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卞: 用时间去把一些浮夸的东西冲淡
每天最享受深夜,尤其是下着小雨的时候。
在绝对的安静,绝对的黑暗中,
我会感到油然而生的愉悦。
——鬼卞
文|云晓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循环听鬼卞的《花样年华》。
歌里,有王家卫同名电影的底色。我惊讶于鬼卞在歌中所营造的氛围,因为那种氛围是属于张曼玉的旗袍,梁朝伟的眼神;是属于昏黄色调里湿漉漉的情愫。
王家卫在那个不可说的故事上撒了把暧昧的盐,鬼卞的歌亦不逊色。
和很多人一样,认识鬼卞是在2017年那档点燃了整个夏天的节目《中国有嘻哈》里。
他在那个最不缺个性的舞台上,显得很另类。
另类的是他识别度极高的低音,是他的红色美瞳,黑色指甲油的雌雄同体感,关于生命关于生死关于世事幻相的歌词,也是他在舞台上的张扬与舞台下谦虚安静的学习者态度形成的反差。
如果只有这些,他只是一个独特、有才华的嘻哈歌手。
但在聚光灯之外,他还是重庆一所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写得一手好板书,得过不少教学奖项,是学校领导和学生眼中公认的好老师。
在参加那档节目之前,没有人知道他唱嘻哈,微博粉丝只有几百个。
他和参加节目的其它选手一样,在极短的时间里收获了大量的关注,为这个世界造了无数谈资。
节目结束后,这个世界又发生了无数事情。
有人成名又迅速跌落,有人拿奖,有人破产,有人辞职,有人焦虑,有人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有生命诞生也有生命离开。
成了名的鬼卞,变化无非是听他唱歌的人多了点,知道他名字的人多了点,演出多了点。
在一个视频里,鬼卞的学生说:“老师你对我们说过,即便其他人不喜欢你们,我会喜欢你们。以前你过生日,都是我们陪你过的,以后就有你的歌迷们陪你过啦。”
鬼卞的歌迷是懂他的一些心思的,这种懂,是歌者与听者之间无形而隐秘的情感印刻。
鬼卞有一首歌叫《重新》,浑厚古远的音乐起头,随即是鬼卞的念白,越来越多的汹涌空旷。听久了,会想大哭一场,像从暗淡的深处走到出口,悲欣交集,欲说还休,最后终于放下,也无风雨也无晴。
创作这首歌时,鬼卞正在念大学,教育专业,全班五十多个女生,只有他一个男生。
当时他身患抑郁症,身体里承载着一段至交好友的离世记忆,又到了一个想创作的高峰,每天只能疯狂的写,那是一场关于生死和自我存在的审视与追问。
这审视指向了一个原点,对生命本质的追问,是人所有外相下循环流动的血液。
鬼卞意识到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只有两种东西:一是时间,第二个就是灵魂。
“灵魂或许会消散,但是灵魂可以以另一种身份一直传递下去。那或许就是我们从灵魂层次提取出来的最真实的声音。它可以是音乐,也可以是画,也可以是文字等等。”
当真正明白,人永远无法找到一个真正的归属时,他反而学会了享受。
我总觉得鬼卞应该年龄更大一些,脸上刻了无数条皱纹时,才能与他的智慧,他的孤高晦魅和谦逊温润间稳稳平衡的自我相符。
但他的当下,是92年出生的胡雪松,重庆人,真实又深刻地活在这世间。
有幸和鬼卞做了一次专访,在他的答案里,我看到一个藏在年轻身体里的老灵魂。
虚度:
陈丹青在帮书画家韦曦《照夜白》站台时说:“我最近认识的一些80后青年,在做篆刻,做最高级的宣纸,做最精致的茶壶,也就是所谓中国的生活方式里最考究的、最文人化的,最没有市场效应的,介于民俗和文人美学之间的很多类型的事情,这些年轻人狂热地在做。
宗教方面也是这样,年轻人会跟我谈禅,谈佛,谈道,还有人真的去修炼,这些都是我们那个年代不能想象的事情。”
曾经失落的一切,如今80后,90后非常热忱的在做。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除了嘻哈,读书外,还有其他什么爱好?日常生活怎么安排的?
