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玄学?谁说的?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过后,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炎热季节,每天都在刷新气温的最高纪录。
绿豆汤、三伏贴、癍痧凉茶、穴位等等中医的解暑降温方式也成了救命稻草。
说起中医,最近因烧烤火起来的淄博,又因为老中医摆摊义诊火了一把。
当然还有差评不断、豆瓣评分只有3.9的中医剧《后浪》。
抛开剧情,中医文化一直都是饱受争议的话题。
“中医没有科学依据,太玄学了。”“中医不如西医。”
中医西医到底谁好?/《后浪》
有些人谈起中医,就和谈起《周易》一样,认为是夸大其词的“玄学”。
这不仅是中西医矛盾的体现,更是中西文化矛盾的体现。
在西方近代文明冲击了中国文化旧传统之后,该如何看待这些流传几千年的文化,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又该情归何处?
近十数年来,各种内容诡异、逻辑混乱、精神空虚的鬼怪神灵文化产品,以所谓的国产玄幻大片之名在年轻人的视野里大行其道。
打开短视频平台,曾经的技术流早已不知所终,被替代的是“擦边”“泛娱乐”“八卦”视频。
像这样的口水歌,比比皆是。/小红书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每每有个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的作品出现,人们总是会给予更高的关注度和期待值。《后浪》就是如此。
当人们对中医文化提起兴趣观看,看到的却不是对中医文化的正面宣扬和正确解读,而是“情侣变兄妹”“对穷人的刻板印象”“以偏概全的病例”等令人无语的狗血剧情时,不免让人心生难过。
实际上,像《神医喜来乐》《大宅门》等以中医文化为背景的影视剧口碑并不差,为什么十年、二十年之后却成了这样?
让人不得不思考:为什么这种荒诞虚无的末流文化会在近一二十年间沉渣泛起?现代心灵的出口到底在哪里?
李不太白在《长线生长:如何修炼出自己的核心内容》一书中分析道:“当一个东方人士(包括今时的知识精英与商业精英)无法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人生终极意义时,他们的目光就容易从现实世界转移开去了,心灵出口就不免向虚无的神灵鬼怪路子上飘去,或是试图返身从阴阳玄学等陈旧叙述里寻求归宿。”
广东人民出版社
因找不到心灵出口而自我放逐的,在历史长河中比比皆是。
董仲舒自洽逻辑的“天人感应”在残酷现实世界中失灵,无法为社会精英们的心灵提供归宿,导致这种儒学精神世界体系崩溃,自暴自弃;“竹林七贤”放浪形骸;“魏晋玄学”崇尚“无”和“自然”等等。
曾经消失的汉儒精神,放到现在就是消失的“中国内容”。
有人说,现在不是倡导弘扬传统文化吗?怎么还说中国内容消失了?
弘扬传统文化的基调自然没错,错的是有些钻空子的人,拿此事做文章。
搞些“复兴国学、排斥西学”的论调,说什么中华文化最伟大、西方文化很腐朽等等。
在《“后真相时代”: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一文中有个例子放在这里一样适用:《中国青年报》曾就批量复制的“爱国爽文”发文,痛批贩卖爱国情怀的行为,称这些是“以流量为目的的情绪煽动”。
盲目的国学热又何尝不是这样?
新女德、跪拜礼、裹小脚一类陈腐的封建传统打着“复兴国学”的旗号悄然盛行。
2017年,在抚顺一女德班的论坛上,一对“忏悔”的母女给台下观众下跪磕头。/《北京青年报》
用李不太白的话说,“搞这类陈腐‘国学’的人,如果不是浅薄的冲动者、狭隘的短视者,就是一群急功近利的文化贩子,或者是有意无意的自媒体流量骗子”。
有人又说,那我不复兴了,否定行吗?
先讲几个《补天·雍州正传》里的故事。
子史问我,老师,我过去的老师都不相信中国传统文化了,一个老师说中国文化都是伪文化。
另一个老师是某名校的博士,在全国影响极大,一谈起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偶尔也会说起阴阳、五行、天干地支,认为这都是迷信。
子史还说,有一次他提了一个问题,难道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都没用了吗?有一位他非常尊敬的老师斩钉截铁地说,当然,这还用问吗?老师说,你看,百年来我们基本上用的都是西方的文艺理论,中国古代的文论就那点东西,没有新的,没用的。
广东人民出版社
看到这些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都不自信的时候,只觉得悲凉。
不论是文化膨胀,还是文化虚无,归根到底都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要说面对中国文化时,全都是文化膨胀或虚无当然是不对的。
以《后浪》《老中医》等口碑不好的影视剧为例,它们的初衷是为了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是剧情设置过于浮华。
除去中医文化,也包含了中国哲学观念如“天人合一”“大道至简”,中国人对人生乃至生死的态度等,蕴含着不断延续的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与特征。
当然,其中也有围绕中医西医的“辩学”。
中西医之辩,也正是中西文化之辩。/《后浪》
从医疗观念、医疗方法,到中西文化之争,所体现的正是中国文化如今正面临的困境:来自现代社会转型的压力,和来自社会内部心灵寻找归宿的压力。
这是一种天雷地火、内忧外患的生存环境。
但,这并不是中国文化第一次面临如此困境。看看佛教进入中国到完成中国化需要多长时间就知道了。
从汉明帝官方引入佛教算起,到鸠摩罗什,已有三百多年的时间,到唐朝佛教禅宗的创立,经历了各种宗派的分化,已经近千年。
再到明清时期儒释道合一时,则用了差不多两千年的时间。
后来,西学进入。
晚清关于“中学-西学”关系的争论,洋务时期倡导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五四运动时期的“德先生和赛先生”,都反映了中国文化在当时面临的困境。
每一次,似乎都是困难重重,但每一次也都涅槃重生。
《觉醒年代》
那么放到现代,中国传统文化要如何新生?
李不太白说:“这种现代新生必然将是‘我已非我’,不会再是那种传统儒家陈旧内涵;同时也必然将是‘我非它我’,不会是儒家文化传统之外的其他什么文化。”
徐兆寿说:“中国化,也可以叫科学转化,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创造性转化。”
归根结底,不过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同时认真研究并汲取西方近现代文化,最终发展出一种属于中国自己的文化体系,创造自己的文化内容。
毕竟,菩萨渡人往往是用被渡者喜欢的人和方式,才能开方便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