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信之父:张小龙并不孤独

微笑团队 纯洁的微笑 2019-11-27

90年代,大多数人还不知互联网为何物的时候,28岁的张小龙就单凭一人之力,开发了当时国内最好用的邮箱-Foxmail。

一举成名天下知。不仅结识了雷军、周鸿祎、马化腾等大佬。他也成为全国程序员膜拜的对象,位列国内十大程序员之一。博大公司为了Foxmail,花了1200万收购,张小龙也从一个小电脑公司的程序员,摇身成为公司副总裁。腾讯为了张小龙,收购了博大,张小龙再次摇身一变,成为当今互联网界教父级的人物。他一手缔造了微信,撑起了腾讯的半边天。估值过5000亿,是当今世界上用户体量最庞大的应用,张小龙因此封神。

然而,这只是我们从冷冰冰的数字符号上,看到的张小龙。

因为微信,他被封神,就连他的孤独,都被拎出来当做成功的典范。仿佛是孤独成就了微信,又成就了张小龙。他本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又内向又执拗,是别人眼里脑子最不开窍的那个人。这样一个“拧巴”的人,让人很难想象,他是怎样从互联网的腥风血雨中活下来,又一步步走上封神之路!

就像所有的故事一样,一切,都要有一个开始...

01.沉默,是一个人的热闹

张小龙长在湖南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生于1969年。兄弟两个,一个小龙,一个小虎。小虎好动,捉泥鳅、放炮仗玩的不亦乐乎;小龙好静,喜欢读书,托腮思索安静的像个女孩儿。

硬要说张小龙从小就有什么异于常人的话,可能就是他的内向和不善言辞。

1987年,18岁的张小龙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那时学校还叫“华中理工大学”。他进了当时热门的电信系,硕士主攻微波技术方向。

不出意外的话,这个专业可以让他在某个研究所或机关,得到一份相当体面的工作。

1991年,清华大学率先开设C语言课程。紧接着,其他高校也引入了C语言。张小龙碰上了C语言,一台386电脑前一坐就是深夜。
大学的他又闷,又爱睡懒觉。没课时能闷头睡到中午十二点,醒了就踢踏着拖鞋四处溜达。喜欢下围棋,可是一句话也不说,一坐就是一下午;喜欢打台球,可是整晚不说话,闷着头打光一盘盘球...所有别人眼里的娱乐活动,都被张小龙的闷声闷气,给变成了一场场枯燥无味的对战。时间一长,就没人再愿意跟他玩。C语言的出现,让张小龙一下子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不用和别人说话,只需挥舞着手臂敲下代码,一台电脑,就可以创造出自己的世界......1994年张小龙硕士毕业,那时的大学生毕业还是包分配。25岁的张小龙被分到电信机关工作。这样的工作即使放在今天,仍是让人羡慕的铁饭碗。可当张小龙仰望电信的高楼时,内心并没有涌起任何自豪,反而是无比的压抑与逼仄。窒息感从头顶笼罩下来......在这里,自己是不是也将跟着这幢楼一起老去?走!去哪??
他将目光转向了全国最热闹的广州。1994年的珠三角,就是一个万花筒,连垃圾堆都冒着欢快的热气。一个个创富神话飘荡在全国的人民的脑海里。张小龙头也不回的南下广州。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去,就是25年。