鬼卞:
我觉得挺好啊,其实还有一个普遍现象是,年轻这一代人,连同社会生活,变得比较浮躁。其实人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变过的问题就是,寻找自己嘛。
生活在社会里,是人的一种状态,本真自我应该是与他人与关系无关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禅也好,儒家道家也罢,更多是一种哲学论,我们用这种方式探知自我,去自我修炼,了解心境了解灵魂。用时间去把一些浮夸的东西冲淡。我个人是这么认为。
总觉得人需要的是一种自我环境,去和灵魂对话,这是一个蛮好的方式。
我们去不了未来,但是我们可以看得见过去。我有时候啊,常常做一件事情,就是去冥想,去感知以前发生过的事,慢慢的会觉得自己离自己越来越近。
除了嘻哈,读书外,特别喜欢在深夜的时候去没人的地方散步,目的也是为了去感知自我。
你在没有其他生命的地方,只有你一个生命的时候,你才会感知到你的呼吸和大自然的呼吸,你的心跳和地球的心跳,你的思想和宇宙的思想。
那个时候是很清晰的,无论发生什么去到哪里,最终都会回来成为你自己。
除了工作之外,尽量回归到自己的空间,在没有人的地方。
剖析自我嘛,我就是很喜欢东想西想,有时候虽然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可能年龄的限制,心智的限制,我们可能会陷入迷茫当中,找不到出口。
但是结果并不重要,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我的生活挺无趣的,但是也感谢这样的无趣,可以感知到自己一丝一毫的情绪波动,可以感知到存在的感觉。
虚度:
无论做老师,还是创作,都需要功底,也需要一个自我的认知系统。一个人最大的秘密,也就是你歌词那般写的“思想是最大的武器”。
思想的构建一方面来自经历,一方面来自读书,当然也有一些天性的缘故。
单从读书来讲,你从小就是一个爱读书、成绩很好的孩子吗?父母对你的教育持怎样的态度?
鬼卞:
从小还挺爱读书的,喜欢听音乐,喜欢看书,喜欢画画,喜欢做一些不被别人打扰的事情,一些能让自己独处下来,让时间变慢,让灵魂变慢的事情。
当时并不是说为了修炼自我,只是单纯地喜欢这种感觉,不想融入到人群里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用被别人打扰,不用被别人评价。
成绩嘛,我一直觉得成绩和个人是两码事,成绩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个人是发现和挖掘的过程。
虚度:
什么阶段的阅读量比较大?有具体影响到你的书籍,或者哲学吗?
鬼卞:
阅读量最大的时候,是大学。具体影响到的书籍或者哲学思考,其实不多。
虽然很喜欢看书,但看书应该有个观点就是,看书只是一个对话,更多的是要去反省和发现自己。
我很多时候看书,不是要去成为那样的人,或者说靠近那样的人,而是说看完书之后,你接触到很多灵魂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思考之后,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如果看书变成了被左右,那就本末倒置了。
虚度:
你说在读书中和前人的灵魂进行对话,如果真的可以穿越时空的话,你会想见谁?聊什么?
鬼卞:
如果可以对话,希望是和克里希那穆提。
总觉得他说出来的东西和我们所预料的往往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不是指他的生涩、难得,而是他总是以一种很客观,很具体,很一针见血的说法。
也许和他见面什么也聊不出来,但只是这一段经历就已经很独特了。
为了翻山越岭
在地平尽头
看到更多风景
为了寻找幻境
在梦的岸边
走走停停
为了走出桎梏
为了胸有成竹
腹有诗书
为了抹平无知的恐惧感侵入
每个空洞的虚无
不知足
是走向知足的第一步
——鬼卞《读不完的热爱》
虚度:
从什么时候开始读木心的?最喜欢他哪些诗?
鬼卞:
读木心也是在大学的时候,没有特别喜欢的某一首诗,尽管会被某一首诗中的某一两句话触动到,但是我不喜欢把一个系列分出123来。
因为他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所以不想去选择,不想去排序。只要是他的,一定有他思考的价值在里面。
遇见一本好的书,会产生惺惺相惜的感觉,也许彼此并不认识,但总有能够触动的地方,就像隔了千山万水,隔了时空交到一位好友。
虚度:
你说你从小就想当老师,中间那么多年都没有产生过其他的理由吗?
鬼卞:
从小想当老师,可能某一瞬间想过其他的理想,想过去画画,去当配音演员,去唱歌之类的,但那只是瞬间的想法,更多的是当老师这个念头已经根深蒂固了,没有实质性动摇过。
虚度:
从想做老师到真正成为老师,对这个职业的感受有何不同?教学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鼓励孩子会用怎样的方式?
鬼卞:
真正成为老师的感受不同点在于,我们往往把教育看得太过于理想化。
教育其实最大的挑战是,我们能够好好地对待一个人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你作为一个老师,必须要好好对待40颗心,50颗心,其实是非常大的挑战。
我不太擅长鼓励,我更希望学生自己去鼓励自己,让他自己发现身上的闪光点,萌生克服困难的意识。
外界的因素对一个人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我更希望他的这种情感是自己生发出来的,而不是别人激发出来的。
虚度:
你说过,“一个好老师,可以把走歪的学生带回来,我希望成为那个老师。觉得能够用教育改变、帮助一个人是件很伟大的事。”
看到你现在的状态,以及对很多rapper行为举止的评判态度,例如那首《听老师的话》。很好奇曾经那个走歪的学生,是否是你本人?
