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道而行 理性读经

弘毅赵鈞 弘毅书院 2021-07-04


 

读经教育的道理原本是非常简单的,王教授二十多年来的演讲虽然是形式各异,但都在阐述一个基本的原则。读经教育一言以蔽之,就是该怎么教就怎么教。正如本来做人做事都是很简单的,就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然而事实情况却不像我们想象的这样容易,读经教育这些年的发展还是经历了各种波折。且不论那些思想发生变化走向另外的模式的资深实践者,即便一直信心坚定的堂主和家长们,也发现读经教育的实践不像想象的那样容易。其实,只要我们遵从圣贤之教去做人做事,真正贯彻王教授的理论,不急功近利,就会发现一切真的是轻松容易,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经典是圣贤体悟天地之道后的言行和思想的记录,我们正是因为发现了经典的价值才让孩子去读经。而读经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圣贤智慧,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受益于经典,但是如果我们都不能真正体悟力行经典,依理而行,又如何让孩子去做好呢?

 

《论语》开门见山告诉我们学而时习之,学了道理就要真正实践,依理而行的结果必然是悦乐的。如果真正对经典有信心,那么现实中发现不悦乐就要反求自身,肯定是没有从道而行。

季谦先生的理论本身是圆润的,有着一位真正的教育家的超越的理性的顶层设计,在现实的操作中又能够让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现实情况去尽其可能。所以真正去深入学习并踏实力行,是没有任何流弊的。现实中出现的所有情况,都是没有深刻体悟,或者虽表面明白,但是没有真正知行合一的结果。

 

任何一种教育的成功,需要参与其中三方都尽其性,缺一不可。先生定义教育是开发人性的工程,又多次阐述孟子的性善论是不容反驳的。正是因为对于人性的精准把握,相信人性的光明性,所以开出了这种兼顾人性发展的全程性和人性内容的全程性的教育理论。


但孩子既然是在现实中的人,不可避免地受到现实环境的污染。故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是相信并不断启发孩子的光明性,帮助他去掉自身的动物性。越小的孩子是越容易教的,大一点的孩子虽然习气相对深重一些,但是其光明性最终是可以冲破重重障碍,如同海底涌红日喷涌而出的!

 

既然孩子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的,那么我们教育的成败就取决于老师和家长。二者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应该是老师,老师需要启发和引领家长,而不是受到家长不正确思想的反制。


在读经宣导的初期阶段,或在和一般群体初接触时,说明读经教育的一些好处,举例一些正面的典型,导之以利是可以的。但其进入读经教育之门后,就应引导其深入学习读经教育理论,真正认识到这种教育模式是教育的唯一之道。


让其明白其实没有一种特别的教育理论叫做读经教育,而是如果要把教育真正做好,只能通过读经的方式,再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途径了。如此方可真正安心,而不是以一时之间的成果多少而心情波动。

而能否成为大才,包本的速度快慢等现实的表现,都不应让其对读经理论有任何的疑虑。正如体制内孩子成绩的好坏,大部分家长都不是先去怀疑教育政策,而是自己去反思自身,积极寻求解决之道。达到如此境地,才能说读经教育有了理性发展的环境了。

 

到达此境实非易事,但是确实需要我们切实努力,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此为读经实践活动的本。一方面对于单个家庭要持之以恒地去引领,一方面需要对于社会大环境的持续改造。


然而一切都需要依理而行,不能靠意气用事,单纯批评体制内的一些做法和现象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其他人也有大量读经孩子出问题的例子可以作为反驳的武器。对立只能引发斗争,而斗争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主流社会对于读经的打压。

道理是可以探讨的,可以慢慢明了的,但是现实层面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是越辩论越容易激化矛盾的。所以需要我们读经界的老师们真正深入学习读经教育理论,并且按照圣贤教诲而有智慧地去宣导和教学。

 

做好了家长和孩子的工作,我们就可以踏实去做教学了。当然这一切还是建立在对于《六五文集》的系统学习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同时需要对经典的真正体悟和力行。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所有出现的问题其实都是因为没从道而行,有违圣贤之教。孔子教导我们“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如果真正能够贯彻之,并时时反省,就可以避免一些不恰当的做法。

过于严苛地追求包本的速度,不及时温经,英文读经后置,等等诸如此类的不合理现象,都不应该发生在读经界。如果大家抛弃功利心,在追求结果的同时,把一些细节性的东西完善的更好,受经典浸润的孩子必将自内到外有良好的展示,读经的推广会更加容易。

 

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在部分读经学堂之间因为各种原因存在一些小的误会,因为没能及时妥善解决,反而成了一些矛盾。因为大学堂的学生基数大,优秀孩子的数量相对多一些,因为缺乏理性的思考,一些家长盲目追从大学堂。大学堂因为各种费用高,也需要不断发展壮大,需要加大招生力度,强化师资力量。于是因为师资和生源的流动可能会造成一些矛盾。

本来大家都是做读经教育,应该互相理解,相观以善,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孟子开篇讲“义利之辩”,吾等都应该把自己当作那个梁惠王去安承其教。如果大家都是以道义为先,以培养人才为主,以读经大业为重,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之心,见利思义,则读经界一团和气。


苟真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则君子和而不同,其相处必和乐融融。倘若志在推广读经,口不绝于经声,所作所为悖经,怎能面对众生?

 

在此特殊时代,读经的推广工作确实艰难。然而较之先生二十多年前刚开始推广的情况,我们应该非常知足了。先生以一己之力,奔波劳苦,是以全部的心力在做这件事,正因其心纯志笃,故其所过者化。


吾等德行和学问不够,用心不足,倘若不踏实做工夫进德修业,只是率性而为,真的是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读经教育发展到今天这样尴尬的境地,确实是和我们不理性的言行有关。


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气的导正需要全体读经同仁的共同努力。我们真尽本分知其不可而为之,真尽了道义,方可谓知命。而读经之理顺乎自然,合乎人性,其大行于世,亦为必然!

 

面对新形势,大家都量力而行,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吸引认同自己的模式的家长,互相配合,踏实安心从道而行,是最为理想的方式。


如果能够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坚持自己的理想,踏实培养出几个好学上进的学子,输送书院做中西会通的栋梁之才,将会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那么各种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也都能够被带动起来蓬勃发展。整个社会回归理性,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互相补充,必将促进读经教育的长期健康发展。

 

“时穷节乃见“,艰难困苦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境界。危机之中的“机“,是有智慧的人可以洞见并好好把握的。如果能够及时调整,回归理性,不去追求虚名和浮利,真正务实去做,读经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弘毅  赵钧   2020.4.2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