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名园名人趣事之二】———魏源与《海国图志》
魏源与《海国图志》
何 平
初识魏源,那还是几十年前在军机关参加成人自考,学习中国近代史时了解的。他撰写的旷世名著《海国图志》,被后世誉为其是“睁眼看世界笫一人〞。那时为应付考试,只是死记硬背要点而已,并未真正走进心里。但我还是深深地为他的睿智与觉醒所折服。后来,彼此就此又分手了。
俗话说“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谁知,余客居南京后,一次游园又不期而遇魏公,方才知晓其辞官后长居南京龙蟠里乌龙潭公园内,并在此完成了其不朽大作。一种亲近感油然而生。因此,每次到乌龙潭览胜,余都会情不自禁地在其故居前驻足流连,并向先生雕像鞠躬致敬!甲辰龙年岁首,为写此稿,余再次前往拜谒,拍照采风追寻先生踪迹。说魏源,道魏公,魏源究竟何许人也?让我们打开那尘封已久的历史,去一览先生光辉足迹吧!
魏源像
魏源(1794~1857),字默深、亦称墨生,号良图,湖南邵阳隆回县司门前人。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道光年进士,官居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金陵,潜心著作《海国图志》,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后又结缘佛学,法名承贯,著有《净土四经》,颇有成就。
据史料记载,魏源天资聪慧,七岁读私塾,九岁赴县童试,以“腹内孕乾坤”而惊羡考官,誉为神童。后中秀才、举人不前。1820年,全家迁居江苏扬州。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辑《皇朝经世文编》120卷;其后,又助江苏巡抚陶澍办漕运,颇有建树。道光九年(1829),参加礼部会试,考运不佳,与龚自珍双双落第。1832年,魏源只身来到南京龙蟠里东乌龙潭购地建三进草堂,名为“湖子草堂”,后又更名“小卷阿”,并在潭边建“宛在亭”。其间,因爆发鸦片战争,魏源积愤难消,因共同志趣,与江苏巡抚林则徐成为好友。后又应邀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了抗英战争。1842年,其完成了《圣武记》大作,提出了颇有见地的治国理政人才论。两年后,魏源中进士,以知州用,分配江苏东台、兴化知县。他立志除旧布新,改革盐政,筑堤治水,深得一方百姓拥戴。咸丰元年(1851年),魏源授高邮知州,因不党遭遇坎坷,故而辞官归隐乌龙潭草堂,著书会友。魏源是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和爱国者。其积极倡导革新除弊,关注国计民生,提出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主张,对后来的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魏源讴心沥血之作《海国图志》,提出了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正确主张,这在当时闭关锁国、封建当道的时下,确实是振聋发聩、难能可贵的。魏源在其它方面,诸如“推崇民主”、“改革赋税〞等方面皆有不少建树,值得称道。梁启超先生曾撰文曰:《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到巨大影响,认定它是“不龟手之药〞。
《魏源传》载,综观魏源一生,他从理学家转而为汉学家,从幕友转而为亲民官,从解经通儒转而为水利盐漕的实干家,从忧时忧民的学者转而成为放眼世界的先驱,无不彰显其伟大、睿智、亲民、爱国的情怀与博大胸襟。
行文至此,还有一个故事要交待。在龙蟠里隐居时,魏源还与其同乡旧识时任江苏巡抚陶澍(湖南同乡,岳麓书院同学)比邻而居。因意趣相投,热衷“经学致用”,两相往来甚密,时常吟诗作赋,泛舟龙潭。一日晚,两人潭上赏月,陶曰“乌龙美景,秀色可餐〞;魏对“有此妙处,何必西湖”?自此,乌龙潭便得“小西湖”之名。谱写了一段手足情深的佳话。陶公逝世后,魏源悲痛万分,撰挽联感念陶公知遇之恩。联曰:
知遇感殊深,石屋印心,牖北垂询商大计;
诚恩诚普及,灵车返里,江南遗爱念宏观。
魏源卒于1857年。古语云:“斯人已逝,幽思长存;逝者已矣,生考如斯〞。可以告慰先生的是,当下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已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初稿成于初四夜
修改于次日上午
作者简介
何平,男,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军旅16载,曾任连长、副营长,师、军司令部军务、作训参谋。转业回如先后任检察官、组织人事干部、保险公司党组书记、经理等职。其热爱学习,勤于笔耕。退休后客居南京,就读金陵老年大学,喜好翰墨,常有文稿、诗词散见于报刊等媒体。
《西乡情韵》温馨提示
一、所投稿件必须是本人原创,并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因稿件著作权引发的纠纷,由作者自行负担。
二、稿件内容不得含有违法或其他有碍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内容。不得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否则引发的法律责任由投稿人承担。
三、平台编辑在忠于原创的基础上,可能对文章进行适当修改,如果您不同意修改,请在投稿邮件中注明。
四、体裁以诗歌、散文(含随笔、杂文、书评等)、短篇小说等作品为主。投稿时请附百字左右作者简介(可含生活照一张)。
六、投稿后十日内如无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安排。
七、投稿前,请务必添加主编微信。微信号h625518wl;邮箱:6319273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