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音丨社区来了“规划师”,这里的微更新与众不同了
惬意浦锦
版权归原微信号所有
编辑=浦锦君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近日,浦锦街道为其首批“社区规划师”颁发聘书。作为“参与式社区规划”的主体之一,“社区规划师”是什么样的群体?在社区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改造过程中,他们发挥着什么作用?这也许可以从自治楼道营造的过程中窥见一二。
-首批“社区规划师”聘任仪式-
与专业力量合作
实现空间与服务和治理融合
浦锦街道吸纳来自院校、社会组织和在地企业的专业人士以及社区居民,组成街道首个“社区规划师”团队。
“什么是自治楼道?自治楼道应该怎么做?居民通常是没有方向的。”柴定红作为街道首批“社区规划师”之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初始的摸索阶段,有些居委是尝试委托第三方去开展楼道美观设计的,但这样出来的就是流水线上的‘批量产品’,既没有发动群众,也没有自身独具的特色。”
根据街道“社区规划师”的制度安排,社区规划师受聘后,将定期与辖区内的社区进行沟通,以锦颐空间和锦美楼道等项目为抓手,对辖区内亟待改善的老旧社区、具有提升优化潜力的小区内部公共空间、街角街边公共空间、慢行系统等进行摸排与分析,并结合居委会及居民需求,共同选取可实施的社区更新项目,采用“1+N”,即社区规划师+社会组织、在地企业、居民以综合协同的模式来实现社区公共空间改造与微更新。
寻楼组特色亮点
畅通居村自下而上沟通渠道
浦秀馨苑小区建成于2017年,这里的居民多以动迁为主,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宋锦平起初接到“自治楼道”的试点任务时感到非常为难,“这个小区太新了,入住率不高,而且还有一部分住户是年轻人,他们也很难抽出时间参与这个项目。”
尽管如此,居民区党组织借助社区规划师的专业力量,共同克服困难,找到了突破口,“接到这个项目后,我们逐一上门询问居民的想法,我们发现这里的居民很多都是以前住在陈行老街上的本地人,他们对过去的农耕生活都有共同的回忆,所以我们选定了浦秀馨苑63号楼来试点,以‘乡亲’为主题来唤起大家的共鸣。”
一进63号楼就能看见大堂门口敞亮的公示榜,结合“四亮”制度,将通知公告、楼组达人、楼组公约和议事规则一一上墙。
而之所以选定63号楼,也是因为该楼居民绝大多数都是老伙伴互助关爱项目、乡亲乡爱志愿者团队和相约星期三活动的参与者。经过历时近一个月的调研,最终确定了四个主题,最具特色的即是以这三个活动串联起来的“乡爱”主题。其次是“乡情”,墙上依次陈列了居民参与上述活动的照片集锦,这些定格的欢声笑语也吸引了更多居民参与其中。第三即“乡俗”,展示了过去居住在陈行老街的百姓的生活习俗,包粽子、做青团……最后即是“乡恋”,团队专门搜集过去的农作照片,满载年代感的黑白照片记录着昔日的农耕生活,对动迁到这里的居民来说无比亲切。
“感触蛮深的,楼道里展示的都是我们共同的回忆,不再是冷冰冰的白墙壁,这种独一无二的设计让我们既感动又温暖。”63号楼居民康阿姨动情地表示。
让居民参与其中
实现“软性治理”培育“熟人社区”
浦秀馨苑63号楼是浦锦街道探索“参与式社区规划”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街道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整合社区规划师等专业力量和社区自治共治力量,搭建多方协同、民主协商、资源整合的平台,先后培育并建成了以海军退伍军人为特色的“幸福港湾”自治楼道、以因世博会项目一同动迁至此的老邻居组成的“世博缘楼”自治楼道、以帮扶残障居民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青新楼”等一批独具特色的自治楼道。
“幸福港湾”自治楼道
“世博缘楼”自治楼道
“青新楼”自治楼道
打造自治楼道,对楼道进行微更新微改造,不仅仅是为了美化楼道,更关键的还是多方主体尤其是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从最初的征询意见形成方案,到施工阶段布置楼道,再到施工完成后各区域的后期维护,一直都有居民和各类居民团队参与的身影。
世博家园第二居民区美丽楼道
世博家园第三居民区美丽楼道团扇活动
世博家园第五居民区美丽楼道活动
“如果说前期的调研是激发群众参与自治共治,那么后续的共创阶段才是真正让大家自发参与其中的,例如后续公共空间的绿植该如何养护,手工区、照片区的素材更新需要有团队定期常态化地开展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形成这样可持续的机制,将原先陌生疏离的邻里变成‘熟人楼道’,以此向‘软性治理’的模式过渡。”
往期回顾
- 惬意浦锦 -
想了解更多?
那就赶紧来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有问题请联系惬意浦锦
微信ID:gh_737add0316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