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德意志风格的急板》Op.79第一乐章作品讲习
码字不易,诸看官觉得有参考价值,敬请不吝打赏,给点动力写更多的作品
【作者简介】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语: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是集古典主义大成(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并一手开启浪漫主义音乐的德国作曲家,同时也是钢琴演奏家。
贝多芬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一生共创作了9首带编号的交响曲、36首钢琴奏鸣曲(其中32首带有Op编号,3首为WoO.(无编号),1首未完成)、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及2部弥撒曲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贝多芬因此也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而后跟随乐队指挥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宝·奈弗(Christian Gottlob Neefe)学习钢琴和作曲;另外还跟法兰兹·安东里斯(Franz Anton ries)学习小提琴。跟随这些老师学习使得贝多芬逐渐的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奈弗是一位好老师,他不但看出了贝多芬的优势所在,也能察觉其弱点:缺乏自制力、修养和纪律。他要求贝多芬研习前辈的作品,如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再来是同时代音乐家的名作,如莫扎特的作品。1782年,奈弗发表了贝多芬的第一部作品《以戴斯勒先生一首进行曲为主题的羽管键琴变奏曲》( Variations pour le Clavecin sur une Marche de Mr.Dressler)。
贝多芬在1783年(也有资料说是1782年)代表奈弗出任宫廷乐队羽管键钢琴演奏家。1783年,奈弗在一份音乐杂志撰文道:“这位年轻的天才应该在其艺术修养方面得到更多的帮助,只要他能坚持不懈,一定会成为莫扎特第二”。而贝多芬也是对这位老师深存爱戴,他在同一年写给奈弗的信中提到:“如果我有所成就,这一定是您的功劳"。
贝多芬在维也纳不但学习到当时最先进的音乐理论,而且体会了前辈的音乐实践经验。他在此期间写有三首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重奏(作品1号)、三首钢琴奏鸣曲(作品2号)、一首弦乐五重奏和两首钢琴和大提琴奏鸣曲。
贝多芬的作品包括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5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三重协奏曲和弦乐四重奏、五重奏。带Op.编号的作品有138部。至于带有WoO.(无编号)的作品则有205部,表示作品是“Werke ohne Opus Nummer”,这些作品虽然有很多在他生前都被发表了,但是贝多芬本人并不认为这些作品值得配上一个Op.作品号。而比较少见的是带“Hess”编号的作品,共14卷,这些作品是由瑞士作曲家威利黑斯(Willy Hess)为贝多芬作品全集作出的补充,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印证着贝多芬自身的发展历程,它们体现了贝多芬一生所经历的漫长的音乐和精神之旅,也是钢琴作为一种独奏乐器拥有日趋增强的力量的佐证。他一方面遵循奏鸣曲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将这种体裁扩展到近交响曲的规模和内涵。其中的三首没有Op.的作品号,只有无编号的WoO.号,传统上与其它32首分开。而对32首钢琴奏鸣曲的分期没有绝对的界线的。按照D.Matthews所著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一书,它们被分为四期:早期的作品以Op.22为止(概括了1800年之前的作品),中期自Op.26到Op.57《热情》。第三则是Op.78、79和81《告别》组成的插曲。最后是包括Op.90的晚期六首奏鸣曲。
【作品简析】
0P.79中的第一乐章以德国兰德勒舞曲风格的急板为主(Landler 也称为连德勒舞曲),以四三拍子为主,是埃姆斯河北部地区的一种乡村舞蹈,以双人演绎为主,以轻跃踏步为舞蹈特征。18世纪末奥地利、德国南部等地区逐渐流行该舞蹈形式,娴静的舞步与轻跃的舞蹈特色很快风行欧洲,其动作表演也更加优雅。通过急板对音乐形象进行描绘,主要以特色旋律为主,多音节、琶音分解和弦等提出旋律的独特风格。
