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里巴巴集团总参谋长曾鸣 | 智能商业:数据时代的新商业范式

2016-03-12 DBAplus社群



今天,无论是大多数人已经离不开的手机应用,还是日新月异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甚至无人驾驶汽车,都在提醒我们,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这场技术革命正引领人类社会加速进入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之后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数据时代。

 

前两个时代分别以土地、资本为生产要素,而正在我们面前开启的数据时代,正如其名,数据将成为最核心的生产要素。

 

然而这个新时代的巨大价值有时近在眼前,有时却又似乎远在天边。

尤其在商业的语境下,一些问题始终萦绕:例如“客户第一”,这难道不也是传统商业的信条吗,加上“数据”,客户第一有新内涵吗?又例如“产品为王”,为什么不再是资本为王、渠道为王了?

 

更多的疑惑或许来自“大数据”这个词,谁都“知道”数据蕴含着巨大价值,但是在具体的商业实践中,一方面是付出巨大投资得到了看似庞大的数据库,另一方面却始终找不到创造价值实现盈利的有效方法:倒卖数据的有限收入远远无法满足大家对大数据的想象。

 

数据的价值到底如何实现?

数据怎样才能带来商业的创新和突破?

即将到来的这个以“数据”冠名的时代,商业将经历一场怎样的范式革命的洗礼?

这些归根到底是一个问题:即将到来的这个以“数据”冠名的时代到底有何不同?

 

本文就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在我们看来,数据将成为未来商业竞争最重要的资源。

无数据,不智能;无智能,不商业——数据智能将成为商业的基础,而智能商业也将成为数据时代的全新的商业范式。

 

现实中,智能商业还刚刚萌芽,相对于传统商业的优势有时甚至还不明显。

然而即便是有限的案例,也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这一趋势的巨大力量。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数据科学和计算能力持续的高速发展,我们几乎可以断言,基于数据智能的商业将超越102年前横空出世的福特流水线,给人类整体的生产力提升带来又一次根本性的巨大突破。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强调,这是一场商业模式的范式革命。


几秒放贷,蚂蚁小贷怎样做到的?




让我们先从一个案例谈起。

先来看看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这一世界级难题,是怎样通过数据智能与商业场景的结合来找到破解之道的。

 

对贷款机构来说,有三个问题事关生命线:贷不贷?贷多少?收多少利息?

更专业的说法是准入、授信和定价。要做好这三个决定,前提是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贷款客户,但信息的收集和审核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尤其是中小商家和个人的财务和信用信息,碎片化、非结构化,收集已极难,判定更不易。

 

现实中,一些小贷机构的拒贷率达到70%——对于小贷机构而言,这意味着70%的运营成本没有产出。所以,中小商家贷款难,本质上的原因是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不足,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信贷机构只好采取审慎原则,提高准入门槛,这就是为什么更多的资金被贷给了“可靠”的大企业。

 

但蚂蚁小贷和传统银行不同:

一方面,它已经服务了数百万淘宝卖家,他们的贷款多不过百万,少的只有几百元,他们不仅没有靠谱的抵押,有些甚至连基本的账目都没有;更匪夷所思的是,他们不需要见到信贷经理,事实上,蚂蚁小贷所有的信息采集和决策由计算机后台完成——商家在线上提交贷款申请,几秒钟内系统自动审批,审批后,几乎实时,贷款就可以汇入卖家账户。

 

这样的无人信贷模式下,坏账率显著低于传统银行的平均水平。


揭秘:创业仅六年的蚂蚁小贷


归功于互联网,蚂蚁小贷能够分享潜在客户的诸多数据,比如这些淘宝卖家正在卖哪些商品、生意好不好,又比如卖家经营店铺勤快吗、之前有过不诚信的行为吗,甚至还比如这卖家的朋友们信用度高吗、他喜欢打网游吗等等,这些数据的丰富度、准确度远高于传统银行能采集到的贷款者的信息。

 

