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朝人的辫子有多臭?

阅潮社 2021-05-10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化啊,也会造就不一样的风俗习惯。

比如,从古至今,人们就一直喜欢盘弄自己的头发,三国时期还曾因为发型,发生过“一女乱三曹”的事情。


三国“四大美女”之一的甄宓曾因为美貌而被曹操掳走,而她最后却成为了曹丕的皇后。传说中,甄宓住的庭院中有一条不伤人的灵蛇,每天都会在甄宓的面前盘出不同的新形状。

甄宓见后,便每天将头发也盘成不同的样式,宫人们都认为她美艳至极。

当然,发型永远也保留不住美貌,纵使甄宓每天换发型,她还是失宠了。最后,甄宓变成了怨妇,被自己的丈夫曹丕赐死。

清朝男子的“金钱鼠尾”或许也和甄宓的“灵蛇髻”一样,只有外在,没有内里,甚至还带有着深深的腐朽的味道。


在清朝之前,中国人出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理由,从出生起就不会剪头发的。



但是,中国人自古也爱干净,喜欢洗澡的。《礼仪》中就曾有“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的记载,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古人有那么一头厚重的头发会发臭。

而且古人也相当爱惜自己的头发,男性都以自己有一头柔顺的头发和高高盘起的发髻为荣。

但到了1644年,多尔衮的一则“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命令打破了这一切,所有人都必须遵照“剃头令”再将自己的头发剃掉,只留下金钱大点的地方,编成一条鼠尾一样的小辫子,这便是臭名昭著的“金钱鼠尾”发型。


这种发型与清朝影视剧中已经美化的“阴阳头”可完全不一样, 就算满清政府极力描述“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但在汉人眼中,这就和剃发当和尚无异,当时因为抵抗新发型而殉国的汉人多达上千,但明朝已亡,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硬道理,最后这“鼠尾辫”也在剩下没有抵抗的人心中深深地扎根了。


然而,“金钱鼠尾”完全既不美观,也不好打理。人们为了保持这个发型,不仅得“三日一小剃,五日一大剃”,平日里洗头发也很麻烦。

清洗的辫子的时候,要等头发晾干,抹上油,将穗子一起编进头发里,还得在头发上抹上香水。


这么复杂的洗发株洲,在大户人家还能按时按规打理,而忙于劳作的穷人们既没时间,也没有闲钱三天两头地跑去找剃头师傅。

即使是富贵人际啊,那也是一个月才打理一两次头发,更别说穷人们了,好几个月才洗一次头的并不稀罕,还有部分人是一年终于忙完了,才会打理一次头发。


如此一来,头发结块,长虱子,发臭在当时都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在更早的时候,有但凡是有人不爱四早,面容邋遢,还会被卸载史书中被人痛骂,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卞彬,以及北宋时期的王安石便是如此,但到了清朝便没有人痛斥谁不注意形象的事情了。


这并不是大家的素养都提高了,而是生活水平都集体下滑,“发酸发臭”就不再特殊。

清朝晚期,大门被炮火轰开后,大批曾经对中原这片沃土怀抱憧憬和美梦的西方人过来之后,都大吃一惊。

这里的一切都比想象中的要贫穷落后,众人衣着破烂,尤其是那条令人耻笑的辫子也成为了“又脏又臭”的象征。

曾有一名英国女游客在日记中写过,夏天根本不敢靠近,只觉都是令人作呕的气味。


终于清末民初,“剪辫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20世纪初,即使没有强制规定,绝大部分受过先进思想熏陶的人都将自己的发辫给剪掉。

慈禧太后也多次接到众臣剪发的呈请,她虽顾及传统没有允许,但也没有出声阻止,算是默许。



清朝宣布灭亡前的3年里,民间的剪辫之事不可遏止,全国都闹得沸沸扬扬。而人们剪掉这辫子,仿佛也是剪掉了封建王朝的根,重新拥抱另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