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球流浪后,人类的未来在哪?

布兰达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3-10-11

豆瓣评分8.3,票房破39亿,《流浪地球2》这部中国科幻电影先锋在2月15日官方宣布电影密钥延期至3月21日,一些网友甚至二刷三刷。


时隔四年,人们对中国影史第一科幻系列的反响依旧热烈。


图/微博@电影流浪地球


有人震撼于它所展现的中国式科幻美学,有人因片尾的“致敬吴孟达先生”和对李雪健老师声音的修复而感动,也有人受此影响开始自己的科幻创作。


影片传递出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无不印证着马兆的遗言“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图/《流浪地球2》预告片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类,而文明,则是由人类的意识所形成的。这也是为什么每当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候,人们总爱回顾历史。


尽管历史无法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但它总会蕴藏解决的智慧。


就像周喆直在联合政府(UEG)会议上引用的那张一万五千年前的人类股骨照片,它既是人类在危难面前的团结互助的历史,也包含解决当下地球危机的智慧。


图/《流浪地球2》预告片



人类未来通常是科幻电影思考的中心。但在讨论未来前,人类历史是无法忽略的部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历史既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可能也发生在未来。”



朋友,你来自哪里?


“你来自哪里?”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可以是国家,城市,甚至区域。但对于整个人类群体来说,答案或许可以为 ——非洲。


我是谁?谁是我?/《武林外传》



古人类学家们曾在位于南非约翰内斯堡西北大约45千米处,被现代人称为“人类的摇篮”的马拉帕洞穴,发现了约20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骨骼化石。在东非,人们挖掘出的能人、直立人和匠人,最终演化成了现代人类的祖先“智人”。


随着大量古人类遗骸的挖掘出土,人类的“起源地”也逐渐多了起来。就中国境内来说,历史课本上提及的周口店人、元谋人都称得上是最早的亚洲古人类。


图/@卡布达


通过比对从遗骸和化石中提取的远古人类DNA,发现有许多来自亚洲和欧洲的早期人类都携带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序列,这意味着智人曾在某一时间点走出非洲,到达世界各地,并遇到了其他的早期人类。正是这样的研究发现,让古人类学家提出了“走出非洲假说”。


基于假说和DNA检测,学者们推测出了早期人类迁徙的大致路线。大约20万年前,人类从东非大裂谷地区出发,迁往非洲各地;6万年前,走出非洲;最终在1万年前抵达南美洲最南端。


“股骨”的主人是谁,我们无从知晓,但他或许正在这条穿越时空的迁徙路上。


图/《3000年人类迁徙史》


长达20万年的旅程,让现代人类的肤色、外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段迁徙的历史造就了如今的人类文明。


离开有时是为了生存


在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间里,人们都在过着小群体的狩猎采集生活,逐水草而居。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动物的迁徙,很多人后来开始了定居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口不再流动。


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全球人口流动轨迹因地理发现、世界贸易、战争、宗教传播等因素,发生了巨大改变。


这些“必要的”人的流动,是一种熟悉不同文化社交空间的过程,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融合的首要条件。


图/电影《哥伦布传》


推动人口迁徙的因素往往是寻找谋生机会。


1979年7月15日,一份改变中国许多人命运的文件下发,深圳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年轻人最向往的地方之一。有统计显示,每天进入深圳特区的人数最高时竟然达到13万人。


无论是隔水相望的香港、台湾,还是相隔千里的东三省,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主动涌向这个“遍地黄金”的城市。


不夸张地说,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人们向深圳迁徙的历史。

图/电视剧《我们的日子》


在人类迁徙的历史中,有人因主动迁徙实现了社会地位的飞跃,也有人是因为各种因素被迫离开。


1992年,为了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问题,通过了修建三峡大坝的决议通过。随着工程开始施工准备,涉及百万移民的安置项目也如火如荼地进行。