在“全面了解客户”这点上,蚂蚁小贷拥有了数据的优势。

这是关键的第一步,但又远远不够。

 

如何运用好这些数据?“算法”至关重要。

 

算法在计算机科学中通常指一组包含了有限、明确并有先后顺序的指令集合,它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数据处理和自动推理。

 

例如蚂蚁小贷的算法工程师们就建立了一套算法模型来处理这些海量数据,给每位客户的“信用”打分,从而区分出欠贷不还的“坏人”和准时还贷的“好人”。

 

基于算法模型的客户信用分值,成为蚂蚁小贷回答“贷不贷”这个问题的核心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和传统数据分析不一样,基于在线数据和算法的模型是实时迭代的。

一方面是新数据的不断涌入,这个信用分并不会“一分定终身”,恰恰相反,客户的每一单交易、每一次旺旺上线、每一次还款,原则上每时每刻都可以改变这个分值。

只是基于成本的考虑和现实的风控需求,蚂蚁小贷每天更新一次客户的信用分,然而这样的更新频率已经是传统银行所不可想象的了。

 

另一方面是算法模型的迭代。

用一套天才的算法百分百准确地找出“好人”和“坏人”只能是幻想,或许一个被打了很低信用分的客户及时还款了,一个高分客户却反而卷款跑路了,检验算法优劣的核心标准就是一条,“客户后来还款了吗”,算法必须根据预测和实际结果的差别进行调优。

 

所以事实上,客户的借还款的数据,会实时反馈到蚂蚁小贷的数据池中,多个算法模型据此实时优化——哪些维度的指标应当被纳入到或清除出模型、客户的哪些行为特质应该被赋予更高的权重、在不同的情形下哪些算法模型有更高的准确度,在蚂蚁小贷,这些算法模型更新的频率以“周”计,而即便在传统金融数据化程度极高的美国,一次更新也往往需要6个月。

 

简单地说,依据客户的全方位数据,蚂蚁小贷用一系列算法模型“算出”该不该给一位客户贷款。然后基于客户的行为,数据实时更新,而且实时检验着蚂蚁小贷“算”得“准不准”,算法模型也据此实时优化。

 

面对每一次客户的贷款申请,蚂蚁小贷都是这样来回答“贷不贷”这个问题的。

 

同样的,回答“贷多少”、“收多少利息”这两个问题也是类似的过程。

 

例如授信额度的确定,这当然比“准入”这件事需要更多的数据,蚂蚁小贷的算法工程师们测算出每家店铺的主打商品的生命周期(是新品正在攒口碑、是正在热销、还是即将打折清仓)、每家店铺的毛利率等等数据指标,加入更多的卖家社会关系数据(因为人以群分),更多的数据意味着对客户更深的理解,意味着更符合商业本质的算法模型,也意味着对“贷多少钱”这一问题更准确的回答。

 

在这个过程中,客户的数据越来越丰富,运用到的参数越来越多,算法模型也越来越靠谱,贷款风险控制的成本越来越低,贷款者的体验也越来越赞,覆盖的贷款用户也越来越广。

 

整个业务进入高速发展的正循环。

 

用时髦的术语来总结,蚂蚁小贷通过基于“大数据”和“算法”的“机器学习”,让商业变得“智能”,提供了以前无法实现的小微贷款服务,实现了普惠金融的创新。


一、智能商业的三块基石


正如我们在蚂蚁小贷的例子中已经看到的,从PC互联到移动互联,再到万物互联,从云计算到大数据,基于数据和算法的智能化将是未来商业的基础和最重要的特征。

 

智能商业的效能相对于传统商业是质的飞跃,是全面超越,这才是所谓“降维”攻击的基础。

 

蚂蚁小贷在贷款额度之小,贷款客户数之大,反应速度之快,资金使用效率之高,员工人数之底都达到了传统小贷企业无法企及的高度,从而在六年内实现了爆炸性成长。

 

