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静脉输血--带详细视频操作讲解
1、凡需申请输血的患者,经主治医师决定后(急诊时住院医师可决定),由住院医师书写输血申请单(各项均须填全,不得遗漏),并经主治医师签名(急症可由住院医师签名)。
2、申请时,须备好受血者全血标本一份(每200-300ml为一单位,需血1-2单位者取血2ml,3-4单位者,取血3ml,应按无菌技术采集后装入干燥的洁净试管内,试管上粘贴标签,注明受血者姓名、病区、床号及住院号或门诊号,连同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供血型鉴定及交叉配合试验之用,于2d之前送交输血科(至少1d前,急症例外)。
3、凡需要少量输血(50或100ml)、新鲜血液或其他特殊制品(洗涤红细胞、血浆、白(粒)细胞、血小板等),应于用前2d与输血科联系,以便准备,并注明各次输血日期及用量。不用时亦应及早通知输血科。
4、血液离开输血科后,无特殊原因不可退回。
5、备血3d内有效,手术中输血申请未输完者,次日作废。
6、填写输血志愿书。
1、倒挂塑料输血袋于输液架上,排净输血导管内的空气。
2、消毒注射部位的皮肤,将输血针头(成人一般用9号)或套管针刺入静脉,固定针头于皮肤。输血部位一般选择上肢静脉。
3、调节输入速度,一般在4-6ml/min,若大量失血或休克,则须快速输入。心、脑病患者,输入应慢,一般速度为1ml/min。
4、输血完毕,拔出针头,局部压迫止血。
5、输血过程中,随时注意有无血液漏出血管外,针栓与导管的接头处有无松脱。
1、准备动脉输血器,其他同静脉输血。
2、输血部位一般常用左侧桡动脉、肱动脉或股动脉。在胸腹部大手术时,主动脉也可采用。
3、经皮动脉穿刺或切开皮肤、分离出动脉后,以14-20号套管针朝向心方向刺入,不需结扎血管。
(1)用压气橡皮球作间歇加压,仿照心脏的规律活动将血液注入。一般在休克者血压不能测得时,最初以6.6kPa(50mmHg)的压力即可,以后根据血压上升情况逐渐增加(一般应大于患者血压1.3-2.0kPa,即10-15mmHg),待血压超过13.3kPa(100mmHg)时,可停止动脉输血而继续静脉输血。
(2)将输血导管经三通开关连接于输血针头,三通开关另一端接一20ml注射器,先把输入的血液抽入注射器内,改变三通开关方向,然后注射入动脉,如此反复抽吸注射;或用活塞动脉输血器并根据阻力调整推进速度(血压在8.0kPa,即60mmHg以下时,每5-8s可注入20ml,当血压已逾10.6kPa,即80mmHg时,推进速度切忌过快)。
拔出针头,用压迫法止血。如出血不止或动脉已被切断则作修补术或结扎。
1、申请输血前,应先检验血型(急症例外)。
2、确定输血后,应由护士或医师凭提血单到输血科取血,与输血科发血者共同查对并签名。无特殊情况1次只允许取1个患者的血,以免发生差错。
3、输血前须检查血袋有无破损、血浆有无浑浊,如有疑问应立即与输血科联系。血袋无菌包装一经启封,即不可退回输血科。
4、输血必须在领出血液后30min内进行,并要求在3-4h内输完(200-300ml)。凡事先估计静脉穿刺有困难者,待静脉穿刺成功后再向输血科领血。
5、输血前,必须由执行者亲自校核标签、卡片及交叉配合试验报告单所填各项是否符合;如有疑问,应立即询问输血科发血人员,待查对清楚无误后,方可输用。
6、输血时注意滴速,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减慢滴速或停止输血并及时与输血科联系,适当处理。
7、输血中,不得随意向血袋中加入其他药品(如含钙药品、酸性及碱性药品等),均可引起凝血或溶血反应)。婴儿输血需要稀释时,只能用生理盐水。
8、输入冷藏血液时,不必加温,仅须于输入前轻摇血袋4-5次,使血浆与血细胞混匀即可。有冷凝集现象的血液或有血管痉挛者以及大量输血时应适当复温。
9、凡输2个以上供血者之血液时,两者的血液不能直接混合,应在输入两者血液之间输以少量生理盐水。
10、输血后,应填写输血卡片,及时送回输血科。有反应者嘱保留余血。
11、输血袋应保留2-4h,以备发生迟发性输血反应时作检验标本之用。输血导管及血袋应及时退还输血科。
1. 动脉输血适用于其他方法救治无效(包括静脉输血)的重笃休克患者,但应用此法须有一定的技术,且有牺牲一支动脉的可能,故非在必要时不宜采用,其操作应由医师负责到底。
2. 动脉输血法并非一般急性或慢性疾病死亡前常规应用的方法。
3. 冷血刺激动脉可引起动脉痉挛,输血前应加温。
4. 输血完毕如发现手指有缺血表现应行套式封闭,以防止动脉长时间痉挛造成手指的缺血坏死。
溶血反应
是输入不相容的红细胞或受血者自身红细胞被抗体破坏所引起,为输血的严重反应,可分为急性溶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反应。急性溶血反应的表现,轻者类似于发热反应,严重者可迅速死亡。典型的表现为输入少量血液即发生寒战、冷汗、剧烈腰痛、周身麻木不适、头部发胀、心前区感紧迫、呼吸困难、休克、昏迷,甚至死亡。或随后发生黄疸、血红蛋白尿、尿闭、尿毒症等而死亡。