《德意志风格的急板》这个作品以跑动的八分音符为主,弹奏技巧注重颗粒性,保证触键有力。例如:呈示部第10小节,双手八度演奏两个小节,尽管是只有两个小节,但声音的特色与流动性需要反复练习、揣摩才能突出其效果。又如:在第12-16小节,这一部分主要是以从低到高的分解和弦为主,在演奏中力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既要保证触键力度又要保证声音流动效果,以达到气氛与情感表达的目的。在第58-74小节以及第82-98小节、第111-118小节,双手交叉演奏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演奏技巧的运用,左右手要确保落键敏捷并准确。
这首作品在调性变化的进行中,整体力度的处理也非常重要,通过强弱对比凸显音乐情绪及表现力。例如,作品中左手弹奏旋律的部分,都要注意双手声部的平衡(在相对平衡的基础上稍突出旋律),同时要重视第183-189小节装饰音的表达。
【学习要点】
1、谱面分析:作品的速度标记是急板(以极快的速度开始弹奏),在练习过程中,建议还是使用自己能够控制的速度,有一定的熟练度后再适当的加速练习。千万不要一上来就是急匆匆的猛弹一通。
2、第1-57小节是呈示部(也可以理解成主部),第1-7小节是主调G大调展示,右手快速连贯弹奏突出主音,左手匀称清晰伴奏。第一小节分解和弦,则为展开部杜鹃叫声埋下基础,通过左手半分解和弦轻跃弹奏,突出欢快活泼的节奏特征。
3、这是一首充满热情、性格明朗的作品,左手的伴奏音型,一定要控制好力度,始终用 p 或 pp 的力度弹奏(力度过重会跟旋律乱作一团)。
4、右手主题动机,要注意八度音上方倒三角形的顿音记号(同样也叫重音记号),这个记号要弹的比圆点的跳音记号要更短促、有力,给人一种干练的感觉。
5、作品一开始,右手要自信、果断的奏出旋律,注意弹奏八度音时需要突出上方音。
6、第1-8小节是这个作品的呈示部,要注意第8小节第二拍开始的间歇性衔接过门,要柔和表达并衔接进入连接部,同时在调性上也产生了变化(主调进入属调)。
7、第8-10小节每一个小节的第一个八分音符都是肯定的饱满的,后面八分音符略微轻一些,这样处理有助于保持节奏韵律和旋律的进行性。
8、第12-23小节的分解琶音注意和声的变化,每次都是由弱而起,小指是每个琶音的高点,需要略突出,这里还需要按照和声踩放右踏板。
9、第24-30小节,旋律在左手,都是音阶式的跑动,建议单手练习均匀度和跑动的轻盈度。
10、注意第25小节的左手#G音是音乐上行接下行的流动制高点,需要稍凸显。同时要注意整个乐句谱面上的力度提示记号,这里充满着戏剧性的对比。
11、第24-35小节是第一副主题,D大调,平行乐段。第36-46小节是第二副主题,D大调,平行乐段(细节上的处理请看谱例上的注解)。
12、第36-41小节右手要做出声音层次上的递进感觉,一层一层的往上升,左手和弦要不要敲击落键,谱面上的力度提示记号 cresc. 与dim 都是指双手手同时做出相应的力度变化。
13、第52-123小节是展开部,E大调开始。其中第52-59小节是呈示部主题的复述。
14、第52-123小节是最困难的部分,这个部分的左手,有大跨越和交叉手位,这个弹奏技巧是很有挑战的。同时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贝多芬选择交叉手位弹奏手法,而不是直接把高音谱号的音符给右手弹奏?注意谱面上标注的表情记号 dolce (温柔甜美的),这其实是贝多芬要求使用右踏板的位置。
15、双手交叉弹奏的部位,需要保持右手八分音符的轻盈。左手要准确快速的移动。这里有两种踏板可以选择:第一种是一小节换一次踏板,第二种是长踏板(第59-62小节、第63-65小节、第66-69小节、第70-73小节),运用哪一种踏板是根据弹奏者对伴奏音量控制的程度来决定,最重要的是清晰而轻巧,千万不能因踏板而导致声音浑浊糊成一片。
16、第66-74小节则是展开部的第二次展开,调性变成C大调。
17、第75及79这两个小节要注意强弱对比,要立即、鲜明的反差。
18、第81-82小节,要注意双手八度重奏,声音要整齐有方向性的。同时第82-98小节出现离调,变成了C小调。第98-110小节,再次转调进入原本主调式的属调D大调。
19、第111-119小节左手交叉弹奏,这里跟前面是一样的练习方法,注意每小节第三拍要轻,不要敲打发声。能力足够的话,这个部分的模仿布谷鸟叫声,需要比前面部分在整体声音层次上稍突出。
20、第119-123小节的左手要有方向的,同时是两个音一组行进。
21、第123-175小节是再现部,与呈示部几乎一致,G大调。第156-167小节注意左手和弦不要敲击。
22、第176-201小节是尾声 Coda 部分,这是个比较大尾声,也是主部两次合起来的第二次展开,并以此结束整个乐章。
23、注意第183-189小节的装饰音。
24、贝多芬大部分音乐都是具有戏剧性的,力度上的对比 f、P、渐强、渐弱…… 在他的音乐中也经常用到轻巧的、甜美的等术语提示,而这些记号在实际运用和处理上都是具有音乐叙事性的。
学习相关的文章
乐谱中的连线,你知多少?
【第 8 级】
A1:Sarabande and Gigue J.S.巴赫《萨拉班德和吉格舞曲》
A2:Sonata in D 斯卡拉蒂《大调奏鸣曲》Kp.214
A3:Prelude and fugue in A minor 肖斯塔科维奇《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
B1:Un poco allegro C.P.E.巴赫《降A大调第一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