不仅仅是蚂蚁小贷,从谷歌开始普及的在线广告系统中的广告竞价模型一方面让百万级的小企业也可以投放广告,另一方面,成就了谷歌这家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

 

IBM在问答大赛(Jeopardy)中战胜了一批知识达人的机器人Watson背后,同样是一个不断累加的知识库和一套理解问题、分析信息、寻找答案的算法系统,其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复杂疾病诊断的实践中。

 

又例如Uber根据出租车司机的交班计划,用算法模型将最顺路的乘客分配给司机……

 

在互联网的语境下,数据化、算法迭代、产品、反馈闭环,这些都不是什么高精尖的词汇,然而当他们融合到一起,尤其是当它们成为一种商业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时,这未来的景象甚至配得上“壮丽”这样的描绘。


二、怎样成为高能的智能商业?

 

如果我们对蚂蚁小贷的业务过程做更全面的检视,会发现它本质上是做了三件关键的事:特定商业场景的数据化、忠实于商业逻辑的算法及其优化迭代、将数据智能与商业场景无缝熔合的产品。

 

这三件事融合贯通,相互包含,在反馈闭环中共同进化,就是未来的智能商业的样貌。


1、商业场景数据化的魔力


数据化是蚂蚁小贷的整套智能体系的起点。

不仅是客户的经营数据,还有更多维度的数据被记录、分析、融入,构成了对客户全方位的描摹。

 

数据初始化是一件高成本和困难的事情,仅仅是最简单的客户性别数据就包含了诸如登记身份证的性别、实际经营者的性别、其行为特征显示出的性别等等十几套标准,各自都有价值,但传统方法又无法融合,需要创新的方法才能合理使用。

 

但与此同时,数据化更是一件高收益的事情,例如客户对经营的投入程度这个直觉上就很有价值的指标。

 

传统金融机构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方法获取,然而在互联网的语境下,早上几点卖家的旺旺上线了、买家的询问在几秒钟内能得到回复,这些数据都清晰地展示着卖家的投入度;再比如卖家的盈利状况,很多电商卖家都不具备基本的财务技能,赚了多少钱都是“毛估估”,传统银行拿到的企业财报更是虚假成风,但蚂蚁小贷的数据分析师通过每件商品在批发平台的价格分布测算出其成本价,进而测算出一家店铺所卖商品的单件盈利,这一维度的数据尽管未必总是精准,但不啻为衡量贷款者还款能力的重要指标。

 

 “数据化”本质上是将一种现象转变为可量化形式的过程。

它来源于人类测量、记录和分析世界的渴望。从结绳记事开始,到度量衡来计量长度和重量,到十进制数字的发明,再到复式记账法使数据直接反映生意的盈亏。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气压、电流、温度、磁场,更多的现象得以被量化,数据化后浪推前浪的潮涌,事实上成为人类文明前行的核心动力之一。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化的新一波浪潮更加汹涌澎湃。

 

我们已经看到,自己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每一处“足迹”都被数据化地记录下来,成为谷歌判断每一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推送商品广告的关键依据。

 

FaceBook实现了人际关系的数据化,带来了很多全新的应用,例如通过分析选举前用户的行为数据来“计算”选民的投票倾向,成为有史以来最准确的选前民调,都不用加“之一”。

 

我们还看到文字被数据化,地理方位被数据化,身体健康状况被数据化,情绪感受被数据化,在这一波全新的数据化浪潮中,尤其是当数据本身也在线,从而可以实时使用了之后,这种魔力就更显著了。

 

如同蚂蚁小贷的贷款模型所做到的,关于卖家的每个数据的每次变化,都实时带来从贷款算法模型到放贷商业决策的变化。

 

我们今天完成了数据化的部分,只是现实商业世界中的凤毛麟角。这个时代的创新的重要一环就是如何把一个个商业场景、甚或只是将其中的一个商业环节数据化,其过程本身都潜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例如,即使在服装网购如此繁荣的今天,绝大部分人的身材并没有数据化,更没有在线化,新的商业模式的基础就蕴藏在里面。

