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都说逃避可耻,但有用啊

2017-09-29 虚度君 好好虚度时光


主播/苏维  配乐/ 王菲-《乘客》


长假马上来啦,准备好出门放飞自我了吗?


旅行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奇妙的事情之一了。许多人热烈地爱着它,愿意花上几个月几年的时间在路上;也有人对它不屑,更享受宅在家。

 

多年前一句流行语揭示了旅行的某种荒诞:它不过是一群在自己家乡呆腻了的人,跑到另一群人呆腻了的地方去。

 

而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说:“不论多么不明晰,旅行仍能表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义。”

 

能离开当下的生活,是旅行最蛊惑人心的魅力。就像那句话说的: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啊!

 

这里有四个旅行小故事,来自热爱旅行的四位作者,旅行虽然越来越普遍,但给每个人的启发,依然在持续。

 


“因为不断出现的光亮,

所以我不断地出发和遇见”

 文|七月

 

凌晨5点,从斋普尔驶来的大巴停在了焦特布尔汽车站。

 

在印度习惯了坐夜间大巴,夕发朝至。上车后行李放好,便开始裹着睡袋睡觉,睡醒后就在新的城市。


我背着登山包,走在纵横交错的街头。狗在月色下闲庭漫步,牛结伴睡在马路中央,老鼠飞快地窜来窜去。

 

Hostel的入住时间是上午十点,所以我只好在早上六点爬上天台,铺着睡袋入睡。躺在城市的黑夜上空,不远处就是有名的梅兰加尔古堡,空气里飘荡着清晨的梵音,星星点点的灯光开始点亮。

 


睡醒后一个人拎个相机出门走在大街小巷。拐进一处小巷,一面画满mandala图案的墙壁上,开出一个小小的窗,窗台上坐着一个大眼娃娃。


天知道我有多爱小孩子,看到这样可爱的小不点根本挪不动脚步,正在跟她扮鬼脸,从窗户里探出一个年轻女人的脸,皮肤有点儿黝黑笑起来显得牙齿很白,我试探性地问:“我可以为小朋友拍张照吗?”

 

她连说了三个“ok”表示应允。我顾不得摆弄相机调参数,于是就有了这张手机拍的照片。

 


拍完照后,女人亲切的邀请我去她家,大脑尚未来得及运转,脚已经踏进了家门。

 

很普通的印度家庭,很平常的成员架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三个可爱的孩子。


大概是同龄的原因,我们聊了一整个午后,从我喜欢的萨尔曼汗到她喜欢的《功夫熊猫》,从她和丈夫的爱情到对我这个单身狗的满满同情,然后热心肠的在第二天叫来了闺蜜非要帮我介绍印度男友。


 

后来硬是敌不过她的热情,我在这里住了下来。也开始学会用手抓着饼蘸着酱就往嘴里送。

 

晚上,她特意提醒丈夫买了零食和啤酒回来。我们在卧室彻夜聊天,她拿出自己结婚时的纱丽,表情认真地说要送给我,然后show出一堆各种色号的口红,我忍不住笑说:“真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口红梦。”

 


我离开那天晚上,她烙了很多饼,煮了Chai(印度的茶)帮我装满杯子,带着大儿子送我到车站,陪我从晚上10点等到11点,看着我独自一人上了开往另一座城市的夜间大巴。

 

“我现在做晚饭,你吃完再走吧,吃完最后一块,这次真的是最后一块。我煮了茶,你装在杯子里喝,我就送你到门口,送你到车站我就回,这个耳环你戴着很美,送给你。你在焦特布尔有个家,我们是你的家人。”

 


我对印度最深刻的印象,是这个印度妇女,牵着6岁的儿子,在黑夜里,对我挥手说再见。而我能给她的,只有一组照片和一条红裙。

 

在决定去印度之前,听到看到的几乎全是负面报道,但幸运的是,我储存到了,一大片的光亮。

 

因为这些不断出现的光亮,所以我不断地出发和遇见。

 


从到加尔各答到德里再到焦特布尔,永远是前一秒气到想骂人,后一秒又感动到想哭。但这就是印度,高贵和卑微同在,温文尔雅和极度渴望并存的印度。


“人们贫穷但充满力量,世道黑暗但仍有希望,最冷酷无情也最有情有义。”

