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求职那些事儿—简历制作篇(文末有福利)

Weibo@海芋笔记 蕊瑞在上海 2023-06-04



我在3月18号做的承诺的分享的第一篇——简历制作篇来啦!我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复盘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也希望同时对要参加校招的朋友有帮助,所以开辟了这个主题,后续包括但不限于简历投递、笔试、群面、单面、求职注意事项等其他篇章。

 

呕心沥血,每天下班回家写一点,建议阅读速度不要太快,非快餐类攻略。

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摘抄,引用,借鉴。

 

预计阅读时间15-18分钟

 

写作背景

距离来上海已18个月(2018年9月),已正式入职第一份工作近九个月(2019年7月),去年春招结束时曾有朋友提议可写一份求经验总结,当时没来得及落实,如今做个复盘,同时分享一些经验,包括参加过一个收费过万的求职训练营,也会从中提取一些值得分享的点,所以勉强称得上是一份沉甸甸的分享了?希望对正在求职或者将要求职的人有帮助。有任何疑问请随时留言。因为是复盘,所以可能也会有忍不住的碎碎念,还请包涵。

 

适用对象:

1、未毕业需要找实习/即将毕业要参加校招的国内学生,毕业一年内留学生

2、工作经验短于一年的工作者,部分企业接受校招通道投递

 

不(完全)适用对象:

1、往届毕业生

2、有一年及以上经验工作者,建议社招

 

个人背景:

本科财经211金融学专业,硕士英国应用经济学,曾在传媒、投行、投资管理、咨询等领域实习

 

求职方向:

金融经济,实业(如地产)类

 

通过投递拿到的笔面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公司:

  • 银行:招行上分,招行总行,农业银行,瑞穗银行,中国平安,兴业银行

  • 咨询:久谦,尼尔森

  • 房地产:物流地产,全国性房企,华东区房企,地产五大行之一

  • 医药:葛兰史素克

  • 四大:EY

  • 制造业:伊利

 

时日久远,未能列出拿到笔试面试的所有公司,如今几乎全凭记忆复盘。不过有个好处,记忆会帮助摈弃冗余无意义的片段,留下的虽不一定自成体系,但确是沉淀之物。需要说明,以当下信息网络的发达,要获取关于简历、笔试、面试的方法技巧绝非难事,相对于机械地列出方法,笔者采用的表达方式是,由自身的演变出发,结合求职的基本逻辑,尽可能把大和空的方法技巧变得稍微具体,毕竟方法论的相似并不奇怪,重要的是对方法论的实践和更新。所以这是一篇相对个性化的分享。

 

第一趴先讲简历制作,之后会应该会篇章,希望做成一个系列,亦欢迎各位提出想看的主题以及具体内容,或者有特别想了解的问题,请直接留言评论,私信回复不及时。


进入正题前,提点前情。我在18年9月回国,由于确定要在上海找工作,回国回家乡三天后就飞到了上海,开始着手租房和秋招。这里想复盘一下当时的心态。

 

当年随着毕业的临近,在英国的日子越来越短,所以当七八月已有不少同学陆续回到国内开始求职时,我内心十分抵触,因为并不想立刻转换自己的状态,甚至连开电脑改简历的心情都没有,一方面是需要完成毕业论文,另一方面也有对求职有未知的恐惧。通常必须发自内心地想去做一件事时,才会真正地投入自己,这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当九月才开始转换状态准备投入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这也让我前期在笔试面试上吃了不少亏。毕竟真正全身心进入求职状态是需要的时间的。

 

所以回过头看,前期心态建设非常重要,因为这会引导你平时的行为和习惯,如果更早地进入接收信息和准备,会更有利于帮助大家更快找到定位和努力方向。这需要从开始正式求职或者校招开始前就要有意识督促自己,秋招从7-11月各个公司开始的具体时间不同,春招从农历春节后就陆续开始,主要集中在3-5月,如果提前知悉了心仪行业或公司往年的招聘时点,建议在当年至少提前1-2月调整好心理状态。笔试面试则没有具体时间要求,越早做准备越好。

 

简历投递篇-简历的进化


进入正题。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阐述个人简历的演进,通过对比其优缺点和差异,从格式和内容上给大家总结一下方法。

 

从总体上,简历制作的原则有三点,逻辑框架清晰,内容详略有别且有效,格式干净美观。

 

下图是第一份简历。

 

 

上面这张简历基本是我15-16年使用的简历。

 

当时这封简历参考了一位学长的简历格式,基本覆盖了过往经历,这份简历:

 

优点

1、格式上,整体上简洁干净,行间距适中,用加粗的黑体突出了每部分的表达主题,按照个人活动和团队经历为主线,经历的新旧和重要程度做副线,在个人活动里将实习经历靠前书写


2、内容上,团队实践经历中有意识地用量化的数字展示结果(划重点!)