 

同样的,当下最热门的各种O2O的创业,很大的成本都用在了将某个商业场景数据化上,例如街边小店的菜单能否在线化,食品质量指标能否数据化。

 

而IOT浪潮中,最核心的就是如何通过芯片,传感器等,把人,物和我们整个世界逐步的数据化。

 

互联网技术使我们终于可以低成本、全方位地记录数据,而只有当我们拥有了足够大量、足够多维度的“大数据”时,才可能真正客观、真实而深刻地理解我们周遭的环境、事物的本原以及我们自己。

 

这是激动人心的历史性的努力。

 

本质上,就如同蒸汽机是我们进入工业文明的第一步、电是我们迈入电气化的现代工业的第一步,数据化毫无疑问也是我们进入以数据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商业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创造之一。

 

有效的数据初始化是大数据创造价值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可以说,没有数据的初始化就没有后继的商业创新,而数据初始化的巨大成本能否通过它创造的客户价值来回报,也就成为当下的海量创业项目能否存活立足的重要考验。 


2、算法:智能商业的引擎


我们提到算法时,常常接上另一个词——“引擎”。这是一个奇妙的比喻,因为如果说数据是DT时代的一桶高标号的汽油,则算法就是这台引擎,让数据中的能量得以完全地喷发出来,为智能商业的汽车推进加速。

 

算法在蚂蚁小贷业务中的关键作用固然不言而喻。同样的,谷歌的成功也发源于其创始人发明的PageRank算法。

 

搜索是第一个数据和算法驱动的互联网产品,使我们每个人都得以在海量的互联网数据中找到最相关的信息。谷歌创造的另一个功能强大的算法是其在线广告市场引擎——Pay per Click(每点击付费),每天都有价值十亿美元以上的线上广告通过这一算法投放到最合适的观众面前。

 

在商业的语境下,算法就是一组反映了产品逻辑和市场机制的计算指令的集合。

完成了商业场景的数据化之后,算法是提炼数据价值的思路,而DT时代的数据价值就是商业价值。

 

如同谷歌正在做的,我们每个人打开过一些商品的页面、网购了某件商品,这无疑是数据的金矿,但只有当在线广告的算法引擎从中挖掘出每件商品的潜在买家、并据此投放广告时,这座数据金矿的价值才真正被开发出来。

 

算法是“机器学习”的核心——笨机器用笨办法,靠着算法的持续优化迭代,变得越来越聪明。即便是一个非常粗糙的算法模型,也可以在实时在线、全本记录的数据中,通过没有预判和方向的数据探索,来发现那些广泛潜伏但我们无以察觉的关系结构,持续优化,并创造性地将其融入商业场景,创造商业价值。

 

DT时代的智能商业对算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算法的迭代方向、参数工程等等,都必须与商业逻辑、机制设计、甚至是价值观取向融合为一。

 

当算法迭代优化时,决定其方向的不仅是数据和机器本身的特性,更包含了我们对商业本质的理解、对人性的洞察和创造未来商业新样貌的理想。

 

这就是我们称算法为智能商业的“引擎”而非“工具”的关键理由,它是智能的核心。

 

基于数据和算法,完成“机器学习”,实现“人工智能”。

 

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计算革命,发展到今天,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数据时代最根本的特征。 


3、产品:“智能化”的支点


智能商业的核心特征就是能主动地了解用户,通过学习不断提升用户体验。而把用户,数据和算法巧妙地连接起来的,是“产品”,这也是互联网时代特别强调产品重要性的根本原因。

 

产品和数据、算法的互补作用可以形象地比喻成“端+云”。


端”就是产品,是与用户完成个性化、实时海量、低成本互动的端口,它不仅仅直接完成用户体验,同时使得数据记录和用户反馈闭环得以发生,和“云”互动;而“云”则是数据聚合、算法计算的平台,它通过算法优化,更好地揣摩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作为“端”的产品,具备三个关键的作用:

