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邑教育 民生实事看过来(二)



大邑教育

民生实事看过来



构建学段衔接

全力打造特殊教育“两头延伸”


大邑县教育局立足县域实际,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特殊学生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实现特殊学生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15年免费教育。




关注学前融合,助力特殊幼儿健康成长


2022年5月,大邑县经过前期精准评估得出科学的安置建议。2022年9月,学校开办全市首批培智学前班,招收了7名适龄特殊儿童,学前部结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五大领域,从感知能力、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认知能力、语言交流七大康复领域入手,不断完善课程构建;在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指导下,目前已有五所“融合幼儿园”。五所幼儿园通过播放融合教育宣传片,印发2000余份《学前融合教育支持手册》,开展融合教育知识讲座、组织普特融合活动等方式最大范围地让学前教职工、家长了解学前融合教育,提高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接纳度和参与度;为了让幼儿教师进一步深化融合教育理念,掌握专业能力,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将幼儿教师纳入到大邑县第一、二期特殊教育师资素养培训项目,编印下发了1000余本《学前融合教育工作手册》,并搭建平台,为学前融合教师提供外出交流、线上线下培训、现场指导交流等学习,让幼儿教师在沟通、交流和学习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充分发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职能,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咨询——评估——培训——支持”的成熟路径,规范有序地开展筛查评估和个案研讨工作,尽早且有效实施早期干预和学前融合教育,促进特需儿童能力提升和全面康复。在2022年秋季入学初,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对全县幼儿园进行“学前儿童的学校适应问题”和“早诊断早干预的意义”的宣传,共收到10多份家长提交的评估申请,特殊教育中心组织专业老师对这10多名幼儿进行了评估,将评估结果和建议反馈给家长和教师,帮其定位康复与教育起点和方向,建立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信心,搭建学前融合教育支持通道;成立由资源中心专业教师组成的巡回指导小组,分片区指导有特需儿童的幼儿园。以个案管理和支持为目的,组建由资源中心专业教师、幼儿园资源教师、行政、班主任、科任老师等组成的融合团队,共同制定和落实特需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方案,以个案为抓手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关注和帮助在园的特需儿童。



开办培智职高,着眼特殊学生终身发展


大邑县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前期准备,成功备案“中餐烹饪”“汽车美容”“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三个专业。2021、2022年分别开办了“中餐烹饪”“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大邑县特殊教育学校与四川省大邑县职业高级中学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专业教师兼岗、实训基地共享。争取县残联支持,在学校挂牌“大邑县残疾人技能培训基地”,提供经费保障,推动培智职业高中稳步健康发展;加快推进特殊教育专项提升工程,新建一栋4层教学大楼,于2022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新大楼设置了学前班教室、“中餐烹饪”“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操作室与教室、校史馆、学术报告厅等功能室,改善了大邑县特殊教育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同时投入资金110万对全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进行提档升级,配备专业康复设备设施;积极学习培智职业高中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评价等相关知识,借鉴和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课程的开展情况和学情,对标研讨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市级课题《特殊教育职教高一阶段烹饪专业培智课程的开设实践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进行培智高中课题研究,从学生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出发,定位课程目标,整合课程资源,提炼课程内容,探索具有大邑特色的残疾少年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结合开设专业、区域特点和学生水平,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开发适宜本校的校本教材和烹饪课程样本和学具等课程资源。其中,针对培智学生刀具使用的安全性,学校教师开发的教学辅具正在申报国家专利。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老师们通过深入的探究和合作提升了专业技能,提高了职业高中课堂教学效能。



“两头延伸”着眼特殊儿童少年的终身发展,融合温暖的特教文化,多样化且可获得的教育供给,让差异化的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切的成长,新优质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特殊儿童家庭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特殊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 end - 

编辑:可人

校对:四夕

责编:乔可


 往期阅读 ▼

大邑教育·非凡十年——潘家街幼儿园篇

一个小朋友的新冠康复日记

大邑教育 民生实事看过来(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