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的生命是个火炉,和吃有关的一切,是使之旺盛的柴禾

子衿&云晓 好好虚度时光 2018-11-09


人们总习惯于把自己依赖在强大的社会身上,

而忘记营造自己的小世界、小环境。

也许我们无法一下子改变命运,

但可以随时改善一下生活。


文|子衿

编辑|云晓


▲主播/思婕  配乐/林俊杰-豆浆油条




1


我忘不了,几年前深秋的午夜。


严寒完全不屑我身上的厚棉衣,一阵阵向我袭来。


无暇顾及冰冷,一心扑向十几万字的博士论文,只是敲击键盘的手不听使唤,哆哆嗦嗦,瑟瑟发抖。


不知何时,先生煮了一碗热汤面,让我赶紧吃下,暖暖身子……


完成论文的日子里,不管多晚,先生都会在我身边,一人一盏灯,背对而坐。


他怕打扰我,动静总是很小,静悄悄地出去,静悄悄地端来一杯热茶,一碗蛋花汤.......


时间溜走了,产生了新的生命,孩子;产生了新的压力,工作,家庭;产生了新的选择,月亮与六便士。


但我总会回忆起那些日子里吃过的面,品过的茶,喝过的汤。


他知道我处于艰难阶段,却无法帮我完成,只能用默默的行动去传递能量,让我体会到不是在孤军奋战。


此后的日子里,尽管我们还会拌个家常碎嘴,但我都会去尝试去包容,去和解,去接纳。


因为,我忘不了那些食物凝结的温度和爱。


▲by 七七小菇凉


人的生命是个火炉,和吃这个动作有关的一切,都是使之旺盛的柴禾。


作家林清玄在一篇散文里写,每年在围炉吃年夜饭的时候,他的妈妈都会准备一盘“长命菜”,这也是家乡的习俗。


所谓“长命菜”其实就是普通的菠菜,但蕴含着“乡下平凡百姓对生命最大的祝福,希望新的一年有一个好的开始,并且能长命百岁,生命纵使有苦难的时刻,因为有这样的祝福,仿佛幸福也在不远之前。”


随着亲人一个个离开、离散,林清玄渐渐领悟到,


长命菜不长命,团圆饭不团圆,这并不是什么悲哀的事,而是人间的真情实景。


只希望我们能珍惜今生的缘分,来和亲爱的家人相守。





2


前不久,带着两岁的孩子回了趟老家。


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乡音,熟悉的家乡美食,八十多岁的姥姥姥爷,亲昵的把我的孩子抱在胸口,小心翼翼地喂宝宝吃饭。


就这样简单的场景,我却有了流泪的冲动。心里许着不可能实现的期望,时间慢一点,再慢一点。


临行前,姥姥给我行李箱里塞满了吃的,炸好的油饼,新蒸的馒头,肉馅的包子,腌制的鸡蛋,轧制的粉条,园子里新摘的黄瓜,丝瓜,葡萄,桃子。


直到再也装不下,她还想试试看,一直嘱咐我回去给孩子吃。


姥姥老了,身子骨越来越薄,她拙于言语,但她的爱从来没有变过。


她表达爱的方式,就是把认为最好的食物,都留给我。


现在,她又将这份爱给予我的孩子,让爱通过食物,在几代人之间传递,流动,升华,沉淀。


望着她的白发,皱纹,眼睛里温和包容的微光,佝偻着身子为我准备食物的模样,我就会觉得“老”是一个温柔的字,这个字积淀了太多时光的情,是有对应的,是有香味的。


它是一碗生病时的白粥,是离家千里时那道念念不忘的家里菜。


它是踏实,妥帖,温润平常,是困顿心绪杂乱时,那支袅袅的白檀香,令人心静,心平。


正如作家庄雅婷所说,


“气味是一种记忆,绕过理性直接通过感情。


这漫长的日子里,山川河海最终归于你我围坐的餐桌,这繁复的生活里,最后还是爱,解释一切。”



蔡澜先生说,“好的人生,从好好吃饭开始。好好吃饭,就是好好爱自己。”


认真吃饭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作家刘亮程在《永远欠一顿饭》中写道:


人是不可以敷衍自己的。那一天我忙了些什么我一点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天黑时又饥又累回到宿舍,胡乱地啃了几口干馕便躺下了,原想休息一会出去好好吃顿饭。


谁知一躺下便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第二天早晨。我就这样给自己省了一顿饭钱。


这又有什么用呢?


即使今天早晨我突然暴富,腰缠万千,我也只能为自己备一顿像样点的早餐。


却永远无法回到昨天下午,为那个又饿又累的自己买一盘菜一碗汤面。


“人们总习惯于把自己依赖在强大的社会身上,而忘记营造自己的小世界,小环境。也许我们无法改变命运,但可以随时改善一下生活。”


食物里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


活得仔细认真的人,都会“把每顿饭当一顿饭去吃,把每句话都当一句话去说,把每口气都当了一口气去呼吸。”




