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骑大象 靠步兵?《马可波罗游记》记载的蒙古军队

HG 冷兵器研究所 2019-10-08

马可波罗,这个名字对广大历史爱好者来说是绝对不会陌生的。毕竟就连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上都会有他的画像,书上会告诉我们,他是威尼斯人,和父亲叔叔一起来到忽必烈汗统治下的中国,在游历十七年后回国将他在东方的见闻出了本书,书里将中国描绘得美如天堂。这极大地激发了西方人对东方探索的渴求,为中外交流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这张图像可能在一些历史书籍内被标注为“穿上蒙古服饰的马可波罗”。但实际上,这幅画是十八世纪的作品,画上的服装也是东欧或者近东中东地区的风格。绝非十三世纪正宗的蒙古衣冠。


历史教科书上可能没提到的是,近来历史研究者对诸如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他的作品是不是道听途说来的故事之类的质疑之声越来越多。“疑马派”和“挺马派”并存,双方的笔墨官司吵得不亦乐乎,皆以史料为板砖,连篇累牍地撰文甚至出书来反驳对方的观点。不过,不论真假如何,《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的确在推动历史进程方面确实起到了作用,哥伦布就是受到了他的这本书的影响,一心想探索一条前往中国的新航路,结果就一不留神跑到了美洲。


▲哥伦布画像


1375年左右的《加泰罗尼亚地图集》上的马可波罗,不管他是否真的如他所说去过中国,在马可波罗的那个时代,许多旅行家都曾像地图上的这伙商旅一样往来于东西方。

但是,《马可波罗游记》记载的内容,尤其是关于军事方面的是否值得相信采用,有多少是真,有多少是假,这却是个有价值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节选部分对照其他史籍一探究竟。

美剧《马可波罗》片头中的蒙古骑兵运用水墨技术渲染绘制,形象宛如一阵不可捉摸的狂风袭来,给观众带来视觉的冲击力。



案例一:襄阳沦陷与抛石机 

马可波罗里将功劳归功于他的父亲与叔叔,声称使他们进献的投石机才助得忽必烈一臂之力,攻下了坚固的襄阳城。


▲投石机


书中原文:

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觐见皇帝,请求允许他们制造一种西方的机器。这种机器可以投射三百磅的石头。使用它,可以击毁城中的建筑物,并杀死居民。大汗允许了他们的要求并热情赞扬了他们的计划,下令将最优秀的工匠集中起来,让他们兄弟指挥。这些人中有些是聂斯托利派的基督教徒,是一群十分能干的工匠。几天之内,他们按照波罗兄弟的设计,造出了投石机。并且在大汗和他的全体朝臣面前进行了实验,当场表演了用机器投石三百磅的奇迹。然后将它们装船运至军中使用。当这种机器在襄阳府前架好后,其中一架投出了第一块石头,打在一座建筑物上,由于其沉重猛烈,以致这个建筑物的大部分都被砸塌。居民对这种攻击感到非常害怕,他们以为这和天雷的效力一样,所以马上决定投降。于是他们派出代表,表示愿意归顺,他们所提的条件和其它投降的各城完全相同。威尼斯两兄弟的妙计,取得了这样的奇效,使得他们在大汗和其它朝臣的心目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了。



▲ 美剧《马可波罗》里投石车攻城的场景


这段文字里的内容完全是移花接木,在明代的《元史》里明确记录下了投石机进献者的姓名与事迹:《元史·亦思马因传》。传云:“亦思马因,回回氏,西域旭烈人也。善造炮,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与阿老瓦丁至京师。十年,从国兵攻襄阳未下,亦思马因相地势,置炮于城东南隅,重一百五十斤,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宋安抚吕文焕惧,以城降”。

《元史·阿里海牙传》云:“阿里海牙,畏吾儿人也”。至元“九年[]月,破樊城外郛,其将复闭内城守”。“会有西域人亦思马因献新炮法,因以其人来军中。十年正月,炮攻樊城,破之”。“既破樊,移其攻具以向襄阳。一炮中其谯楼,声如雷霆,震城中。城中汹汹,诸将多逾城降者”。

两相比较,马可波罗所言实在是不可信,所以这一则可以认定是他在吹牛。


▲14世纪细密画上表现的蒙古军攻城场景

 

案例二:忽必烈的大象与蒙古骑马步兵 

游记中记载平定乃颜之乱时,“忽必烈乘坐在一个木制的亭子中,亭子安放在四头大象的背上,象身用硝制好的厚牛皮包着,并披着铁甲。木亭中还有许多弓弩手,亭顶上飘扬着绘有日月的皇旗。大军由三十个骑兵队组成,每队一万人,兵士都带着弓箭。大汗将全军分为三部分,左右两翼的军队向两侧张开将乃颜的部队从侧面包围起来。每队骑兵的后面有五百步兵,拿着剑和短矛。当骑兵想要逃跑时,他们便上马坐在骑兵的后面进行监督,当骑兵冲上去应战时,他们就下马,并用短矛刺杀敌人的战马。”