 

第一,产品设计本身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功能是否齐全,界面是否友好,交换是否自然,都是关键因素。

苹果公司这十年的成功,特别是iPhone, 充分显示了这一点;谷歌也是如此,超简洁的搜索框甫一出现就让人惊艳,口碑相传,带来了早期的高速发展。 

第二,它是将“云”上的数据智能传递给用户、为用户带来价值的管道。

事实上,在智能商业的“云”和“端”之间,客户的产品体验绝不仅仅来自于端上的UI互动,而更多地决定于云上的数据智能。

例如,用户在淘宝的体验,不仅仅是搜索是否好用,类目是否合理,导航是否有效等,更重要的是他能否高效地从几十亿件商品,千万级卖家中快速找到他需要的商品,甚至还有惊喜,而这取决于“云”上的数据智能。

不通过数据和产品的紧密融合,不通过云上的数据智能实时发挥作用,真正意义上的客户体验持续提升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就好像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传统的金融服务能在几秒钟内完成对客户的贷款一样。 

第三,它是用户通过行为数据向“云”上的数据智能进行反馈、实现数据增殖和算法优化的管道。 

用户的真实需求常常是无法直接表达的,但是他们的行动不会骗人。每一次用户的行动都成为一次数据反馈,算法在这样一次次的反馈中敏捷迭代,一次次更接近用户的真实需求。上传下达,双“管”齐下,数据闭环靠产品互动实现,而产品体验依赖于数据智能,数据和产品合二为一。

  

因此,智能商业的成功,最关键的一步往往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创新产品,针对某个用户问题,定义了全新的用户体验方式,同时启动了数据智能的引擎,持续提升用户体验。

 

这样的智能商业,才是对传统商业的颠覆,才是真正的“降维”攻击,胜者一骑绝尘。谷歌超越雅虎、Facebook超越Myspace、Uber颠覆出租车行业等等,无不如此。 


4、智能商业:在反馈闭环中的“三位一体”


数据化、算法加上产品构成了智能商业的三个基石。例如谷歌,其搜索引擎的三大核心,一是网页内容的数据化,二是基于PageRank的算法引擎,三是谷歌巨大的产品创新——极为简洁的搜索框和基于相关性排序的结果页。

 

然而这还不够,要让智能商业一天比一天更聪明,还有一样东西不可或缺——反馈闭环。

 

用户在搜索结果页上的每一次点击(或者一次点击都没有)的行为数据被实时记录、反馈到算法引擎,不仅优化了你的搜索结果,而且优化了任何搜索这个关键词的人得到的搜索结果。

 

用户行为通过产品的“端”实时反馈到数据智能的“云”,“云”上的优化结果又通过“端”实时提升用户体验,在这样的反馈闭环中,数据既是高速流动的介质,又持续增殖,算法既是推动反馈闭环运转的引擎,又持续优化,产品既是反馈闭环的载体,又持续改进功能,在为用户提供更赞的产品体验的同时,也促使数据反馈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地发生。

 

一言以蔽之,数据化、算法和产品就是在反馈闭环中完成了智能商业的“三位一体”的。

 

智能交通体系是另一个例子。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代表的整体智能交通体系已经不是科幻。谷歌首次实现了根据路况数据设计路线,本质上这是将关于路线选择的算法在线了。而今天在美国,无人驾驶汽车已经上路试验,就是汽车这个“端”的全面智能化。

 

在中国,阿里巴巴最新的实践则是交通的“云”的全面智能化,依据各方面交通数据的整体打通,预测未来一小时里的每一个路口可能的交通状况,进而对接城市交通指挥系统,有的放矢。

 

在北京这样复杂的路况下,此套体系的预测准确率超过95%。这其中,数据化、算法迭代和产品同样在反馈闭环中实现了三位一体。

 