缺点

1、框架上,背景加灰的副标题中,“团队经历“与具体参与的“教育项目”和“行业帮扶”视觉上直观展现出了并列关系,但实际上前两者与后者从逻辑上是包含关系,即“团队经历”包含了“教育项目”和“行业帮扶”。所以这里是不严谨的。(一定要注意逻辑)


2、内容上,由于在校期间主要只参与了一个社团,所以此版简历中有较大篇幅放在这一团队经历上,总计用了12行讲述相关经历占据整份简历1/3,追溯原因,与刚刚毕业且实习经历不多有关,而此时应该相应地将已有的实习经历细化阐述。


3、格式上,描述经历采用的格式为“年月+职责(+具体内容)”,这个格式无功无过,但容易受到经历具体内容的长短影响到排版整齐


4、格式上,虽然用了加粗字体来突出内容,但是副标题和具体经历之间是相同的字体和加粗格式,逻辑包含关系仍不够清晰。

 

所以这一份简历最多只能徘徊在及格线上下,并且因为个人经历相对缺乏,实习经历一笔带过,难以使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这一份简历从现在来看是不ok的。(×)

 

从英国读书回国后,九月中旬投递前几家公司时皆使用此版本,九月下旬,做回国后第一份实习时,实习领导建议对简历做一个更新,调整各部分结构,并将已有实习经历详实化。

 

下图是修改后的第二个版本。


 



你可以快速对比下第一版本的简历,10-15秒钟,看看找到的不同是否在后文有提到。

 

第二版在个人经历的选择和阐述内容比重上有了较明显的变化。

 

优点:

1、内容上,列出了本硕期间所学重要课程,提供了比所学专业更进一步的细化内容;校园实践主要突出学术相关的经历。


2、格式上,将1版中的“团队经历”改为“实习经历”并选取了两段实习阐述。


3、内容上,调整了上一版中社团经历占用内容较多的问题,调整到占用4行


4、内容上,增加了个人技能


缺点:

1、框架上,“实习经历”副标题与之后三段具体经历视觉上又呈现并列关系,逻辑问题仍存在。


2、内容下,有两项实习经历重复出现在“社会实践”与“实习经历”副标题下,,篇幅利用效率降低。


3、内容上,对于两项实习的具体工作内容面试的格式为“参与…工作”,过于宽泛,且未体现具体角色、行动和最终成果


4、格式上,右侧的起止时间未对齐。

 

另外要注意:第二版还更新了个人标准照,简历的标准必须正装,男生西装衬衣,女生可以像我穿圆领上衣,比起衬衣会更加清爽;建议去专业拍摄机构,拍摄时适度微笑,然后请摄影师进行适度PS,忌过度;最好是白底,这里沿用了灰底。


第二版相较第一版有了一定的改进,但尚有不足,有效性增强程度不高。(?)

 

从18年10月然后到了19年上半年,一边实习找工作面试一边参加了一个训练营,自己根据求职需要的调整和训练营的指导,改出了第三版。




 

从视觉上的第一感受可以明显体现出,随着内容的增加,字号相应减小了。

 

优点:

1、内容上,在上一版增加课程基础上,加上了成绩较好的课程分数


2、内容上,针对实习经历,详细描述了“目的(背景)-职责(角色)-行动(过程)-成就(结果)”,比如在咨询公司实习时,为了帮助客户公司产品落地,通过案头研究和访谈,对接了超过20位行业专家/从业人士,完成超过7份访谈记录,得出了相应结论。


这就是一个相对基本的叙述闭环,基本框架搭好后,具体内容要根据实习的具体情景去分析填充比如这一项工作内容里还可进一步补充的是,对于该项工作最终结果的具体化和其产生的影响。


3、内容上,最后一部分改为“技能与爱好”,适度地展现自身的爱好,也可以帮助招聘方更全面地了解求职者,1-2行为宜。


4、内容上,增加了语言熟练程度(母语/熟练/流利),通过对比体现不同语言掌握程度。


5、结构上,将“所获奖励”调整到“教育背景”标题下,同时给出了奖学金的发放标准。


6、结构上,将“实习经历“调整靠前,紧接在”教育背景“后,将其他经历放在“其他实践/实习”。


7、结构上,不够重要但可提的经历可两项并列在一行中体现。

 

缺点:

1、未定期回顾简历:短期内如果没有新经历,也可定期回顾增减,改善语言表达,如果找到了更加有效的表达,及时修整。


2、未定期更新简历:如果有新增经历,比如笔者由于已经工作,第三版简历实际已不适用于目前的状态,需要实时更新,总结阶段性工作。

 