 

奈保尔说,“印度是不能被评判的,印度只能以印度的方式被体验”,其实,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被轻易评判的,唯有体验,唯有经历。


“旅行是一场逃离,

埋下改变的种子”

 文|祁十一

 

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我常常会有离开一下的强烈需要,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计其数。

 

最夸张的一次,早上决定离开,晚上就抵达了边远之境。

 

那是2015年12月初,北京起了浓重的雾霾,天地之间一片玄黄、灰暗,坐车穿过城市去开会的路上,不见天日的场景让人感到绝望。半夜睡在屋里,即使开着空气净化器也咳嗽不止。

 

于是决定当天就走,去云南。

 


那几天,大概因为北京的雾霾严重,本来是旅游淡季的云南,机票价格突然暴涨,差不多都是原价了。但我离开的心依旧坚定,下午开完会后,直奔机场飞去丽江。

 

抵达丽江时,已是深夜12点。一下飞机,呼吸到干净的空气,看到满天星星闪烁,内心有种深深的感动,心里的沉重瞬间消失不见。

 


那几天,在山中寺庙、森林田野之中漫步,呼吸清新空气,心理上的沉重压抑暂时消失,状态也恢复了平衡。

 

又恰好处在转折时期,不免在旅行途中思考人生与未来。看到与山相居的人,清爽简淡,感觉甚好。

 

在无为寺的树林中,听松涛阵阵,看风吹落树叶,竟有些物我两忘,那场景深深烙印在心里。

 


一年后的十二月,北京雾霾再起,我打包行李便来到了大理生活,直至今日。


 

“对人生每一桩事皆有极大的不情愿,

在这时刻,去流浪。”

文|宽宽

 

25岁那年夏天,我一个人在尼泊尔旅行。这里有”徒步天堂”之称,我在安纳普尔纳山中,做四五天的小环线徒步。

 

山里没有信号,手机停用。


每天天亮背包出发,连续走上8-10个小时,中间在休息站随便吃点东西。

 

不停地走路,走许多不同的路,山中森林小径,开阔草甸,溪流,乱石滩,穿村越寨。


晚上到了简陋的住处,睡袋一展,在虫鸣蛙叫漫天星辰中沉沉睡去。

 


第一天行走,脑子里还满是念头,不停地做计划: 尼泊尔之后,要不要去印度?还是直接回西藏?或者再去别的国家玩一段?回去后做什么工作?我到底喜欢做什么?


山中幽静,独自走路,完全和自己呆着,过去未来种种悬而未决之事,一齐涌来等着被计划。


第一天就这么走了十多个小时,偶尔也惊叹山中风景,但一晃而过,便沉入头脑的盘算。

 

第二天,刚上路,前一天累积的疲累突然而至,70升的背包压得我每迈一步都需要耗尽意志。

 

没力气盘算什么了,脑子空空的,心里叫苦不迭,盼着这自找的苦头尽快终结。

 

在感觉下一步就迈不动了的疲劳中,又继续挪了几个小时,奇怪的是,身体竟又轻松起来。之前如泰山压顶的疲劳感消失了,全身轻盈,脚步轻快。

 

然后内心体验到一种奇异的愉悦感,像是进入一片从没见过的全新风景中。往过去或未来张望,离得还很远呢。

 

继而能听到山中徐徐吹过的风声了,能感受到透过树叶洒在脸上的艳阳了,看到路边的小草,野花,和远处低头吃草的牛马,让我高兴得不能自抑,几乎手舞足蹈起来。

 

世间与己相关的一切,暂时不管不顾,逃进天地中呆一会,竟是这般享受。第一次觉得,不做什么,就这么存在着,就很知足。

 

为什么会那么愉悦?至今莫名所以,只是隐约明白了,最愉悦的体验都和某种沉浸感有关。


这种体验,大概和手艺人沉浸在技艺中,音乐人沉浸在演奏中,修行者入定在坐禅中,有些微相似。


旅行的收获,总是这么让人猝不及防。

 

多年前舒国治写过:


