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知识小卡片:姓氏

2016-07-22 甄彦虎 小学生爱历史

    姓氏的发展源远流长, 姓氏文化蕴籍丰厚, 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表明血缘、身份、地位,二是区别婚姻。

      夏商周的姓氏与秦汉之后的姓氏不是一个概念,因为秦汉之后的姓氏跟今天的姓名已经差不多了。

      夏商周的姓和氏也不是一个概念,“姓”产生于母系社会,而“氏”就晚多了,产生于父亲社会开始以后了,氏是姓的分支。

       从字面来看“姓”是由一个“女”和一个“生”字组成的,表明了血缘关系。在母系氏族社会,人类实行群婚制,子女与父亲的关系不能确定,只能按母系来确定人的血缘身份和氏族归属,姓的不同表示着拥有不同的女性祖先,所以最古老的一些姓,大都带有“女”字,如:姬、姜、赢、姒、妫等。

       姓,作为一种贵族化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一般是一成不变的,而且还用于鉴别能否通婚,所谓“同姓不婚”。


       氏,是在姓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从夏朝开始,氏就用于区别身份的贵贱,以示和平民百姓的区别,所以氏带有明显的等级和阶级观念,这与印度等古代时是一样的。

       最早的一些氏,如神农氏、伏羲氏、燧人氏等。

       “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先秦时期,男子名前冠的不是姓而是氏,如屈原和商鞅,他们并不姓“屈”和“商”,屈和商只是他们的氏,实际上屈原是楚国公族,姓芈,商鞅是卫国公族,姓姬。        

      到了战国时期,封建宗法制度崩溃,氏族贵族日趋瓦解,姓氏制度随之衰落,氏不再作为标榜贵族身份的标志。到了秦汉,姓氏已经跟当代意义相近。


纵览我国古代得姓受氏的种类, 可以归纳如下:

  1. 国家作为姓氏。天子分封一个诸侯国, 这个诸侯国就用国家名称作为姓氏。如虞氏、夏氏、周氏、鲁氏、卫氏、齐氏、宋氏等。

  2. 用封地作为姓氏。如商鞅。春秋时,晋国大夫羊舌肸字叔向,采邑于杨(今山西省洪洞县一带),其后称为杨氏。

  3. 用住地作为姓氏。有得到封土的, 用封土的名称作为姓氏。没有封土的就用他们所居住的地势地形特点作为姓氏,“颖氏”因为颖考叔是被分封在颖谷这个地方的人。

  4. 用姓作为姓氏。

  5. 用一个人的字、名或者出生的先后顺序作为姓氏。诸侯的儿子称公子, 公子的儿子称公孙,公孙的儿子不能再称公孙子, 就用祖辈的字来作为姓氏。比如郑穆公的儿子叫公子马非, 字子驷, 他的儿子叫公孙夏, 他的孙子则叫驷带、驷乞。宋桓公的儿子叫公子目夷, 字子鱼, 他的儿子叫公孙友, 他的孙子则叫鱼莒, 鱼石。

  6. 用爵位作为姓氏。象太史、太师、司马、司空、云氏、庾氏、籍氏、钱氏之类。用爵位来作为姓氏的象皇、王、公、侯、不乘、公士、不更、庶长等。

  7. 用以从事的技艺作为姓氏。这是不说行业而就技能而言, 搞巫术的人后代就是“巫”氏, 屠杀牛羊的后代就称“屠”氏。优、干将(铸剑)、陶(制陶)、匠(工匠)、甄(制陶器)、乌浴(养鸟兽)等姓,也都属于此类。

  8. 种用谥号作为姓氏。比如庄氏, 出自于楚庄公;僖氏出自于鲁僖公;康氏就是卫康叔后代;宣氏就是宣伯的后代, 还有如文氏、武氏、哀氏、缪氏等都是用祖辈的谥号作后代的姓氏。

  9. 其它情况。


       总之,姓是不变的,而氏是可以变的,而且可以变化多端。比如商鞅这个人, 原名应该叫姬鞅。因为他的封地是“商”就以商为氏, 称作商鞅。又因为他祖籍卫国, 而且是卫国的贵族, 所以又因国得氏被称为“卫鞅” 。又因为他是卫国国君 51 29656 51 15232 0 0 3978 0 0:00:07 0:00:03 0:00:04 3978孙辈, 所以称为“公孙鞅” 。氏的称谓也有一定的范围。有身份的人可以有氏, 普通老百姓不能称氏, 只能称名。


        由姓、氏并用逐渐过渡到合而为一。社会的发展总是不断走向进步的。由姓、氏并用到合而为一, 一是体现了姓氏的普及化。姓氏不再作为地位、身份、郡望的标志, 而仅仅是这个家庭有别于那个家族的一种代号。二是体现了姓氏的固

定化。在一般情况下, 一个家族的祖祖辈辈就只享有一个姓氏。这样既便于一脉相承又便于相互区分。三是体现了姓氏的平民化。一般庶民百姓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姓氏。这一方面使普通老百姓有了一种享有姓名的尊严, 另一方面也为国家的户籍管理提供了方便。




参考文献:

[1] 田亚岐 倪景杰. 我国姓氏的起源与发展.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1.3 P43

[2] 肖锐. 论中国姓氏文化研究意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5.7 P63





关于 “小学生爱历史”
*以历史为载体的小学大文科教学研究筛选了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音视频、漫画,用听故事读漫画的方式快乐学习历史,同时提高语文和地理知识水平。

我们的教学思路是:一个主线两个扩展。以系统学历史为主线,建立学生对历史整体轮廓的认知;一方面扩展相应的语文知识,用历史学语文;另一方面扩展文物知识,用触手可及的文物和古迹拉近历史,让历史知识鲜活生动起来。

*教学实验团队,甄彦虎老师负责课程设计,张若青老师备课主讲,甄卓同学助教。在河北师大实验小学二年级四班进行教学实验,我们是学校教育,不是培训机构。

*免费公益示范教学实验已经进行一年,获得一系列的成果。为让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受益,我们会把所有的课程设计持续在微信公众号中发布。欢迎有兴趣的家长参照这些课程设计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同步学习,并加入到我们的教学研究中来。

这里是“小学生爱历史”,欢迎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