总体上,第三版的简历整体框架清晰,逻辑关系较严谨,同时也采用了可量化的表达,并且详略有别,视觉上简洁干净,相对于前两版,第三版是我比较满意也推荐大家可借鉴的。(✔)

 
看完了三版简历,相信各位已经通过对比大致了解了一份较合格的简历的制作和演变,改出一份相对合格的简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结合我自身的方法和上文的对比结果,总结一下简历的制作:

 

内容上,


Step1 梳理细化


梳理自身经历和基本信息,
重点厘清各项经历的时间线,
建议将所有经历依次梳理在一个word文档(文档1)
这个文档很重要,是把所有经历梳理在一起,
同时后期也会帮助你快速网申(粘贴复制),
梳理时,
思考逻辑可以采用(起因-过程-结果),
表述逻辑可以用(目的-职责/角色-行动-成果/收获),
把每一项尽可能到细化到每一步


Step2 形成有效表达


梳理之后,选择要写入简历的经历,
同时取决于经历的丰富与否,
简练地写出目的-职责-行动-成果/收获,
同时注意将行动和结果尽可能量化。
假设文档1中有5个及以上实习,
尽可能挑选与专业兴趣相关,求职方向相关的经历,
假设文档1中不足5个经历,建议可以先写上去,再根据需要删减。


Step3 灵活调整


现在写好的是一份初始简历,即包含了基本经历,但投递不同行业、公司、或拿到不同的JD(Job Description),必须要结合文档1和求职岗位描述来调整初始简历,弄清JD中的每一项要求,分析其要求的能力和品质,然后进行修改。

 

格式上,


Step1 用表格思路制作,输出时则去掉框线

形成文档1后,新建第2个文档,插入表格进行编辑,但不是最终做成表格形式(划重点),完成后隐去表格框线。第三版即采用用表格来做的,但视觉上不是加满框线的表格样式。


Step2 形成框架

一级标题加粗斜体,下一级小标题加粗,除照片可彩色外,其他一律黑白色。


Step3 文件篇幅与格式

篇幅控制在1页内,投递时一定要把word转为pdf,可以两个同时给,但只给一个就给pdf,保证格式不受影响。

 

个人建议:

 

1、尽量不要用网站上花哨的模板,因为往往只是花哨,同时网站的模板通常行间距很大,能容纳的内容相当有限。

 

当然你可以选个最基础最清爽的模板,但最好还是自己用word写,有助于锻炼office技能。


2、本篇主要讲的是中文简历制作,其实英文的逻辑是大致相同的,同时如果要求中英文简历,则为2页pdf,中英各1页为宜。


讲到这里,基本就是简历制作的全部内容了。


18号打算复盘时,一开始本打算一起写完简历笔试面试,没想到仅简历写了这么多,毕生所学大都在此了,这一次主要通过看三版简历的进化来总结了简历制作的方法,希望帮助大家打好第一步的基础。

 

简历本身的内容写作就是一项要深挖的学问,是需要不断思考和深化的,写作过程本质上也是自我更新的过程,随着经历的丰富,认知的改变,表达方式和逻辑也自然应有相应的不同。有机会可以再探讨这个问题,后面也会尝试结合面试说一说。

 

最后,是我想了很久的福利,纯粹义工,是第一次做的尝试,参照了下以前帮朋友改简历的时候,预计每份耗时至少5小时以上(包括沟通时间)。

 

只需要简单两步:



1、关注新浪微博@海芋笔记


2、转发并评论说说你的读后收获或意见建议吐槽

(或希望了解的其他问题,或者自己目前简历上希望解决的问题,都可以)

仅转发是无效的噢,想不出问题也可以吐槽我!

 

超过10个有效转发,我会手动抽一位朋友,免费帮你修改简历(包括了解你的背景信息,实习经历等,再进行修改,一周内反馈)。

 

超过20个有效转发,我会再抽一位,免费点评你的简历,针对性地找出可以提升的地方,但不包含修改,一周内反馈。

 

转发截止至2020/03/26下周四晚23:59!

 

这个福利是目前的极限啦,如果这一次没有被抽到,请继续关注后续的笔试面试其他篇,每篇文章都应该会有不同的福利,记得实时关注就好!!!

 

个人微信公众号:Addendaa,也就是本号啦,这上面也会同步更新,之后也会有其他不同类型的文章发在这里,欢迎关注。

 

谢谢大家!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心,希望大家可以找到心仪的工作,如果有什么问题请直接评论留言给我,看到就会回,尽量不要私信因可能看不到。


“求职那些事儿——简历制作篇”暂告一段落,下一章预计会讲简历投递和笔试(未定),请持续关注,转评赞抽福利!!!



周末愉快,欢迎留言。

 

 

海芋

2020.03.2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