“当你什么工作皆不想做,或人生每一桩事皆有极大的不情愿,在这时刻,你毋宁去流浪。去千山万水的熬时度日,耗空你的身心,粗粝你的知觉,直到你能自发的甘愿的回抵原先的枯燥岗位做你身前之事。

即使你不出门流浪,在此种不情愿下,势必亦在不同工作中流浪。”


 那一次,我整整晃荡了两个多月,才自发而甘愿地准备回归原先的角色。


乘火车晃晃悠悠几天几夜,回到北京。

 

火车到站,正是北京的早上,我钻进一辆出租车,看到外面匆匆的车流与人流,第一次意识到我曾经习以为常的世界,竟是这般繁忙。

 

车上广播里,正反复播放一代巨星迈克尔杰克逊昨夜去世的消息。

 

我回过神来,明白自己已回归时代迅疾奔腾的河流,此身顺流而下已是不得不面对的必然。然而至少这颗心,什么都困不住它,可以常居世外,因为我刚刚才体验过,它有自己的乐园。

 

“选择放纵不羁爱自由,

就要承担副作用和后遗症”

文|白宇

 

2015年9月下旬,我结束了长达20个月的长途旅行,跟好朋友晨曦姑娘一起飞回北京。

 

飞机降落在T3航站楼,夜里的雾霾还没有散去,昏黄的光晕如此迷离,不知应当是睡去还是醒来。


十多天前我还在一个“茫茫黑夜里有一盏灯便觉得到了一个有人类踪迹的偏隅”,现在,周围灯火通明,看不到一颗星星。

 

晨曦姑娘当时的男朋友开车来接她,顺带把我送到东四环慈云寺桥,然后我自己拦出租车,等了一刻钟才拦到一辆。

 

等待的时间并不心急,只觉得一切都很熟悉,心里莫名踏实,就这么一个人站在路边看着午夜时分的北京,有一种倦鸟归巢的幸福感。

 


看着四环路立交下踩着滑板车回家的姑娘,百子湾小区路口坐在花圃边浓妆艳抹但心事重重的女人,街边烧烤摊上挥舞着嗓门和酒瓶的大叔,走马灯一样晃过我的视网膜:陌生,但熟悉。

 

我亲切于眼前的一切,但对于未来,隐隐不安。

 

几年前,朋友作为过来人就跟我说过:一段长期的旅行归来,会经历一个痛苦期,走出去容易,走回来难。


惶惶地等待随之而来的一切,或许就像宿醉狂喜后的清欢。有一句不是叫“生命中曾拥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偿还”。


可是我终究要去面对,既然当初选择放纵不羁爱自由的逍遥,就不得不承担相应的副作用和后遗症。

 

回来之后立刻回原来的公司报道了,老同事们见到我都集体围观上来,纷纷表示我皮肤明显变黑了,整个人看上去沧桑了。

 

我看着所有熟悉的面孔都很开心,又回到了之前相处过五年的工作环境中,一边是忐忑,一边跃跃欲试,希望自己能迅速回归到正常的工作状态中,毕竟还有很多新的东西要学。

 

然而还是经历了长达半年的适应期。


那时觉得生活好无聊,机械地重复,不像旅行时每天都有期待。那半年甚至有点抑郁,没有太多的精气神,直到半年后才习惯了上班的生活。

 

我的工作是写代码,以前写C++,之后写Lua,对专注度要求很高,而我是那种一旦投入到某件事当中,就会非常专注。

 

专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度过了回归之后的适应期。


我是一个没什么心计也不知道如何去刻意维护关系的人,跟同事相处也好,跟朋友相处也好,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

 

旅行时不羁,为了体验自由。


回归后专注于工作,为了那种“我也做了一些事情,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价值感。


人生每段经历都自带意义,无需人为附加,尽情体验而已。


想知道十一你们都去哪旅行啊,

留言区里告诉我们呗!

有一个人在家宅着的没?

 

-END-


推荐阅读:

他相亲28次找到真爱,爱书就开了70年书店,爱她就写下110封情书

我只是天地一蜉蝣,却是自己的整个宇宙

我流浪在东欧:  唯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知道为什么而活?



▼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唐七餐桌美学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