智能交通体系首先以一连串事物的数据化为前提的——包括了地理位置的数据化、车况的数据化、天气的数据化,红绿灯、分道线、行人的数据化等等。它还是算法实时优化的结果——不仅是车况本身的优化,更是整体智能交通体系的优化;它当然更离不开从汽车到红绿灯等种种产品的智能化。它更是众多数据反馈闭环的集合体——路况数据使车辆实时优化行车路线,周遭环境数据使车辆实时决定行使速度,乘客身体状况的数据使车辆实时调整车窗开合。

 

本质上,商业从一开始就是基于某种“反馈闭环”的,了解客户所需,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然而不论是发挥商业天份猜客户需求、抑或通过市场调查听客户需求,始终失之于准确,困之于成本。

 

不过,到今天,当客户可以通过全本实时的数据把他们的需求直接告诉商家时,当商家可以凭借敏捷迭代的算法引擎精确满足客户的需求时,当产品借助互联网的巨大能量成为数据智能和用户实时互动的端口时,我们终于可以说,我们第一次找到了促使这反馈闭环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甚至是自动运转的颠覆性工具——它可以被称作是一部数据智能的“永动机”,只要有在线的互动,有数据的反馈,机器就永不停歇地学习,实时敏捷地优化。

 

数据、算法、产品在反馈闭环中三位一体,惟其如此,智能商业才能完成对传统商业的降维攻击,DT时代的商业跃升才有了发力点。


三、DT时代的新商业范式


智能商业的星火已经开始燎原:从谷歌开始普及的在线广告系统中的广告竞价模型自不待言。

 

IBM在问答大赛(Jeopardy)中战胜了一批知识达人的机器人Watson背后,同样是一个不断累加的知识库和一套理解问题、分析信息、寻找答案的算法系统,其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复杂疾病诊断的实践中。又例如Uber根据出租车司机的交班计划,用算法模型将最顺路的乘客分配给司机……

 

在互联网的语境下,数据化、算法迭代、产品、反馈闭环,这些都不是什么高精尖的词汇,然而当他们有机融合到一起时,尤其是当它们成为一种商业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时,这未来的景象甚至配得上“壮丽”这样的描绘。

 

任何一个商业环节的智能化——尤其是核心商业环节的智能化——都将成为一个关键的开端,因为数据化、算法迭代和互联网产品不是一而二、二而三的三部曲,它们还相互激发、齐头并进。

 

例如对蚂蚁小贷来说,小微贷款的整套模型必然会要求更多维度的数据、更敏捷的反馈闭环,正因此,在淘宝商家的经营数据外,蚂蚁的数据科学家们还会去寻求商家利润率的数据,在商家个人数据外,还会去寻求其周遭关系的数据;

 

同样的,在智能交通体系的发展过程中,一俟地图数据化,必然要求实时位置数据化,一俟路线算法在线,必然要求从红绿灯、分道线到行人、天气等等更多的“端”都能实时在线、实时反馈。

 

数据智能将成为DT时代的主要推动力,而基于数据智能的新商业,毫无疑问,将成为未来商业的基本范式。 


1、智能商业和传统商业的区别:活与死


所有这些新商业体系,都呈现出与传统商业的一系列差别: 


第一,传统商业是对过去“死”数据的收集、分析,而智能商业将是对活数据的记录、反馈;

第二、传统商业是基于经验的市场预测,而智能商业将是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关联计算;

第三、传统商业是对用户体验在某种固定边界内的局部优化,而智能商业,将基于活数据的不断生长、算法的持续迭代和理论的关键突破,使用户体验不断突破边界,使价值创造不断跃升,使更广范围内、更深程度上的互动、结网、协同和整体优化成为可能。

 

一个字——“活”——就概括了智能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本质区别:

 

数据是“活”的,因在线而实时,以记录而全本,用户的每一次行为都转化为新的数据汇入数据的大海,而每一个新数据的汇入都实时引发各个数据集的连锁反应;

 

