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错过了什么

蕊瑞 蕊瑞在上海 2023-06-04


烧光每段眼神,

坏了千万盏灯。




回望2020,在微博上回答了一位博主提的问题,2020年结束前最想给自己说的话是什么呢,或者现在想想,印象最深的瞬间,一个画面,一种感受,最舍不得的或者最不想回首的,都可以。


去年写得很少,除了那篇求职简历的文章外,只写了一篇山下的人进入21年后换了个名字,在场,来源“陪伴是一种心灵的在场”。


2020年最后一周和朋友A吃了一顿饭,聊到她的同学z。


记得以前朋友B和我说过,她遇到过的一个相亲对象。


朋友C则认识一位大她许多的男士。


有朋友曾说,你太看重那些未曾发生的事了。


伍迪艾伦借朱迪戴维斯在电影《名人百态》中说,不论心理医生、或权威专家,或书籍是如何告诉你的,一旦涉及到爱,关键就是运气。


2020年,看了三部现场——《我爱桃花》,《深渊》,《糊涂戏班》,两部放映——《轻松五章》和《寂静之家》,很想看的王传君的《抄写员巴特比》因为疫情取消了。


看《我爱桃花》是20年1月下旬,那时候新冠刚刚冒头,在看完第一场之后,毅然又决定买第二排二刷。故事实际上不复杂,三个演员排一场戏,排的就叫《我爱桃花》,等于这部剧是一部戏中戏,进而一对处在暧昧关系的对手戏男女演员,也正好排一个同样在一段非常规关系的古代戏。


捕快张婴之妻与男子冯燕通奸,“某夜,张婴醉归,张妻忙将冯燕藏起,待冯燕欲逃时,却发现自己的巾帻被压于张婴身下,他示意张妻将那巾帻拿来,不料张妻却会错了意,以为冯燕是要张婴腰间的刀....于是针对这把刀究竟要”杀“谁,展开了讨论。


有意思在于,正是为了要讨论出究竟要杀谁的结果,他们挨个去推演了杀不同人的版本,而同样因为是”戏中戏“,三个演员尤其是扮演冯燕与张妻的演员在现实中类似的”婚外恋“的纠葛,让这场戏像是变成了古人与今人在道德处理上的对比。


张妻道:“秋水一般的宝刀啊,借你一用,杀出个幸福来!“


而她的情人冯燕却在第一次举刀的时候,选择把刀朝向了她。


张妻反对。于是又换被杀对象,杀张婴、冯燕自戕,一次又一次去”篡改“结局希望合理化张妻与冯燕的”非正当关系“。


在冯燕和张妻属意彼此两两对望的时候,冯燕是真动人,张妻是真美啊,但任其试遍“杀谁”的各个可能性,两人也无法得偿所愿比翼双飞。


因为,


“我要的是巾帻,你却递给我一把刀。”



手中无刀,心中有刀,

然而这刀无法去杀所爱之人,

只能杀死心中之爱。


这雨夜萧疏之时,情不尽而独自再回到雨中去,

看身后柴门倏忽间轻掩,那可人儿留在了人家...


看完我爱桃花后第三天,由于疫情还未稳定,取消了回家的机票,留在上海度过了2020的新年。趁着疫情不能下楼不能出门,做了好多以前没尝试过的菜。


至今再回头看,去年的2-5月彷佛是被笼上了一层透明罩子,横亘在人的头顶,把头顶那一点点高度与万米高空分隔给好远,把太阳与地面也拉得好远。


那时候还是步行上下班,道长在看理想的《八分》那段时间几乎是每天更新,跟着他读到了《魂断威尼斯》。


一丝不苟的中年作家阿申巴赫在创作力枯竭之时在威尼斯寻求灵感时遇到堪比太阳神阿波罗的少年塔齐奥,而他在少年身上找到了创作灵感。而这恰恰契合了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讲到的,人类,至少在古希腊的人类,艺术创造力的根源之一,便是戴奥尼索斯精神,即”酒神精神“。


太阳神阿波罗精神从字面拆,是从光线散开来,代表了形体分明,独立,秩序(与浑沌对立),使得个体能够诞生,显现,能够得以呈现在眼前。是有造型力量的神。预言之神。对应了叔本华个体原则-即每个个体都是用表面去分辨世界,每个个体从一个距离看过去。是“有形”的。


酒神戴奥尼索斯在儿时身体被撕裂,宙斯帮助他缝合。他在痛苦,纷乱,肉体撕裂中成长。而酒神精神代表着一种感情冲动,一种非理性的状态。它浑沌,漆黑状态下分辨不出周遭的一切,此时世界上所有的边界变得模糊,所有的事物失去了个别存在的轮廓。


古希腊文学中提到过围绕酒神的神秘仪式,酒神的信徒女性贵族们夜晚聚集狂饮,集体进入狂乱昏迷,人的意志、人与世界的界限变得不那么明显,个体间的边界同样模糊。是为"忘形”。


这样的状态下,个体体,秩序粉碎,进入高度投入又高度毁灭自我-忘责-极度快乐不恋栈个体生命但又极度痛苦因失去自我的状态。


阿申巴赫在遇到遇到塔齐奥初期,塔齐奥对他而言是太阳神,光芒夺目,迷恋太阳神,而非进入浑沌昏乱,可是阿申巴赫渐渐陷入不能自主的状态,彷佛醉酒一般。明明城市陷入瘟疫,而他却偏偏要回到这座城市甚至最终付出生命代价也只是因为塔齐奥也在这里。他仍然每日在追随着塔齐奥,定睛看着塔齐奥,甚至有些轻薄忘形。


最终他获得了创作灵感,写尽对塔齐奥的情感,预感到这终将打动读者,受到肯定。但同时自己也因瘟疫最终魂断威尼斯。




一面是太阳神下的阳光灿烂,一面酒神伴随的海浪涌动,


明明因太阳而起,却以酒神告终。


或者这便是两神永无止歇的对立与调和。


不可避免在2020经历了理性与感性的对抗与和解。


后来逐渐学着在这两种对比鲜明的特质中间,努力找到一种趋于平衡的形态。


既不过分理性,又不至于泯失感性。


尽情投入,尽兴感受。


“雨天听雨,雪天赏雪,夏天感受暑热,冬天体悟刺骨的寒冷。”


做那只曾在水塘徘徊但最终跳进水塘打破影子的狗。


回望2020,在微博上回答了一位博主提的问题,2020年结束前最想给自己说的话是什么呢,


如果要说学到了什么,比起以前,算是真正领受到了一些忽略了的东西。曾对于结果如何总表现得有些着急,而在2020年学到的是,尽管去做,


No hurry and,


Nothing missed.



二零二零年二月一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