只是,在这个掉下个广告牌,砸死的都是富豪的广州,一穷二白的张小龙,只是nobody。

02.沉默,是一个人最后的倔强

周鸿祎第一次见到张小龙,是在广州一个破旧的办公室里,十几个人窝在里面,烟雾缭绕。张小龙晃晃悠悠的叼着一根烟走出来,抬了抬眼皮,看了周鸿祎一眼。那是1997年,周鸿祎是方正的高薪白领,张小龙靠着Foxmail一战成名,却依然穷困。1997年,多数人还不知互联网为何物,中国互联网的大佬们,还是集体吃糠咽菜的一年。25岁的刘强东在中关村卖碟;26岁的马化腾在深圳还是个打工仔;33岁的马云在北京火锅店,流着泪大唱“在我心中,有一个梦”;只有求伯君与雷军过的好点,却被微软打的奄奄一息;越过太平洋,29岁的李彦宏正在硅谷山景城种菜......酒杯碰在一起,都是破碎的声音!这时张小龙已经在广州漂泊了三年,正做着“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的研究开发。而在他之前,有人很清醒的怀疑这种构想的可行性。“当你的付出与回报相差太远时,当你的才能被遏制的时候,你会投入全身心去选择完成一件自己有兴趣的作品。”对张小龙而言,苦闷情绪下的那个有趣的作品就是Foxmail。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叼根烟撸代码,两三个月下来,1万多行的Foxmail1.0成了。Foxmail 代码原型1万多行,2.0 版七万多行。设计、开发、运维,只有张小龙自己。用今天的术语来描述,就是典型的“全栈”。Foxmail很出色,免费,稳定,支持多账号多用户。1997年,国内普通使用的是微软的outlook邮箱(后来的hotmail)。当张小龙的Foxmail上线时,从情感上,这是中国人凭自己写出的软件;从实际使用上,它轻巧、简洁。这款邮箱,迅速聚集了200万的用户,成为当时国内最先进的邮件系统。软件太好用,张小龙不得不开放语言包,粉丝们翻译成各种语言,用户遍及20多个国家。而1999年6月中国网民总数不过400万。YY语音创始人李学凌曾这样说:“在1997年,只要你站在黄庄路口,大喊一声,我是 Foxmail 张小龙,一定会有一大群人围上来,让你签名。”这是张小龙人生的第一个巅峰,以技术称雄。创造出一个全世界的人都使用的软件,是每个程序员的终极梦想。他凭作品,成了所有程序员钦佩的偶像。
张小龙从来就不是个生意人,他只是搞技术。直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人不明白:拥有强大创造能力的张小龙,为什么不像求伯君或者马化腾一样,自己创业,而总是为别人工作?其实从周鸿祎和他的交往中,就能找到答案。这俩人熟络到能一起买盗版碟时,周鸿祎开始跟张小龙说:“你要学会(Foxmail)加广告,要盈利。”张小龙头一梗:“为什么非要这样?我有用户,有情怀...”这样的争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一次,每次都是张小龙以让人忧伤的“长时间的沉默”来结束。马上30岁的张小龙,虽然脸上一副老烟枪的沧桑,心里却没有一点烟味。没有广告,就不赚钱,不赚钱,就不能养活Foxmail和自己。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到了张小龙这里,却行不通了。1998年的人民日报,将张小龙描述成唐吉诃德式的悲壮:“这位在100多万台计算机屏幕上,留下大名的人,只是个悲剧人物......饿着肚子、挥洒冲动...”手握百万人互联的软件,却穷得揭不开锅。那篇文章最后无限惆怅的说了一句:“可怜的孩子,你可别饿死了啊!”在精于人情世故的人们眼里,他不过是“冲动”:情怀能当饭吃吗?情怀能养得起Foxmail吗?
一个视钱于无物的人,不会是一个创业者。年轻的张小龙成名了,但他依然是个技术人。Foxmail初期的巨大成功,或许打开了张小龙通向诗歌和远方的精神世界。
每天,他都要处理大量的私人邮件:有请教的、有咨询的、有合作的......他倒也乐在其中,每一封邮件都认认真真回复。直到有一天,一个名叫雷军的邮件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封邮件里写着:“邮箱密码14位,老出错,我将密码改成9位就好了,改成10位就又有问题,我估计这个Bug出在密码长度上。”张小龙很惊喜:“一大堆人反映密码有问题,我也没搞清问题出在哪里。谢谢你!”拥有相同技术背景的人,沟通起来障碍就会少很多。雷军本来对Foxmail就很赞赏,想要收购,借机会问张小龙,张小龙稍思索了一下,便回应:“15万元,怎么样?”那是1998年,家庭条件不错的,年收入也不过1万多块钱。15万,对于穷苦人家出身的张小龙,已经是相当大的数字。雷军一口答应。然而,当时金山公司正陷入灭顶危机,雷军忙的两脚着火,只能派人去和张小龙谈收购。这一谈,本来说好的事,就崩了。雷军派去的人,看了foxmail一眼,不屑的说:“就这个东西,我们两三个月也能写出来。”错过了Foxmail,是小事。更重要的是,雷军亲手将张小龙送出了门外,成为此后雷军在软件上,最强硬的对手。张小龙的第一桩买卖黄了。只能继续孤身维护百万用户,改进、推新...有绝望,有崩溃,也有满肚子苦闷却无人倾听。他不知下一步怎么办,甚至想把软件送给朋友,自己去美国寻找出路。就这样苦熬了两年。这两年,他是怎么过的,没人知道。

