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经南院士:北斗的目光还要看向太空和海底

中国网 测绘学术资讯 2021-10-08


刘经南院士与北斗,有着不解的缘分。

 

与北斗的初次接触,是在1962年。当时正在学大地测量的刘经南院士,受苏联将宇航员尤利·加加林送入太空的激励,第一次有了将来要通过卫星进行大地测量和测绘研究的想法。

 

后来,刘经南院士做科研时,验证了国外卫星导航数据处理的坐标转换模型,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GPS三维地心坐标向量至高斯二维坐标的转换理论,主持研制了“GPS卫星定位数据处理综合软件”。这是是我国第一个GPS定位商品化软件,当时被国内外数百家单位选用。

 


改革开放后,刘经南院士的团队利用GPS系统的高精度亚毫米级大坝形变监测,用现代网络架构、计算机系统加卫星定位系统三个系统联合在一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无人值守连续自动运行的大坝GPS监测系统。该系统还在98抗洪中,作为主要手段监测超水位蓄水下的大坝变形,为长江第六次洪峰和清江洪峰错峰,对荆江大堤超蓄调度分洪的科学决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谈及北斗系统的建设,刘经南院士这样说,

“我1995年就参与了北斗卫星系统的相关工作,当时北斗一代还在设计阶段,我们团队提出了分布式广域差分系统技术,建立了中国自主的广域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

 

北斗二代我们团队全面参与,最大贡献是解决了卫星的定轨一些难题。另一个是地基增强系统,本来是准备放在北斗三代开展实验,但我们在二代就投入研究,在湖北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建立了国内首个省级区域的北斗地基增强示范系统。北斗二号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主持验收时,对定位精度感到惊讶,经过亲自验证,确认能实现厘米级定位,于是提出北斗二代就投入国家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

 

北斗第三代,我们团队也是全面参与,并在卫星高精度数据处理关键技术上进入世界排名前三位。国内北斗质量的好坏有很多监控中心,我们这个监控中心是排第一位的。有人笑称,很多卫星导航系统的好坏,实时的情况状态怎么样,由我们说了算。”

 


在北斗组网之际,刘经南院士提到,后期,会聚焦进一步扩大北斗在各个领域应用。比如在5G网络时代,让北斗系统更好的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相结合,是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下一阶段,应该思考北斗应用怎么扩张到外太空,对太空探索起到帮助;往下要探测到海里去、地底去,甚至是追踪定位网络信息。

 

转自:今日北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