算法是“活”的,它从真实的商业场景中发芽,而用户对产品、服务的每一次体验,都成为算法迭代成长的养分,使算法敏捷迭代,越来越懂用户所需、越来越聪明地反映商业本质;

 

反馈闭环是“活”的,在其中,产品在迭代,数据在流动,算法在成长;

 

最终,用户体验是“活”的,不再是预先设计的、固化的“死”产品、“死”服务,而是基于与用户的持续互动不断改善,不断适应用户所需,与用户一起成长;

 

我们所熟悉的工业时代的机械逻辑——预先设定一切——将被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将会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活的商业生态系统——活数据、活算法、活产品、活的反馈闭环。

 

2、数据是DT时代的血液


这时我们才会更清楚,当我们说“数据是DT时代的第一生产要素”时,我们究竟在说什么。

 

生产要素这个经济学词汇,对应到农耕时代是土地、工业时代是资本。而事实上,当我们套用到互联网时代时,“生产要素”或许已经不足以描述数据的价值,更恰如其分的词或许应该是“血液”,一个活的商业体的血液。

 

数据是血液,首先因为它永续流动,不仅串联起反馈闭环的各个环节,使算法敏捷迭代、快速优化,而且在互联网的各个端、各条线、各张网之间流动。在线联接是数据化的过程,互动是数据的来来往往,结网协同所需的能量无不来自于数据的张力与动能。

 

当“流动”、“能量”和“生生不息”这些词汇与“数据”紧密联系在一起时,“血液”难道不是最好的意象吗?

 

数据是一切智能商业的前提,数据的价值是通过反馈闭环、算法迭代来充分实现的,是在智能商业对传统商业流程的全面再造的过程中显著体现的。

 

这是数据作为DT时代血液的第一层含义。 而“羊毛出在猪身上”这句互联网时代的俗语隐含了数据作为DT时代的血液的第二层含义。数据最重要的经济学特征即在于它天然具有溢出价值。

 

物质的使用往往具有排他性,但数据使用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而且,数据的每一次使用实际上是一次价值创造的过程。举例来说,作为一种典型的智能商业,蚂蚁小贷的贷款业务相对于传统金融服务业来说具备了压倒性的优势。

 

不过,如果蚂蚁小贷用到的所有数据集都是由它自己从头收集起的话,可以想象,那将意味着多么巨大的成本,仅仅是店铺经营数据一项,事实上就是淘宝十年累积的成果。

 

数据化的成本固然因为互联网技术而大大降低了,但从商业的意义上说,其成本仍然是巨大到无法以收益来覆盖的。

 

但现实是,蚂蚁小贷的智能系统所需的数据,绝大多数是电商平台、社交网络的自循环过程的自然记录,蚂蚁小贷仅仅承担了这些数据集的边际使用成本,所以价格低廉。

 

当一方意识到互联网商业的巨大前景,在成本可控的情形下,逐步完成一个商业场景的全面数据化、算法化,记录下实时、全本、海量的数据集,成为自身商业模式的基础,形成闭环,进入正反馈。

 

这时,其所拥有的数据集将天然地成为其他各方在其他商业场景下做数据初始化、商业智能化改造的基础。

 

当羊毛出在猪身上时,对猪来说,这是一种商业场景中的海量数据的溢出效应,而对羊来说,是在较低的成本下、不同维度的数据集合后,发生化学反应的价值跃升的过程。这是智能商业的典型特征。

 

也是在这时,我们才会更清楚,我们正在迎来的这个新时代以“数据”命名的理由。


四、我们正站在未来的起点上

 

我们现在或许可以比较清晰地回答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了:

 

客户第一”有什么新内涵?

 

在传统商业中,“客户第一”是一种价值观,是需要孜孜以求的终点和目标,因为要实现它意味着巨大的成本;然而在智能商业中,数据、算法加产品使我们第一次可以真正低成本、高效率地与海量客户互动、同时精准满足每一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时,“客户第一”已经成为商业的起点和基础。

 

为什么“产品为王”?