大家只是津津乐道:“这么优秀的程序员,又有情怀,可千万别饿死了啊!”

优秀的产品,总会被看见。

2000年4月18日,31岁张小龙站在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次顶峰。这一次,是1200万的身价、和博大互联网技术公司CFO的名衔。此时距他毕业6年,距写出Foxmail仅仅3年,北京二环里的房价大概3000多一平。人人面带笑容,庆祝博大互联网公司成功收购Foxmail。只有他,目光中透露着一丝悲凉,脸上没有丝毫的喜悦。情怀再美,离开了金钱的滋养,终归要枯萎,无论是他,还是Foxmail。人人以为的成功,却是张小龙眼里的失败---“从灵魂到外表,我能数出它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典故。在我的心中,它是有灵魂的。因为它的每一段代码,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时的意识。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反悔的冲动。卖掉foxmail,他写下这一段话。字字如吊唁。他拿钱买了辆车,去了西藏,回来后就此沉寂5年。当年Foxmail在互联网地位,本有机会成就一个帝国。然而,周围的互联网大佬前赴后继,他却依旧沉默。

一如小时候,别人都在屋外捉泥鳅,他在屋里看书。

03.门当户对,才能彼此成就

张小龙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的是马化腾。到了博大公司的张小龙,一手组建了Foxmail研发团队,并主持开发了后续的升级版本和企业版。然而意外很快发生了。2005年,中国互联网正经历第一波冲击“纳斯达克”的高潮。亚信、新浪和搜狐公司接连上市,博大公司也不甘示弱,积极谋划上市,却突发资金链断裂,公司难以维持经营。张小龙及其团队受此株连,原希望借Foxmail成就伟业的抱负顿成“明日黄花”。博大股东急于套现弥补损失,张小龙空有双拳难以施展。腾讯公司出现了。2005年3月16日,深圳腾讯公司突然宣布:收购Foxmail软件和有关知识产权,Foxmail创始人张小龙及其研发团队20余人,全部并入腾讯。5年前,张小龙连人带Foxmail,被博大收购;5年后,连人带Foxmail,被腾讯收购。聪明人早就指出:他们相中的不仅仅是Foxmail巨大的用户量,而是张小龙。张志东以及马化腾给予了张小龙足够的空间和礼遇。进入腾讯的张小龙不愿去深圳总部,马化腾就在广州设立研发中心,主要负责邮件相关研发运营,总经理张小龙。马化腾就留下一句话:“将QQ邮箱打造成为中国的Hotmail(微软旗下邮箱)。”然而接下来的1年里,张小龙的能力似乎停止了增长:曾经单枪匹马写出又轻便又好用的Foxmail,如今有了团队,反而把QQ邮箱做的又笨又重,速度超慢,慢到张小龙自己都不想用。怎么办?
在与马化腾1300封的邮件交流中,QQ邮箱全部推到重构,重写代码,功能精简,QQ在张小龙手中,终获重生:超大附件功能,让无数办公用户狂欢;漂流瓶功能,让无数男女暗怀惊喜。在此之前,无论是微软的Hotmail,还是网易的163,都没想过邮箱还能这么玩。QQ邮箱的用户量从10万、100万、1000万飙升到1个亿,终于做到了全国第一。然而,2005年到2010年,中国互联网邮箱的产业和战略价值一路衰减,远不曾达到当年Foxmail的互联网地位。QQ邮箱也只能算是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张小龙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马化腾想要收购Foxmail。