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人有多喜欢“扒龙船”?

派大星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3-11-24
端午临近,各地龙舟赛陆续开场,广东各大江面开始响起了锣鼓声、划水声、呐喊助威声……
为了不输给隔壁村,各大龙舟队纷纷“卷”了起来。话题“一生要强的广州房东摸黑练习划龙舟”更是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围观。
 图 / 抖音@🌈开心🍎
这些传闻几乎人均几套房的广州房东,晚上十点半还在河涌上挑灯练习划龙舟,“嘿哟嘿哟”的口号声,铿锵有力。
因为“有的房东赢了会给租客免房租”,不少租客在岸上纷纷为房东加油。

 图 / 抖音

广东人如此“卖力”划龙舟并非什么新鲜事,早在五代十国南汉时期,赛龙舟就已成为广东人每年端午节的“例牌活动”
“世屏堂在府城西,宋知广州蒋之奇建。其下有池,列石嶙峋,即南汉所为明月峡、玉液池。旧有含珠亭、紫云阁,每端午令宫人竞渡其间。”
到了清代,民间的端午龙舟活动更加普遍。那首经典的广东音乐——《赛龙夺锦》就是当时创作的。
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广府地区河网密布、河涌纵横,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丰富了当地的水乡文化。端午节“扒龙船”已成为广府地区十分重要的民俗活动。
若要问哪里才是广府地区最具代表的龙舟文化名村,民间文艺家曾应枫认为非车陂村莫属。


 图 /《车陂龙舟》

位于广州市中心东面的千年古村车陂村,有久远的“扒龙船”历史,至今仍保留有传统的端午节龙船节庆活动,是广州地区赫赫有名的龙舟文化村落。
南临珠江,北眺崇山的车陂村,沿车陂涌而兴。车陂涌不仅养育了车陂人,还赋予了车陂人喜水爱“扒龙船”的特性。
车陂涌与珠江水系相连,与珠江前航道汇合处的“涌口”宽达80多米,流经村内的河段总长2.8公里 。加上拥有长达600多米、宽30多米的直河道,优越的地理位置既方便人们“扒龙船”,又方便人们“睇龙船”,这些都为车陂村举办“龙船景”和龙舟赛带来得天独厚的优势。

 多条龙船前来车陂涌趁景 /《车陂龙舟》

生活在河涌边的车陂人十分喜爱“扒龙船”,以此显示氏族的兴旺,亦看重以龙船会友,用扒龙船趁景、探亲等方式加强联络兄弟村民、老表村民之间的情谊。
村中各大氏族都分别拥有数条龙船,其中最为有名的要数晴川苏公祠155岁的“东坡号”。

 155岁的“东坡号” /《车陂龙舟》
这条制造于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的“东坡号”是广州地区目前保存最好、最老的龙船之一。它总长38米,最多能承载38人,至今仍能走出珠江,参加龙舟竞渡活动,是车陂村的招牌。
去年,为了更好地传承龙舟文化,苏氏族人复刻了一条和“东坡号”一模一样的“新东坡号”作为“接班人”。“新东坡号”也参加今年的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

在车陂村端午节活动中,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一年一度的“车陂杯”龙舟竞赛。
鞭炮喧天,锣鼓震响,水花飞溅,群龙竞争。同村12个龙船会派出各自的船只参赛,争夺锦标,在河涌上演着“速度与激情”。
龙舟竞赛是男子汉比拼的平台,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到这个关乎族群和船会面子的时候,在竞赛中纷纷不甘落后、奋力争先。

 车陂龙舟竞渡 /《车陂龙舟》

关于车陂村的龙舟竞赛规则,根据民俗文化专家曾应枫《车陂龙舟》的记录,车陂村龙舟赛为计时赛,一般分两轮进行:第一轮为初赛,按抽签序号每两条船为一组,由裁判计时,取得前六名的进入第二轮决赛。第二轮则按时间长短决出龙舟赛名次。
赛龙舟决定胜败的关键是“回龙”一刻。比赛规则指定,每条长三四十米的龙船,载着六七十个桡手,从龙溪桥出发,扒上300米河道到观龙桥,夺取挂在河面上的“回龙旗” ,再折返回到原先的起点,才算完成全长600米的龙船比赛。
夺“回龙旗”非常考验技术。龙船要一开始保持领先,快到前方300 米夺标处时,龙船要适当减速,让标手迅速夺标,然后指挥全船桡手在急速前进中转身,之后龙船折返保持高速,往前方目标冲刺。这“回龙”技术不易掌握好,快了,夺不到河面上的标旗,迟了,会在这“回龙”的瞬间被他人赶上。

 标手伸出手就要抓到回龙旗 /《车陂龙舟》

所以,当艄公判断要减速时,便会举起桡告诉鼓手,鼓手马上击鼓,以此表示停止前进,靠惯性前进到夺标点,让标手快速夺到“回龙旗”,然后桡手们就快速转身折返,向着原来的起点方向扒去。
广东有俗语云“龙船扒得快,今年好世界”赛龙夺锦,争第一,争的不仅是一面锦旗,一只金猪,更是一份面子和荣耀,是宗族集体的荣光,能在龙舟赛夺第一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
端午节除了可以看划龙舟,当然也少不了龙舟美食。俗话说“食在广州”,在广府地区,端午节美食也是丰富多样。
“睇龙船,吃龙船饭”
在广东,“扒”完龙船后,总会有一顿美味盛宴等着大家,那就是“龙船饭”。
吃龙船饭,先是求饱,再是求好,质朴、原味是它一贯的特色。传统的菜有红皮烧猪肉和“够味”的烧酒,还有后来加入的烧鸡、鱼虾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龙船饭也发展成为一种宴席——龙舟宴,并演变出不同的菜式。