 

因为万物互联之“广”和数据智能之“深”,其价值都集中体现在了互联网产品上。

 

需要说明,这里所说的“产品”已不止于“端”的概念,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互联网产品是一种包含了“云”的智能和“端”的体验的完整的互联网服务,它是数据智能和商业场景紧密融合的最终载体,而必然取代营销,成为商业运营的关键。

 

回顾历史才能让我们看清当下的价值。

 

如果说结绳记事是人类信息化、数据化历程的第一步,那么整个工业时代,我们看到了信息化和数据化对既有流程的广泛的效率提升(例如数控车床加工完成的精密零件、抑或办公自动化系统带来的管理成本降低)。

 

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持续高速发展,终于让我们可以基于网络和数据开始全面的创新。

 

当数据智能与商业场景熔融为一时,互联网技术、数据科学才真正开始改造工业时代以“线”为核心特质的生产、消费、管理、文化,转而创造全新的、以“网”为关键特征的商业模式、社会机制、文化体系。

 

这是真正的大变革,它刚刚开始。正如百年前的福特生产线真正释放了电的价值、使人类全面进入现代工业文明一样,智能商业也是这样的时代里程碑,它在彻底释放数据价值的时候,即是人类再次经历变革、真正进入数据时代的标志。

 

那么,当机器越来越聪明、商业越来越智能时,人——包括我们每个人——会越来越被替代吗?面对未来的世代,我们当如何自处呢?

 

马云在最近的讲演中说到,“工业时代把人当机器用,而互联网时代把机器当人用”。

 

他表达的正是智能时代的到来。

 

但机器能取代的还是比较标准化,程序化,重复性的脑力劳动,而在智能商业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点细微之处,人的创造力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不断深化对商业本质的洞察,并将这种洞察创造性地融入算法,形成产品设计,寻找迭代方向;

 

我们不断突破技术的极限,使之成为智能商业体系的基础设施;

 

我们不断定义数据,寻找将新的商业场景数据化的方法,使数据维度日益丰富,数据质量日益提升。

 

智能商业就像是我们衍生的外脑,以数据为我们形成决策,而我们则是智能商业的更高级别的指挥中心,对其整合运用,控制调配,并改良提升。

 

说到底,商业的未来、知识的未来、文明的未来,它们本质上就是人的未来。而基于数据智能的智能商业,就是这未来的起点。

 

一切刚刚开始。


 平台授权转载

 来源:阿里云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jI4MzM4MQ==&mid=410931844&idx=1&sn=9a8eda09774bc35a980d7a006797e521&scene=1&srcid=0310CSmSFNC34kXzfybYmvn3#wechat_redirect


全球敏捷运维峰会【杭州站】





2016 年4月16日,与你相约杭州,来一场敏捷与运维的美丽邂逅!DBA+社群联合三墩IT人开启全球敏捷运维峰会第一站:杭州站!峰会力邀来自互联网与传统企 业的资深专家,各路大咖齐聚,汇聚500+行业精英,聚焦架构、敏捷、运维三大主线,开启一场专属于IT人的年度之约!


专家阵容:或行业资深派、或著书力作派、或传统转型派、或一线实战派,总有一款是你喜欢!


绝对干货:聚焦架构、敏捷、运维三大主线,共讨传统企业在技术转型过程中的实践与困境、互联网企业在前沿技术方面的应用与心得、技术服务型企业在新老技术之间如何切换与落地,拒绝无营养的广告,绝对干货,精彩不容错过!


连接联动:汇聚社群数百顶级专家人脉,携数万社群成员声势,联合数十家媒体单位,共同打造一场连接敏捷与运维圈子的年度之约!


票价优惠


原价门票:99元
VIP票:299元(含VIP坐席、午餐)
新年优惠

门票:免费!(限时限额)

VIP票:199元(限3月20日前)


报名方式:猛戳“阅读原文”,名额有限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