直到有一次吃饭时,马化腾说:“Foxmail的体验做的特别好,我们自己也做,发现什么都做不好。”用户体验,这个词,不过最近几年才兴起。张小龙也说:“我在做Foxmail的时候,不自觉地模拟了用户的行为,只是不知道这叫做用户体验。”好的产品,自带传播效应;好的产品经理,深谙人性;好的领导,懂得识人。2010年10月19日,美国一款名叫KiK的免费短信聊天软件,仅仅15天,就吸引了100万的用户。敏锐的中国互联人马上意识到:KIK的出现,预示移动互联网将来会有一个新的IM,而这种新的IM将撼动QQ的社交霸主之位。雷军反应最快,研发仅用了一个月,就发布了第一款模仿Kik的产品—米聊。张小龙深夜给马化腾发邮件:“你是要自己革自己的命,还是等着别人来革你的命?”马化腾迅速反应:“马上就做!”“米聊”发布一个月后,微信上线。图片分享、语音聊天、“摇一摇”、“漂流瓶”等等的功能让人眼花瞭乱。一直持续到7月,微信推出“查看附近的人”,日增用户数一跃而达到惊人的10万以上,微信凭借这个功能,站稳了脚跟。微信,挫败了米聊,让雷军意兴阑珊,从互联网转向实体产业。陷入微博、3Q苦战的马化腾也得到解救,得到一个新战场。从微信开始发布,指责抄袭、打击微信的文章一直不断。张小龙依然沉默,只是微信3.0的开机页面上放出了迈克尔·杰克逊,写了一句话:“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
这些话如今说来轻描淡写,只是张小龙后来委屈地告诉周鸿祎:“你们是不知道,当时最想干掉微信的不是米聊,而是手机QQ。”当时他俩面前桌上还摆着海鲜、鱼片、米粥和油条……为什么要做两个相似的软件?2010年,没有人能撼动QQ在社交上的地位。手机QQ的功能在当时十分强大,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再做一个和QQ差不多的软件,这不是自己跟自己抢地盘吗?腾讯内部争议声不断,甚至有人直接在高层会议上建议停掉张小龙的项目。动了谁的奶酪?腾讯内部同时有三个团队在做微信,资深元老领队手机QQ团队和Q信团队,在深圳总部;一个是张小龙团队,在广州。深圳的团队,拥有技术、经验、人脉优势。可是,庞大的腾讯公司内部充满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强大的优势,却变成了劣势。独立在广州的张小龙团队虽然落下风,可10多个人的轻便团队,办公室里转个身,就能改进一个功能。可是外部运营商感到微信将要侵犯自己的利益,通过腾讯高层向张小龙施压,甚至某副总裁直接给张小龙打电话:希望停止更新微信版本。张小龙更是怀着随时都是最后一个版本的心情,小心翼翼的更新着微信。一切要看马化腾将手挥向哪边。
过去的成功,是现在走向成功最大的阻碍。马化腾是明智的。他亲手革了自己的命,大胆的将QQ的用户数据和资源倾向微信,为此开除一个QQ副总。这让张小龙的微信,不论是在产品市场、还是公司内部,都站稳了脚跟。如今微信的估值高达8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44亿元),撑起腾讯市值的一半天。腾讯年报显示:张小龙年薪是2.74亿港元,马化腾年薪为3282.8万元,是张小龙的1/9左右!张小龙第一战,成就中国顶级程序员之名;第二战,成就QQ邮箱的辉煌时刻;第三战,成就微信帝国,自此封神。有人说,没有马化腾的张小龙,也许只是一个落魄的中年程序员;没有张小龙的马化腾,也许早已从互联网三大巨头的神坛上跌落。