 龙船饭 /《车陂龙舟》
前来吃龙船饭的除了兄弟村的兄弟外,还有附近的乡里乡亲。
以前,龙船饭也被视为“圣食”。
因为据说吃过龙船饭就会龙精虎猛,吉祥平安。为了沾些“龙气”,没有参加“扒龙船”的村民都会到祠堂讨碗龙船饭,拿回家与自己家煮的饭混在一起吃。
在祠堂里望去,里里外外,一桌挨着一桌,密密麻麻,几十桌饭菜有数百人,各祠堂的乡亲不亦乐乎,整个祠堂热气腾腾,人声鼎沸。
在车陂村,村民把吃好龙船饭,看得比吃团年饭更重要。因为过年吃团年饭都是自家人的团聚,扒龙船、同吃龙船饭是宗族的大聚会,是氏族兴旺的体现。
 前来车陂趁景的兄弟来吃龙船饭 /《车陂龙舟》
龙船饼
端午节期间,只要是有龙船前来村子探访,不论亲疏,村中长老都会敲起铜锣,打着手势,热情招呼前来的龙船靠岸,请兄弟村的桡手们来吃龙船饼。

以往,经济不好时,龙船饼多是村中自做的炒米饼。现在的龙船饼,更多是普通的广式糕点:杏仁核桃酥、鸡蛋糕、白凌酥饼、红凌酥饼等。这些糕饼有一个共通点,就是饼身干爽、方便携带、不易变质。

 ▲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

 《车陂龙舟》/ 曾应枫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在《车陂龙舟》一书中,民俗文化专家曾应枫提到,车陂传统的龙船饼沿袭了广式饼家的传统做法,一盒送礼的龙船饼分别有白凌酥饼、红凌酥饼、黄凌饼,还加上皮蛋酥、五仁酥、核桃酥和鸡蛋糕等。
做好的酥皮龙船饼,酥皮松化成一层层的。咬一口,香软可口,人间绝味。

 红凌酥饼 / 网络 

在乡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平常是冤家,龙船节吃个饼笑哈哈”
争水种田的相邻乡村,平常难免会有些摩擦。但在龙船节期间,大家都遵循一个潜规则,凡看见有龙船来探亲,不论亲疏,都要招呼过来吃龙船饼。
吃个饼,喝口茶,一嬉一笑,往日的恩怨也伴江风而去。
碱水粽
端午节,粽子是不可缺少的。在广东,粽子的种类多到数不清,其中碱水粽是老广们最爱吃的一种粽子。
在广东,农历五月气候炎热,雨水较多而且湿气颇重,阴气萌生,蚊蝇虫病害较多,疫情多发,所以五月也被称为“恶月”,而端午则为“毒日”。
老广认为,碱水粽含碱,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之功效,端午时节吃碱水粽可以清除肠毒,所以碱水粽在老广地区也是有很高人气。
  容太做的碱水粽 / 公众号@容月餅匠 
就像在《吃对了吗》一书中,提到的:“每近端午,容月的豆沙碱水粽,也总是一推出几个小时即售罄。”
美食作家林卫辉的好友容太做粽子,如此受欢迎,独门绝技就是豆沙馅。以馅为核心,占粽子的五分之四,在碱水泡过的糯米里轻轻一滚,均匀地沾上一层糯米,再用竹叶包成长方体,煮六个多小时。
这样做出来的粽子,馅多米少,豆沙无渣,绵软细腻,米香碱香依次来袭,黏糯不沾牙,微韧有弹性。
又糯又筋道,这才是碱水粽的迷人之处!
 ▲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

 《吃对了吗》/ 林卫辉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泡糯米的碱水不论是用天然碱水碳酸钾做碱水,还是食用碱小苏打碳酸钠做碱水,都含有一点苦味,所以吃碱水粽时,都会沾上糖或者蜂蜜,这是因为甜能去苦。
香甜软糯的甜粽,光想想就忍不住流口水。
 
▲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
《车陂龙舟》 / 曾应枫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未踏车陂龙船地,莫提睇过龙船景”。本书像导游一般,带领读者身临其境地细数车陂龙船的发展,听听宗族龙船的故事,看看刺激的赛龙夺锦,去趁热闹的龙舟景,见见一代又一代的龙舟传承人,感受他们一直以来对龙舟文化、宗族文化的热爱和坚持。


 ▲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

 《吃对了吗》/ 林卫辉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此书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美食。没有高大上的鲍参翅肚,而是聊像大蒜、皮蛋、酱油一样的常见食材,及其背后的美食逻辑、美食文化。例如“盐,该怎么吃”“姜是如何撞奶”等有趣的美食原理。从食品原料、配料作用、特色海鲜到南北风味菜讲述。


记得点赞 / 分享朋友圈哦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