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图书馆学报》2024年第1期

2024年第1期





专题: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

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中的新认知与新担当

冯玲,李东来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可在知识服务、阅读推广、文化自信和文明养成等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是全民阅读活动的核心力量、主要阵地和重要组织者,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具备完备的组织机制,在实践中形成了思路方法,也产生了成效影响,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加快构建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必须抓住阵地、活动、机制“三要素”,提升服务网络的覆盖力,扩大阅读活动的影响力,发挥综合机制的推动力,重视核心顶层设计和整合发展,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重视数字基础设施和智慧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从“平台+资源”“组织+统筹”“基础保障+多层社会服务”三个方面推动全媒体阅读;从标准化建设、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合作三个方面拓展深化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

城市群一体化背景下图书馆联盟阅读推广活动原理及实践探析

文琴,巩赫欣,刘菡,俞菊芳

随着我国城市群格局的形成与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城市群中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合作机制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成为亟需探讨的议题。本文以城市群中省际图书馆联盟阅读推广活动为切入点,管窥“1 小时”公共文化圈的形成机理与未来图景。在剖析城市群阅读推广活动的作用原理的基础上,对城市群中省际图书馆联盟及阅读推广活动展开全面调研,归纳总结阅读推广活动的管理模式、主要特色与存在问题。研究发现:①城市群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管理模式包括开展阅读推广的综合性图书馆联盟、图书馆主导的阅读联盟、以特定文化为纽带的图书馆联盟、与阅读相关的专业性联盟四种;②城市群阅读推广活动相对于城市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体现在更注重区域认同、突出特色活动、注重多方协同、呈现为立体与叠加模式等;③在城市群阅读推广活动中省际图书馆联盟还未充分发挥作用,尤其对城市群阅读公众的差异性与流动性关注不足,为此,省际图书馆联盟阅读推广应从机制、理念、需求、平台、体系等层面加强阅读公众与城市群之间的联系。





专题:数据分析与利用

数智时代的信息分析方法:数据驱动、知识驱动及融合驱动

卢小宾,霍帆帆,王壮,霍朝光

数智时代,面对大数据、大知识所带来的挑战,如何创新发展信息分析方法,关乎新时代信息分析工作的开展,关乎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在梳理现有信息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数据驱动、知识驱动,以及数据与知识融合驱动的三种数智型方法思路。首先,提出基于文本、网络、音频、图像等的数据驱动以及与之相应的文本挖掘、图挖掘、音频挖掘、图像挖掘等信息分析模式;其次,提出基于专家知识库、通用知识库、领域知识图谱、通用知识图谱等的知识驱动信息分析模式;最后,提出基于特征、模型、决策三种层面的数据与知识融合驱动的信息分析模式。通过以上三种方法,构建能够系统融合大数据、大知识的信息分析方法,实现数智融合型信息分析,促进图书情报学科方法论发展,赋能国家决策和社会治理。

数智时代人文社科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跃迁:从观念到行动

孙建军,李阳

近年来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热潮已然在人文社科领域扩散开来,人文社科的数据资源观正在从传统的有限样本资料、“小数据”向大数据、智慧数据转变。针对当前人文社科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仍然存在的“保护”“深闺”“孤岛”“同质”“展示”现象,本文构建了以主体层、内容层、保障层为核心的人文社科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路径框架:主体层强调顶层规划主体、建库主体、数据用户之间的协同合作;内容层凸显逻辑维、资源维、方法维、验证维的组合路径;保障层涉及政策法规、资金项目、人才资源、文化氛围等保障措施。面向未来,人文社科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需要积极打造人文社科数据资源“治理术”,在基本理念上需要从“资源基础论”向“治理能力论”转变,在具体行动上可从数据基础设施体系搭建、多学科数据资源共生共长机制构建、数据资源产权与安全有效保护、基于数据资源的服务链建构等方面着力推进。





