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真相时代”: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布兰达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3-10-11

真亦假时假亦真,假亦真时真亦假。

清明假期,除了“每周三都放假该多好啊”外,讨论度最高的要数“员工因强制加班怒怼领导”的新闻了。


受自身情绪影响,大部分拥有“打工人”属性的吃瓜群众会本能地自我代入,愿意相信涉事员工真的受到了职场不公待遇。所以,事件开始的讨论中不少人都在支持、赞扬着这位“职场英雄”。


然而,原本的职场爽文,却因细节填充和进一步调查不断地反转,让人不敢随意下结论。






4月5日—10日,该事件多次反转,
微博讨论度近40万次。/ 微博



近些年,无限反转的新闻报道,让新闻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每当新闻热度急速攀升时,总会有一些“让子弹飞一会儿”的热评出现。


面对事情的真相,人们不再单纯地相信报道,而是选择观望。


同时,也开始思考“虚构与事实”之间的关系。


《让子弹飞》不再只是一部电影,
而逐渐成为人们对事情不停反转的调侃。/《让子弹飞》

2016年,“后真相(Post-truth)”一词出现,被用来描绘“客观事实在形成舆论方面影响较小,但诉诸情感和个人信仰会产生更大影响”的情形。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曾说:“人类其实一直生活在后真相时代,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被蒙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实。”


在后真相时代里,虚构与事实之间,是被表象迷惑的世界。



真相崩塌


马库斯·加布里尔在《当世界史的指针逆转之时》一书中提到:“照片只能是照片,不会成为理性讨论的对象。但不少人误以为照片是现实。”


当虚构的艺术和现实混淆,我们眼中的一切都成为了艺术而非现实。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造就了自媒体,也让媒体陷入了“真假新闻”的信任危机。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是现在自媒体环境下的普遍现象。


打开自媒体平台,每天都会有无数博人眼球的假新闻出现。从某某名人去世,到某某明星疑似恋爱,再到一些社会事件,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无从辨别。

每年都被传卖2万块的苹果手机,
今年真的会有吗?/微博

没头没尾的聊天截图,无法确定来源的视频、图片,都可以成为营销号笔下的“新闻热点”。他们不管事实真相如何,只要热度和流量。


媒体不再是新闻事实的传播者、引导者,更像是“吃人血馒头”的围观者。

互联网所带来的“竞争性真相”,让人们被自媒体营造出的“单一视角”蒙蔽,并把其当做全部真相。所以当更多的“单一视角”出现,真相就会开始反转。随着反转新闻数量的增加,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被消耗,就出现了“一个新闻事件出来,不反转三次都不能表态”的情况。


  图/《圆桌派》


人们意识不到存在于形象背后的真相,也意识不到“屏幕(screen)”背后的现实。因为人们对“屏幕”的理解是错的,现实被“屏幕”遮蔽而不可见。


这就是第一种“表象的危机”。




情绪流量


真相是个多面体,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真相。对多元化的媒体来说,煽动大众的情绪,制造话题矛盾,才能在“后真相时代”获得更好的流量收益。


谣言、误传、阴谋论、病毒营销等等,都是这些媒体的惯用手段。


每当新的热点出现,就会有许多营销号出现,引导舆论形成两种极端观点。这些观点通常会脱离原本的事件和问题,将大众引向一种浓烈、焦灼的情绪,以此赚取“情绪流量”。


例如,在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中,媒体为了收视率,执着于跟踪为了弄清事情真相的辩护律师和杀人犯李晓明的家人,而非报道李晓明杀人事件的真相和社会问题。并且,报道中包含的引导性话语,让这些与案件本身无关的人遭受长时间的网络暴力。这些网络暴力,最终延伸到了现实生活。



李晓明的妹妹不堪其扰而控诉媒体。
/《我们与恶的距离》

纵观近些年讨论度极高的事件,它们都表现出了赫克托·麦克唐纳在《后真相时代:当真相被操纵、利用,我们该如何看、如何听、如何思考》一书中提到的后真相时代的明显特征:“情感战胜事实、情绪的影响力大过事实本身,人们不再关注事实为何物,是因为事实本身变得不再重要。”


这一特征已经不再局限于社会负面事件的评价上,更是扩展到了爱国行为上。


《中国青年报》曾就批量复制的“爱国爽文”发文,痛批贩卖爱国情怀的行为,称这些行为是“以流量为目的的情绪煽动”。


图/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加布里尔说:“现实有若干个,视点也有若干个,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现实。”


当发生社会对立时,一定会有针对同一话题的两种观点。可能一方的意见正确,另
一方则不那么正确。即使我们拥有自己的观点,也不代表它绝对准确。


因此,要想避免自己的情绪被利用,我们要懂得所有视点不可能皆为同等的善。




终结后真相


“只有真实才真正存在”是加布里尔对终结“后真相时代”的宣言。


这一宣言是“新实在论”——针对所有事物的实在论,世上没有不实在的东西——的延伸。


根据这一概念,加布里尔认为“后真相时代”的问题在于不考虑真实是什么。


例如,基于算法的检索工具很难提供最佳的检索结果,它不会是最好,但也不会是最坏。人们在社交平台记录的生活,更多是想让别人羡慕、称赞的生活,它真实,但并非全部真实。


这种硅谷式的统计型世界观会增加现实社会出问题的概率,因为它无法判断事实是什么。


因此,要想终结“后真相时代”,我们要与表象建立正确的关系,考虑真实是什么。


电影《保你平安》里的魏平安就是寻找“真实”的那个人。


因为一个价值九块九的谣言,原本受到赞誉的女孩变成了人人唾弃的“坐台小姐”。当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标签贴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除了魏平安,无人在意“真实”。


吃瓜群众不在意这个女孩是否真的从事这个职业,也不在乎这个消息的真假。他们只是在享受自己情绪的发泄,满足吃瓜心态。

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走遍了整个城市。


为了还她清白,他付了极大的代价。/《保你平安》

实在论领域的研究者迈克尔·达米特说:“实在论者相信世界史是有事实的。”


那么,要想终结“后真相时代”,我们就要相信:“真实或虚假,答案只是其中一个,不存在第三者。”


因为社会的最基本也是最高的价值是真实


  相关推荐  

 X

《当世界史的指针逆转之时》

[德] 马库斯·加布里尔 著/ [日]大野和基 译/ 时晨 译

广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由日本PHP出版社对德国备受瞩目的哲学家马库斯·加布里尔进行的独家访谈汇集而成。这位哲学天才就21世纪的各种世界性危机展开精简而深刻的论述,以哲学视角剖析当下社会所面临的价值、民主、科技、资本主义和表象等五大危机,为人们认识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启示。作者向人们揭示了人工智能(AI)时代、后真相时代、价值危机时代的困境,启发我们该如何重新看待世界,如何进行理性重构,并在逆全球化的浪潮下探寻应对与解决的可能方案。

参考资料:
[1] 赫克托·麦克唐纳. 后真相时代:当真相被操纵、利用,我们该如何看、如何听、如何思考[M]. 刘青山,译.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
[2] 马库斯 ·加布里尔. 当世界史的指针逆转之时. 大野和基,时晨,译..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3. 


【往期回顾】




【等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