,这个举动引来了十年老同事的诧异:“你还在折腾什么?你都是妈妈了。”

 

那一刻,她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妈妈”这个标签把她罩住了,当了妈妈就不是自己了。

 

“80、90后这一代人,其实是自我缺失的一代,虽然媒体经常批评这代人自我中心,但恰恰相反,这代人很少真正有’自我’的时候。”

 

“很多人从出生开始,就承载着家庭的唯一希望,要跟别人家的孩子竞争,要为全家人的前途负责。所以我们这代人当了父母之后,也很习惯地,把自己当作工具。”

 

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崔璀买了许多育儿书、看了不少育儿自媒体,结果却让她更沮丧与焦虑。

 

《科学家证实了,秀恩爱对孩子好处多多!》

《4岁女孩英语词汇量竟达1000+,原来她的英语启蒙老师是妈妈》

……

 

这些技术流与功利性的声音,充满了对父母的教条式指导与限制,却看不到对孩子与父母作为独立个体的关照。

 

心理学家武志红的巨婴理论,更是掀起了巨大的风潮。

 

这让崔璀感到无所适从:“按照武老师的观点,你现在怎样都是源于小时候你父母怎么对你。我做了妈妈后,觉得很焦虑,生怕给他的童年带来什么阴影。”

 

十年职场得心应手,却在当妈后,感到前所未有的无所适从。

 


说出自己的需求,建立真实的关


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下,”成为自己“真是件不容易的事。

 

文化人类学教授阎云祥说,“我们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个体,就是通过和其他人的关系来界定的,没有了社会关系,也就没有了自我。换言之,我们不太可能将个体视为目的本身。”

 

崔璀对这句话感触太深。

 

有儿子之前,她在“关系”中游刃有余。3年时间从实习生当上总编辑,核心能力,就是擅长处理关系。

 

“比如向上管理,我会经常跟老板发邮件说,你如果不在一天之内回复我的邮件,我就会做plan A。如果你一天内回复我了,就还有plan ABC可以选。老板也很受用。”

 

可是,有了儿子后,发现擅长的不管用了,带孩子的过程中,遍布挫折。

 

有一次她出差回来,去父母家接儿子,儿子却不愿跟她回家。僵持了很久,她伤心地放弃了,独自一人往家走。

 

挫败感伴随了一路,苦闷之下,她给好友、心理学专家李松蔚打电话。

 

李松蔚问她:“如果你在公司里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我会跟他谈话,了解他的想法,也表达自己的想法。”

“那你跟你儿子也可以啊。”

“可我是妈妈啊,第一反应是他不想,那我就要隐忍。”

 

李松蔚告诉她,即使是妈妈,你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需求,要正视它,说出来。“把孩子也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你们之间可以平等地对话。”

 

这让崔璀很受触动。

 

她又返回爸妈家,和孩子坐一起,说,“妈妈好想你跟我一块儿回去啊!”

 

此前,她的话语方式是典型的中国家长式的,带着从上而下的命令口吻:小朋友都是要跟妈妈回家的,你怎么可以不跟妈妈回家?

 

当以平等的姿态、真实表达内心的想法与情感时,虽然儿子还是会拒绝,但他会想一想你说的话。

 

“平等的意思,就是既不低看,也不高抬。你有你的需求,我也有我的界限。只有真正的平等,才能带来真正的尊重。”

 

这样的经历,让崔璀意识到,即使在母子关系中,也要做自己。

 

如何做自己?不把自己当成工具,即便是为了孩子。也不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工具。

 


在成为自己的路上,人生的每一步才算数!


既是妈妈,也是自己。坚定了这一点后,崔璀的生活不一样了。

 

她不再逼迫自己完美兼顾事业与孩子,她接受自己不是一百分妈妈,她终于敢承认,有了孩子后,还想为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去放手一搏。

 

去年秋,她从蓝狮子辞职,做了一个关注妈妈群体的微信号:Momself。

 

她确信,她的困惑绝不是独特的,她想发出并传递这样的声音:

 

 “父母需要考虑的是:在这段路上,我是不是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父母不必越俎代庖地想:我有没有让孩子走一条最好的路?”

 

身边很多人都不理解,恩师吴晓波也说,你爱你的小孩就爱好了,为什么要把这个做成事业?

 

为了成为自己,并且启发更多妈妈成为自己。

 

“孩子是半路上的一个旅伴,他遇到我们,说:‘一起走一段吧!’这只是一次相遇。”

 

“我并没有因此变成不同的人,也不必逼自己假装那样的人。我仍是那个不成熟的我,仍在走自己的路,不曾挤占到他的路上。”

 

她不再试图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一个完美的妈妈。这真是成长中的一大步。

 

我们每一个人,都正在面对,这个观念剧变的时代,设下的独特命题:成为自己。做妈妈是崔璀完成这个命题的契机,你的呢?

 

无论那是什么,只有走在成为自己的路上,人生的每一步才算数!

 


本期作者:祁十一,生于四川,求学上海,北京工作,喜欢大理。四处晃荡,记录人的故事与命运,公众号“她途”(girlstravelaround),豆瓣ID也为“祁十一”。



-END-


推荐阅读:

80后“不动声色的崩溃”,掩饰不住心底的山水情怀

她曾是"中国最年轻造龙师",为追寻敦煌的色彩,不惜放下一切从零开始

小兔挑出这件“镇夏之宝”的美袍,给不从俗的你!


▼ 点击"阅读原文",买虚度严选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