3


人总要经历过一些日子,翻过山,越过高岭,在生活里落寞几次,才能真正读懂那些朴素到如同家人聊天,反复絮叨的真理。


我记得我刚刚参加工作,同时又在读博,每天忙得天昏地暗。


早上6点钟从家出发赶地铁去学校上课,路上胡乱吃一口,就匆匆赶回单位上班。


加班到深夜,回家继续咬着牙,绷着身体最后那根弦完成学校作业。


那时的我被事情推着走,活生生的人变成一个上了发条的钟,一个连轴转的机器人。控制不住情绪,动不动就发火,饭也忘记吃,胃病就是那个时候落下的。


有一天,因为弄错一个数据,被领导痛骂一顿,终于熬不住了,哭着跑出单位。


一个人,拖着一身无处可诉的疲惫委屈,茫然地走在街上。


途中路过一个菜市场,就像季羡林先生写的那样,“菜摊子,肉摊子,鱼虾摊子,水果摊子,还有其他的许许多多的摊子,分门别类,秩序井然,又各有特点,互相辉映。


紫色的茄子,白色的萝卜,红色的西红柿,绿色的小白菜,纷然杂陈,交光互影。”



我感叹熙熙攘攘的似在办一场盛会,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这里的热闹。


我这个局外人刚跌跌撞撞地闯进这热闹一会,就接到妈妈电话。


她在电话那头平平淡淡的问着,“最近好吗?下班了吗?吃饭了吗?”


我在电话这端,拼命掩饰情绪和哭腔,回道,“挺好的,妈,放心吧,我的胃好多了。”


家人的问候,总让滑落到生活边缘的人平添不少力气。


我想对自己好点,就在菜市场买了食材,晚上为自己做了西红柿鸡蛋泡馍,桂花醪糟汤,看热播的美食节目。


当食物把胃塞满,所有的味蕾都活跃起来,阴郁的情绪一扫而空。


美食成了那辆带着我穿过精神灰色地带,把我带到幸福里的南瓜马车。


它不用半夜十二点才来,我也不需要穿上水晶鞋,公主服,我依然是那个平凡,平常,忙碌的我。


但只要闻到食物的香,路过熙熙攘攘,沉淀着烟火气的街道,菜市场,在寻常街头遇见因美食,因微小善美而雀跃的陌生人,南瓜马车就出现在我心里。




4


这样细微的幸福是持久的。


张爱玲女士记起她生命中的荣光时刻,是她七八岁时吃鸡汤,说“有药味,怪味道”。


家里人没说什么,她母亲不放心,叫人去问厨子一声。


厨子说鸡是两三天前买来养在院子里,看它垂头丧气的像是有病,就给喂了像万金油,玉树神油一类的油膏。


张爱玲说那个时候感觉自己得意得飘飘欲仙,一辈子也难以忘记这件事。


张爱玲爱看时尚杂志,爱研究衣裳古书,舌头敏感,观察入微,去几回菜市场回来就做出了诗,她自己也为这灵感惊奇,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叫《中国的日夜》。


在这篇文章里,她写所见所闻,说一团银白的粉丝,像个蓬头老妇人的鬓。


她自己呢,拿着个网袋装着瓶瓶罐罐,两只洋瓷盖碗放着豆腐与甜豆酱豆,还有一大棵黄油菜,又怕这些东西压碎了底下的鸡蛋,扶着挽着,吃力得很。


正午的阳光像个黄蜂在她头上嗡嗡嗡的转,营营扰扰的。


这样的场景下,她却觉得自己真是快乐,快乐得连无线电的声音,街上的颜色,仿佛也都有她的份。


后来她出国,很多人都觉得她在国外的生活很凄凉。但外人永远只看到表面,她和天下人一样,自有苦楚,也自有快乐。


她住在三藩市时,离唐人街不远,散步时就去买点发酸的老豆腐,或是去寻紫红色的苋菜。


见到苋菜,她像见到了对的人一般,两眼放光,怦然心动,说鲜花也抵不过热乎乎的苋菜香。


她将人世种种变迁写得入木三分,刻画出人的卑微,人的难为,人命运的起伏。


又给文中人,包括她自己,在每一件吃食上,每一件小事上演绎出灿烂。


她不曾表露,却身体力行地证实,一切发生都在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和对情字的体悟,让我们从某刻开始明白,为何家常便饭,是恒久不变的“人间至味。”



周嘉宁《一个人住的第三年》中有一段也令人印象深刻:


其实本来关于一个人的生活有很多可写的,比如说我总算也是一个人生过病,一个人坐很远的地铁去买了车,又一个人一路熄火地开回来,一个人喝醉以后趴在马桶上吐到要昏过去,总之做过所有一个人生活着的人做过的事情。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当落笔要写的时候,写下来的竟然全部都与食物有关,仿佛一个人生活到了第三年,终于给自己找到了一种能够坚定而且孤独地活下去的方式一样。


一个人的伟大,是因为他承担、化解了同等份量的难言。


人的价值,靠的是在说不清道不完的人生事之中,对生活那份不灭的积极,好好吃饭不过是生活的一小部分,但却是点亮好生活的那盏灯。


万般追逐困顿终如流水逝去,唯你不敷衍生活,生活才不会敷衍你。



本期作者:子衿,85后女子一枚,法学博士,热爱生活,喜欢阅读,相信文字的治愈力,找寻内心的小确幸!



-END-


推荐阅读:

三千烦恼事,一吃淡笑之

如何快速终结浮生一日的疲累,抚慰紧绷的心?

一醉,解千愁 | 宽宽


▼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鸡尾酒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