只是,历史没有也许。遇到最合适的人,才能彼此成就。

04.有一种孤独,叫自得其乐人们说张小龙孤独,因为微信启动界面上小小的身影,在巨大的地球面前,特别孤独。这个小人,传言就是张小龙自己。张小龙是怎么说的呢?“每次看到知乎上人在讨论,为什么启动画面是一个人顶个球,我就很乐。隔着屏幕溜着网线,你都看到张小龙用手捂嘴窃笑的脸.....张小龙的段子里,看到的从来不是孤独,却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怜悯,和自言自语的小欢乐。字里行间,透露更多的是一个自由的人。孤独能带人一定的自由,自由的人,必然拥有独属于自己的孤独。这种孤独,是一种自得其乐,而非你想的悲伤忧郁。
一个被腾讯耽误的段子手。知乎专栏太空小孩上有一篇文章:《看完了张小龙的2359条饭否日记》,摘录了号称是张小龙饭否账号的历史消息。随后张小龙的饭否日记就被大量网友围观,结果...结果,饭否撑不住,挂了......张小龙谈距离:“距离就是,你发一条微博,这条微博要途经北上广,进出九九八十一台路由器,中间还要被拆包解包合并包,被两百个CPU进行过处理,再显示在我的电脑上。而你明明坐在离我几米的地方。说起产品来,感觉挺没劲的:“还是你们用户爽,哪里爽到哪里,苦的是做互联网的,要整天分析你们的阴暗心理好让你们更爽,还不能明说。“让人没有成就感的是,我们随便搞一个简单的游戏,比如扔石头看谁扔得远,都会参与者众。如果再辅以按省市区排名,就会火爆。身为一个顶级产品经理,还能没有点对未来的远见吗?“流通正在取代内容本身,内容变得更小更方便传播。mp3取代唱片,微博取代书本,短信取代信件。我怀疑有一天,微小的内容也没有了,大家直接通过网络交换荷尔蒙。潜伏在知乎:“现在我看知乎,更多地只看问题,因为那有窥视他人头脑的快感。尽可能不看回答,因为可以避免智商指数被取平均数。他还是一个被产品经理耽误的文案高手:“在两列火车擦肩,就要相向而过的刹那,他和她掏出手机,挥舞,终于,他们交换了微x号码。广告就这么拍了。”
2012年,43岁的张小龙,第一次站到了公众面前,这一讲就讲了8个小时。他有点紧张,不自觉的摸耳麦,说话慢慢腾腾。不像是一个鼓动听众的演讲者,倒像是原始人站在夜晚的山洞里,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娓娓道来。张小龙的好友和菜头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
  • 我想,这才是张小龙的真实处境。无论是当年他在饭否深夜发长短句,还是昨夜面对数十万人做演讲,他都是一个人在面对墙壁自言自语。
人们说,这是一种孤独,让人心疼。但我想说的是,他的沉默与孤独,其实更像是一种看穿人心的洒脱和无聊。

有的时候并不是选择孤独,而是找不到同类。

05.结尾
张小龙不贩卖成功学、也不灌鸡汤,他只是他自己。
偶尔露面,淡淡的跟你谈一谈产品,讲一讲情怀。听得懂,他就多讲几句,听不懂,他就沉默。
我不崇拜张小龙,但我欣赏他表现出来的处世哲学:一身的纷纷扰扰,却都在洒脱之下。


Ref:
《移动互联网的十年》 颜西龙
《我所知道的张小龙》陈让回忆录《张小龙的能与不能》和菜头《张小龙做微信时,42岁》唐韧《腾讯为什么要收购Foxmail》张轶骞《免费软件饿着肚子挥洒冲动》人民日报《微信之父张小龙和他的孤独星球》牛皮明明《张小龙与Foxmail:理想主义者的墓志铭》马丁《16年前,人民日报评价张小龙:免费软件饿着肚子挥洒冲动》人工智能实验室注:文中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PS:本文是读者投稿,欢迎大家投稿行业深度文章,了解投稿详情请点击:原创投稿
推荐阅读

 脑残骗局,为什么总有人上当?

* 漫画 | 程序员成神之路,一年挖坑,五年扛旗,十年成神

  * 《面对培训机构的这些争议!| 十年系列》



< END >

纯洁的微笑一个有故事的程序员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