鬼卞:
那首歌比较偷换概念,不是指学生,也不是指本人,针对的是,这个社会里很多还没有醒悟,还很混沌的年轻人,如果这样去代入的话,内涵就很明显了。
我教你琴棋书画
劝你听清楚
在我办公室里不要一副谁tm都惹不起的态度
以为自己太酷 其实没人在乎
没人带路 全是败物 都在看着你的狐狸尾巴败露
你妈不是公主 你爸也不是财主
社会是个绞肉机它只会把你压成排骨
一切物竞天择 上帝不会开路
苍天饶过谁 老老实实回去看书
——鬼卞《听老师的话》
虚度:
你有讲到小学时候遇见的那位启蒙老师,代表了你心中老师的形象,直到你成为一名老师后,那位老师依旧在当初的小学任职。
那位老师,是否代表了你内心的价值标准?在你看来,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
鬼卞:
我小学那位启蒙老师,差不多就代表了我心中对于老师的评价标准。我一直觉得一件事情,把它做到底,就是成功。
而且这种成功,应该是不为所动的成功,当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背离了原始的出发点,原始的欲望,那就已经等于失败了。
无所谓你走的是斜线还是上坡路,只要被改变就是一种失败。
具体的那件事也不用去找,有人觉得把一件事情做好了就叫成功,如果你非得去界定这件事情,那就已经本末倒置了。
做一件事情其实很多,看一本书,做一餐饭,画一幅画,都在做一件事情。成功无所谓大与小,任何事情你都把它做到底了,都是一种成功。
就打个比方说,一个人想活着,他活了下去,那他就是成功,如果一个想死的人选择了死,那他也是成功。
虚度:
说一下你的孩子们吧。他们现在的年龄,对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有被他们刷新过认知吗?
鬼卞:
现在孩子们对于新兴的事物,对信息,对科技很感兴趣。
没有被刷新过认知,人的成长经历,人的智慧,心理,人的灵魂的发展过程,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不一样,方式不一样。
但是在那个年龄段的人,还是那个年龄段,也许他会生发很多想法,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但一个10岁的人,终究还是一个10岁的人。
虚度:
高中时,嘻哈出现在你生命中。
我很好奇,高中时期你用嘻哈表达的内容更倾向于哪方面呢?
那时,你如何分配学习和玩嘻哈的时间?从高中到现在,自身的音乐创作在每个时期有什么不同?
鬼卞:
高中时候表达的内容,其实比较散,有关于自己的,有关于世界的,其实现在也没有办法梳理出一个完整的概念。感觉就像在写随笔,情绪到了哪里,就写到哪里。
那个时候的喜欢是一种,漫无目的的喜欢。
在整个人状态不佳的时候,更多的是进行自我批判,其实这是一种反向的自我宣泄,总觉得自我批判,会让人更加清醒一点。
现在创作更多是总结,把自己看到的人事物,用极其客观,理性,世界的视角表达。不过最近又比较倾向于自我的表达,我觉得创作归根结底还是属于自我的。
有时候需要一点镇定剂
才能保持更稳的生命力
在这纷繁混乱不堪的人群里酝酿自己的存在欲
只给自己制造困难
降低那些不好玩的胜算
只有踏过千难万险还有千山万水才能把最贵的自我生产
——鬼卞《Solo》
虚度:
你有提到国外的Eminem,他早期的音乐有很多炫技的成分,但后期的音乐更倾向于“朴素”的表达。
你说嘻哈音乐也需要大道至简,和许多文学艺术创作一样,甚至有点“长途跋涉之后的归真返璞”的意思。
你有经历过追求技巧而后又放下的过程吗?
鬼卞:
早期很多人醉心于技巧的表达,醉心于复杂的技巧,我一直都很在意于一首歌的歌词写得怎么样。
因为我觉得不管是音乐,还是文学作品,带给人的应该是思考,是感受,而不是欣赏和玩味。我们是把他当作一种艺术品,还是当做一种商品和玩具。
我以前也会去练习技巧,回过头还是觉得歌词最重要。
虚度:
你去参加《中国有嘻哈》的比赛时,里面很多选手你都不认识,还开玩笑说别比赛结束之后,粉丝又掉回300个就行。
你玩嘻哈那么多年,都是处于居于幽暗之处独自努力、独自欣赏的状态吗?