——

从文化视角看机构知识库的建设与创新

吴建中

学术成果传播是现代大学的核心使命之一,起步于2000 年前后的机构知识库在大学履行该使命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机构知识库初期建设的重心在于对正式发表的学术成果的汇集和开放获取,随着学术研究活动越趋数字化和多样化,机构知识库的功能及服务方式进一步深化。近二十年图书馆转型的实践表明,机构知识库建设不只是技术或专业层面的问题,更与价值观念、服务方式以及与用户之间的合作等密切相关。机构知识库在不断深化和创新的同时,也给机构管理及文化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需要从文化的视角思考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本文从大学及研究型图书馆角度出发,从三个方面探讨机构知识库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①走出图书馆,在与用户沟通中发现新需求;②拓宽新渠道,实现馆内资源的纵向整合;③拥抱新时代,以全球共享为目标履行新使命。对机构知识库下一轮发展提出三点建议:注重全范围参与,加强集体合作与共享,深化高质量服务。

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构建研究

曾建勋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从理论研究、建设模式和实践进展三个层次梳理国内外科技信息交流平台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阐明我国“高端交流平台”的构成和战略定位:“高端交流平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是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保障科技安全的重要屏障。提出我国“高端交流平台”总体构建思路,包括立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端化”科学交流模式、基于开放科学架构的“高端交流平台”基础设施、基于科技信息生命周期的“高端交流平台”体系框架、基于统筹规划的“高端交流平台”构建模式、基于科技情报新视野的“高端交流平台”生态机制等。最后,提出我国“高端交流平台”的推进策略:强化平台顶层设计,夯实平台组织管理体系;制订开放获取中国方案,统筹推进公益性学术交流平台;培育平台思维和市场规则,创立国际化、专业化、工具化特色产品;强化多主体分工协同,构建“高端交流平台”服务生态。

数据主权视野下平台治理的动力逻辑、模式选择与重构路径

冉从敬,刘妍

随着互联网技术深入变革与数据资源重要性急速提升,网络平台迅猛发展,提升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引致了多种政治经济风险和不确定性。在数据赋能的权力结构变迁中,市场权力向占有大量数据资源的平台流动,平台权力兴起。平台权力挑战了国家数据主权的身份与权威,对网络空间国家安全与数据安全产生深刻影响。现行的政府外部强制性监管、平台内部审视性自治和官民合作协同性治理的平台治理模式在主体与工具方面均存在缺陷,难以回应数据主权视野下的治理诉求,亟需注入新的平台治理精神,以应对权力转移带来的网络空间治理结构变化。应当以数据主权为原则嵌入国家安全与主权权威的治理理念,以主权权能让渡为工具增强平台开展合法性自治的能力,同时培养以社会责任为引导的平台行为,兼顾政府监管与平台自我规制,搭建以国家权力为中心的法律制度与以平台权力为中心的平台规则的良性互动框架,追求主权安全、权责平衡、充满活力、制度正义的平台善治模式。

大数据环境下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

赵栋祥

数字时代和大数据环境下,个体囤积数字信息的现象愈加普遍。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引起国内外不同学科的关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领域。本文遵循扎根理论的指导原则和研究过程,广泛收集多源研究资料,对27 份访谈资料和7 份网络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理论饱和度检验和文献比较几个阶段,最终构建了大数据环境下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理论模型。结果表明,数字信息的过度获取、删除困难和堆积杂乱是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基本特征;情感依恋、实用价值、感知控制等九个因素构成了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前因,共同影响着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产生和发展;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后续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安全、要素生产力和心理健康三个方面。研究结果深化了图书情报学科视域下数字囤积现象的理解和研究,有助于指导个体的数据管理活动,帮助应对信息过载挑战,促进数字信息资源的效率提升和数据要素的价值实现。

基于学案体文献的儒家学术史可视化分析与呈现

王林旭,杨浩,王军

学案体是记述学术源流的主要体裁,学案体史书为研究历代学术思想史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本文利用学案体文献的体例特征,对学术关系进行统计、分类和绘图,实现对儒学流派和师承、家学渊源和交游等关系的可视化呈现,描绘学术史的整体特征。本文从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在宏观层面上,对学案体文献中的人物及关系数量予以统计描述以了解学术背景;在中观层面上,对学案传承、学术源流进行可视化;在微观层面上,通过“先驱→同辈→后继”这一关系序列构建学术传承网络,以发现学案中的“学派”。本文展现了数字人文方法在跨时代儒家学术史研究中的应用潜力,用可视化的方式生动呈现了学案体文献之间的联系,为传统的人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图书馆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