处理:①立即停止输血,核对血型,必要时检查亚型,并重作交叉配合试验。②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紧急时静脉注射)。③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④补充血容量、疏通微循环、补充血容量可用平衡液、706代血浆(羟乙基淀粉)、血安定、海脉素及人体白蛋白;疏通微循环可输入右旋糖酐40及中药活血化淤制剂。⑤碱化尿液: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200-400ml(应根据血气分析来调整,慎防碱中毒)。⑥维持血压: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可用多巴胺等药物来维持血压。⑦血压稳定后宜用呋塞米(速尿)或20%甘露醇利尿,并输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及5%葡萄糖液,保持足够的尿量,维持肾功能。补充液体时应注意出入平衡,防止肺水肿。⑧如溶血确系血型不合或异型供血引起者,在急性溶血后期,为补充凝血因子严重缺乏所致的出血,或纠正威胁生命的严重贫血,可输注新鲜同型血。如溶血原因未明,应尽量避免输血。⑨如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应及时使用肝素治疗(手术和外伤24h内禁用)。⑩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11)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可行红细胞血浆置换治疗。
致热原反应
轻重不一,患者感疲劳、寒战及发热,输血后15-60min内发生,于数小时内症状减轻。
处理:①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②复方阿司匹林0.42g即服,或异丙嗪25mg口服或肌内注射。③必要时可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100mg。
过敏反应
临床上表现各不相同。常分为二大类:第一类为荨麻疹样反应,患者在输血后出现局部或全身性荨麻疹、发痒。第二类为过敏性输血反应,不常见,但症状严重,危急生命,患者可出现哮喘、呼吸困难、腹痛、血管神经性水肿、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甚至死亡。
处理:①仅为皮肤反应时,暂停输血。给予苯海拉明或异丙嗪等抗组胺药物治疗;如30min症状不能缓解者,则需要停止输血。查明反应原因,排除溶血或细菌污染的可能。②对重度过敏者,立即停止输血,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100mg。有过敏性休克表现时,应立即皮下或静脉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或1.0ml,监测生命体征并予以循环支持治疗。③会厌或喉头水肿危及生命时,则应立即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对严重呼吸困难者,必要时行人工呼吸治疗。
细菌污染反应
如发现有因输入细菌污染的血液而发生严重感染及休克反应时,除了抗休克治疗外,应给予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并严密观察。
大量快速输血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1)心脏过度负荷:早期症状为胸部紧迫感、呼吸急促、静脉压增高、颈静脉怒张、脉搏增速、血压下降,直至心力衰竭、肺水肿。发生心脏过度负荷,应立即减缓或中止输血,一旦出现心力衰竭,即应吸氧、毛花甙丙0.2-0.4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注射液中缓慢静脉内注射,同时静脉内注射呋塞米(速尿)20mg或利尿酸钠25mg;发生肺水肿时,则按肺水肿处理。
(2)出血倾向:可因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减少、毛细血管功能障碍、血钙降低、纤维蛋白溶解酶激活、温度降低以及血型亚型不合等因素引起。
处理:及时进行有关检查,针对原因予以相应的处理。大量输血时,应适当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制品;并监测凝血功能,防治出血倾向。
(3)枸橼酸中毒、低血钙、高血钾:在严重肝肾功能不良、代谢障碍、低温、休克等情况下,可致体内枸橼酸积蓄、低血钙、高血钾等。快速输血时,如果输血速度不超过每5min一个单位,常不必补钙;大量输血时,则应注意补充钙剂。如低血容量已纠正,但患者的心肌收缩无力,可考虑小心试用钙剂,剂量以取得疗效为度,不宜多用。在对于已处于洋地黄化饱和状态的患者,补钙宜慎重,警惕洋地黄中毒。
(4)酸碱失衡:血液在保存期,由于乳酸生成和保存液汁中含有枸橼酸,故pH较低。大量输血因输血速度过快、体温降低或肝功能受损可产生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如不影响血压可观察而不作处理。在肝功能正常患者,组织灌注恢复后,酸中毒状态可因自身调节作用而迅速纠正。另一方面,大量枸橼酸盐经代谢后生成碳酸氢钠,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因此,对大量输血患者应慎用碱性药物。判断输血后酸碱失衡改变的准确方法是行血气分析。
(5)体温过低:大量输入库存冷血,可使体温降低,如低至28℃以下,则有引起心室纤颤的危险;冷血还可使血管收缩,降低组织灌注;低温又能干扰枸橼酸及乳酸代谢,并使细胞内钾离子释出,从而加重酸血症;低温影响钙离子自骨中动员入血,可使凝血功能障碍,渗血增多,故大量输入库存冷血引起的低温对患者不利,一般主张加温至20℃左右输入(患者需降温者例外),使血加温的水温不得超过37℃。
(6)其他:如空气栓塞、氨中毒及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亦应注意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