鬼卞:
参加比赛之前,就是自己一个人独自努力,独立思考,独自欣赏,也不管做出来的好坏,反正我自己欣赏就行了。
很简单,从来没有考虑过其他人的感受,所以最忠实的歌迷,就是我自己。我听自己的歌,听了那么久还没有把自己放弃,我觉得特别忠实。
我一直都处于地下,所以很多人所经历过的起起伏伏,我都没有经历过,因为我根本没有到达那个阶段。一个孤芳自赏的人,没有进入社会的时候,是感知不到社会的。
虚度:
你的歌词里存在着许多解构,也可以说是一种探索,就是把许多美好的幻想戳破。
例如永恒的爱情,例如富贵,得失等。有一种如梦幻泡影的感觉。
这样的表达和抑郁症那段经历有关系吗?
鬼卞:
其实或多或少会有一点,因为再美好的东西,总会有消失的时候,总会有改变的时候,世间美好,人却难以招架。
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画一个圈嘛,从起点回到终点,所经历的一切都仅仅是经历而已。
我祈祷一场大雨瓢泼
洗净这世间百态纷纷扰扰潮起潮落
命运安排好的故事就像一部小说
再怎么逃避也逃不过的天灾人祸
生和死全不在我
善与恶也不在我
时间的洪流滚滚向前把人一笔给带过
——鬼卞《净土》
虚度:
陷在抑郁症里持续了多久?后来如何走出来?
鬼卞:
可能有的人生来就悲观一些。
抑郁症持续多久,不太清楚,因为没有办法做到很冷静客观的观察自己,什么表现也没有办法冷静客观的观察自己。但就是常常陷入自我思考的状态,越陷越深,至于走到哪,就听天由命咯。
早已习惯了独立思考,这种思考会因为这种症状的原因,而愈发变得不可操控。
怎么走出去,当我意识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并没有选择逃避,既然已经发生了,那就让它发生。如果我还可以做我的事情,我就尽可能的去完成,去做。
走出去这个事情啊,对人来说是最难的一件事情。
虚度:
那段时期,有对你帮助非常大的人或事吗?
鬼卞:
没有对我帮助或者影响非常大的人或事,只有一个地方对我的帮助特别大,我在大学时深更半夜去到一个空无一人的废弃工地,躺在那里摊开自己的四肢。
那个地方对我来说,感觉就像家一样,会在一个人最需要空间的时候,给到我包容,给到我思考,让人不那么害怕。
虚度:
抑郁症教会了你什么?
鬼卞:
教会感知孤独与痛苦,感知痛觉。
快乐感觉更虚幻,人归根到底,还是孤独,如果你能感知到那种孤独和痛苦,其实那才是活着。
了解到这个,感觉痛苦是生命的存在,那就不再害怕痛苦了。
虽然每个人被那上帝所创造的时候
只配拥有一颗心脏
但上帝他永远都不懂
人类的灵魂承载着双倍的重量
——鬼卞《人格分裂症》
虚度:
如果可以选择人之外的一种生命存活于世,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鬼卞:
选择虚无吧,选择无。没有开心,没有快乐,没有痛觉,也没有任何的灵魂和思考。
或者说,选择一双眼睛,仅仅是一双眼睛,可以看到世间万物,可以看到宇宙,可以看到光年之外,看到四季更替,仅仅是看到,而什么都感知不了的,那种无的眼睛。
因为情绪感觉,总是会左右到生或者是死的选择,如果抛开这些的话,纯粹的只剩一双眼睛的话,会更坦然一些。仅仅是无,会更好一些。
▲鬼卞现场,摄影:WWwwcc
虚度:
每天最享受哪个时间段?或者说什么场景下,你会感到油然而生的愉悦?
鬼卞:
每天最享受深夜,尤其是下着小雨的时候。
在绝对的安静,绝对的黑暗场景中,会感觉到油然而生的愉悦。
虚度:
你会期待十年后,二十年后的生活,或自己的样子吗?
鬼卞:
92年生,也算要步入中年了。
十年二十年后,有想过去参禅,去摆脱红尘,做个出家人,留着长胡子,穿着长衫,清粥小菜不亦乐乎。
虚度:
世间很多人要承担许多责任,为此要压抑自我,那么存在的意义或价值是什么?你怎么看?
鬼卞:
其实人都在思考,尤其是哲学家,从何而来,到哪儿去。一辈子活完,在咽气的那一下,不也在思考这个事情嘛,无非是提前感受死亡罢了。
其实感受自我,发现自我,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就是很想去做这样的事情。
在发现自己的时候,用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去审视自己,自己做的事,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想象的那种过程,可能才叫活着。只有自我才是存在的证明吧,不然根本感觉不到存在的意义。
人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很外在的,根本感受不到自我,感受不到存在的意义吧。
就像你说的,身负枷锁,可能会痛苦。
但就像我之前说过,能够感知到痛苦,才是感知到活着。
快乐是泡沫嘛。
本期作者:云晓,好好虚度时光签约作者。呼吸着,活着的生命。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主图摄影:WWwwcc
-END-
推荐阅读:
▼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虚度美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