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士偷偷发论文给导师挂一作、通讯作者,结果被导师指控还报警备案了...


好好的白得几篇论文?近日,博士生导师杨某奎发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几篇从未参与过的研究论文的署名中,甚至被列为通讯作者。


他在向相关学术期刊持续申诉近半年后,他“被署名”的5篇论文目前已撤回3篇。


随后,杨某奎指控了未经他同意就将他署名的论文作者、也是他13年前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周某博。


论文“被署名”,博导指控博士生。


据澎湃新闻报道,3月19日,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简称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某奎向澎湃科技表示,在他向相关学术期刊持续申诉近半年后,他“被署名”的5篇论文目前已撤回3篇


起因是他发现自己明明没有参与上述论文的研究,但名字出现在涉事论文的作者一栏中,并被列为通讯作者之一。


邮件截图:2022年,杨金奎通过email向学术期刊

《激素和新陈代谢研究》提出撤稿申请。

受访者供图


随后,他指控了将他写为作者的周某博,据悉,周某博是他13年前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周某博成了他的同事,现为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持工作的副主任。


据杨某奎称,半年前第一次发现自己“被署名”后,他曾向当地警方备案,但又不想学生“太惨”,随后寄希望于医院的调查处理。相关期刊则表示会加强署名审核。


白给的论文一作为啥不要?


前段时间,一张研究生和导师、师兄的聊天记录在学术圈火了:一位研究生偷偷发论文给导师挂一作、师兄三作,结果被双双拉黑...



后续:该生向师兄求救,师兄被告知给自己也挂了三作,该生又被拉黑了......


图源:小红书


虽然这件事里出现的《青岛酒店职业技术管理学院学报》已经停刊了,并且是在10多年前就停刊了,这可能只是一个段子。


但也告诉我们,有时候白给你一篇SCI,不见得是好事。


因为在承受论文带来的好处(比如评选职称、通过各种考核、申请项目)的同时,论文一作和通讯作者也要承担论文自带的风险。


2017 年,斯普林格旗下《肿瘤生物学》撤销中国学者107篇论文,而查处的486 人中,有314人没有主动参与造假,这其中就不乏一些被挂名的学者。


拿复旦大学关于《肿瘤生物学》撤稿涉事作者处理决定举例,吴劲松被署名后,虽然其对这篇论文的发表毫不知情,但还是在申请项目时把论文放到了个人简历中,后续吴劲松知道论文可能涉嫌学术不端要求撤稿,但即使这样,他对论文的使用依然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复旦最后给予了吴劲松警告处分。



所以不是自己写的论文自己却被挂名作者,有时候真不见得是啥好事。对于很多爱惜学术羽毛的学者来说,得知自己被挂名的第一时间并不是喜悦,而是对违反规则的担心和学术不严谨的愤怒。


图片来源:知乎


那么为啥有人发论文要私自挂别人的名字呢?


有的时候,一些人是为了能让论文更稳妥的被发表。


在很多期刊内,有不成文的规矩诸如第一作者不能是硕士。还有一些期刊一看是博士生论文就直接拒绝了,让学生加上导师名字再投。


这也就让很多人选择铤而走险,偷偷的挂一个领域大牛的名字,好方便过稿。


但还有一些人,纯粹是为了学术不端。


2022年,北大一研究生偷取了同门师妹的论文发表,作者栏却写的是武大3名研究生的名。其目的是为了毁掉同门师妹的这篇论文。


2个月后,这篇严重涉嫌学术不端的论文被杂志出版商以使用了虚假的作者详细信息为由撤回了。不过被挂名的3位武大研究生,也是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调查。


 

杂志刊登的撤稿消息


所以,不清楚论文情况的前提下,白送的SCI,有时候还真不能要。


反过来,瞒着导师发论文,可行吗?


私自带导师名字发论文不行,那反过来,我发论文不让导师知道可行吗?


知乎上就有这样一则话题,带来了很多的围观讨论:某生信领域博士发了两篇meta分析的SCI论文,没有署名导师,累计影响因子5分,但从没有过这样的先例,不知道导师知道了会怎么处理?



对于同类事件,不少导师表态:发文章不带我,这个完全没问题,这表示没有我,学生也可以在学术界生存,这是我对学生的最高期待。但是,作为导师我需要有知情权,如果连知情权都不给我的话,那还是挺心凉的。


如果这两篇论文要算在博士论文的工作里,有学校要求学生第一的情况下,导师必须是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还有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在研究生学术规范中就有规定,如果论文以“上海交通大学”名义发表,则必须经导师审核同意。



2020年10月16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吉林大学关于加强对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等学术成果管理的通知》中就明确表示:


研究生在学期间未经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公开发表的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不得用于评奖、评优、申报各类项目和学位论文成果要求等。



论文的署名规范


瞒着导师发论文是否可行尚待争议,但能肯定的是,未经同意带导师名字发论文肯定是学术不端。


2023年,《负责任署名——学术期刊论文作者署名指引》(蓝皮书)中就曾明确表示过:


未参与研究却署名、参与研究未被署名、署名顺序与事实贡献不符、未经他人同意将其列为署名作者、伪造虚假作者身份进行署名、作者同意署名但论文出现诚信问题时回避责任、论文被录用后随意变更署名作者和署名顺序、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也称“通信作者”)数量过多、混淆致谢和署名等。


都是论文署名乱象。

一方面,论文作者要对自己的署名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期刊也应当对署名加强审核。

# 温馨提示

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导致收不到消息推送或者推送靠下?想要及时获取投必得学术的最新动态,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END


来源:募格学术整理自:澎湃新闻、小木虫论坛等
转自:编辑之谭
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公众号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本公众号内容不妥,或者有侵权之嫌,请先联系小编topedit2021删除,万分感谢!
发表SCI论文很迷茫?
来找「投必得」帮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