根据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的记录,移民工程分为四期,时间跨度为17年(1993-2009),搬迁总人口达131万。


被安置的人们有的“就近靠后”开荒建园,有的离开三峡库区,外迁11个省(市)进行安置。

图/电影《三峡好人》


大江奔涌,山峰险峻,云舒雾绕。对于游客,三峡的风景无疑是奇幻美丽的,但走进这些移民的生活就会发现,每个人的故乡都正在被淹没。


留下,是家徒四壁、断壁残垣;离开,则是为了活着。

离开再久,也是故乡的孩子。/@b站《迁徙的人之长江三峡移民》评论区


三峡的人们并非唯一因环境变化而被迫搬离的群体。所罗门群岛以捕鱼为生的居民,由于海水对海岸的侵蚀和吞没,将成为未来的“气候难民“。


如果科幻片的预言会实现,那因各种宇宙灾难不得不流浪的地球,和无奈进入地下城的我们,或许都是”宇宙难民“的一员



未来搬家目的地


你,有没有思考过未来要去哪里?


是会像前往深圳的年轻人一样,迎着下一个风口,寻找“黄金”,还是会不得不看着自己的故乡被“淹没”,前往新的地方定居。


或许,真的会像《阿凡达》和《流浪地球》里说的那样,我们和外星人一起在“半人马座”里做邻居。

图/@小红书


人类对未来的想象总是美好的 ——“理想国”“乌托邦”“天下大同”。


许倬云曾说:“这些都是相当矛盾的词汇。我们从内心盼望它有一天能成为现实,但心里又觉得它不可能会成为现实。”


正因如此,才有那么多科幻片试图通过想象,给人们一个面对地球灾难时美好的心理预期。


MOSS在《流浪地球2》的最后说:“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


我们的祖先用20万年的时间走向世界各地,发展人类文明,那么,作为人类的一员,你的选择,是什么呢?



  相关推荐  


 X


万有引力书系·《3000年人类迁徙史》/[英]罗宾·科恩 著/ 扈喜林 译


广东人民出版社


★历史地理研究权威葛剑雄教授倾力推荐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推荐:“要问我们从哪里来,先得问我们的祖先从哪里来。本书用生动、准确的方案,丰富的数据、图片、图表和地图,告诉你以往全球人类的迁移历史,还有助于你思考,未来我们可能往哪里去。”


★44个主题,涵盖人类从古至今各种类型的迁徙历史

从人类走出东非大峡谷,到当下的难民潮,本书涵盖了各个类型的人类迁徙主题,游牧、战争、宗教、殖民、移民等精彩纷呈的“旅行”故事,呈现现代文明世界的形成过程。


★最新数据可视化技术,描绘人类3000年迁徙历程

全书包含105张高清历史彩图,45份迁徙路线图,以及43张数据分析图表,以全面可视化数据,清晰描绘人类文明漫长历程的迁徙轨迹。





  相关推荐  


 X


《许倬云十日谈》/许倬云 讲授/ 冯俊文 整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



许倬云先生忧思于当今世界的疫情,以及瘟疫蔓延下混乱的世道人心。先生在这本书中围绕时代特色、思想与文化变迁、多元文化的融合、科技智能的进步转变、中外文明的比较互动等一系列主题展开,选择各个时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关键节点,以对话的方式,还原鲜活案例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源流,生动展现先生作为史学大家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史学观念与关注时下的人文关怀。本书堪称许先生90年人生思想之总结,亦可视为他对这个时代的问题和出路的总体性回应。


参考资料:

[1] 茅海建. 历史的叙述方式[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理想国),2019

[2] [英]罗宾·科恩,扈喜林 译. 3000年人类迁徙史[M]. 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23

[3] 贾樟柯. 三峡好人. 2006

[4] 许倬云 讲授, 冯俊文 整理. 许倬云十日谈. 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

[5] 孙曾田 等. 迁徙的人之长江三峡移民. 2007


【往期回顾】



【等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