初看起来忽必烈乘坐大象去草原地区,与同为善于机动作战的蒙古军交手是典型的胡说八道。但偏偏有意思的是,中文记录里也是这么写的,元郑元祐的《侨吴集》里有载:“先是,上无意于必杀,故亲御象舆以督战,意其望见车驾必就降。锋既交,两阵矢激射几蔽天,乃颜悉力攻象舆。时公已劝上下舆御马矣,平章李牢山固请以其众陷阵而入,尽殱乃颜,非上意也。”这一段里也说到了忽必烈乘坐大象督战,双方箭矢多到连天都被遮蔽,乃颜集中兵力攻击忽必烈所乘的大象。再加上波斯人拉施特在他的《史集》里也提到了是役忽必烈乘坐大象,所以总的来说,关于大象,马可波罗他没有说错,虽然忽必烈坐在四头大象背上的说法还是太夸张了。

十四世纪初《史集》中的忽必烈乘象图,看上去至少装备还中规中矩,忽必烈的象舆是架在一头大象的背上。


▲欧洲人笔下的忽必烈和他的大象就实在是可用脑洞大开来形容了。


以下三幅与其说是是欧洲人对蒙古军队的记录,不如说是记录了他们的认识发展变化。


▲1299年的《马可波罗游记》上的插图



▲没错,这幅画里像野猪一样的动物就是大象。和这个惨不忍睹的画风比起来,蒙古人穿上板甲已经都不能算是什么事了。

 

▲可能是根据《马可波罗游记》中骑马步兵内容而绘制的一副画。

 

马可波罗所说的步兵督战骑兵看似是不可理解,但是联系中文史料或许就能解开其中的些许疑惑。在战前,忽必烈发现自己军中的蒙古人和乃颜一方都是老熟人了,见了面还停住马不打仗打招呼。如此一来就令他深感忧虑。此时有汉将叶李请示:“臣前用汉军列前步战,而联大车断其后,以示死斗。”忽必烈采纳了他的请求,这可谓是明智之举,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乃颜之党金家奴,塔不歹进逼乘舆,汉军力战,乃皆溃”;《元史》的董士选传里也有写:“宗王乃颜叛,帝亲征,召士选至行在所,与李劳山同将汉人诸军以御之。乃颜军飞矢及乘舆前,士选等出步卒横击之,其众败走”。骑步协同作战可能是与《李庭传》的内容有关:“庭奏:‘若得汉军二万,从臣便宜用之,乃颜可擒也。’帝难之,命与月儿鲁蒙古军并进,遂缚乃颜以献。”可以说平叛乃颜之役就是忽必烈依靠汉军打赢的。或许,马可波罗所说的督战与骑兵协同的步兵就是汉籍记载的这些汉军。

综上所述,马可波罗关于平乃颜的文字有失实之处,但若仔细探究,还确实是并非空穴来风。


▲美剧《马可波罗》里的蒙古骑兵形象

 

案例三:蒙古人的装备与作战方式

在这里笔者仅将《游记》中的内容与另一位来自西方的使者,柏朗嘉宾的《蒙古行纪》的相关内容交叉对比。其结果相信不用多说,大家也都一目了然。 

《游记》:鞑靼人的武器主要是弓、矢、铁矛,有时也用长枪,但他们从儿时起就用弓矢来作游戏,所以弓矢是他们最熟练的武器。他们所穿的甲胄是用硝制过的水牛皮和其它兽皮制成的,极其坚硬。他们打起仗来,十分勇敢,从不看重自己的生命,遇到任何危险都不愿后退。他们的性情十分凶残。

《蒙古行纪》:全军将士起码备有的武器:两到三张弓弩,或者至少要有一张良弓;三个装满箭支的箭囊,一柄大斧和一条为拉军械使用的绳索。……此外还有盔甲,某些人所披挂的甲胄,甚至包括马甲都是用皮革做成的,其工序如下:首先取一块牛皮或其它牲畜皮,约有一巴掌宽,然后再用柏油把三四块粘贴在一起,接着再用带子或细绳把皮块接合在一起;对于上面的一层皮革、细绳要扎在边缘上,对于下面一层皮革、细绳要扎在中央,依次类推。所以,当人弯腰屈体时,下而的皮革就会突伸到上面一块皮革之上,这样身上的皮甲就会增加两三倍厚度。


▲鞑靼士兵


《游记》:当这些鞑靼人打仗时,从不与敌人绞在一起。他们只是围着敌人,首先从一边发箭,然后从另一边射箭。他们有时也佯装逃跑,引诱敌人追击,然后又从背后发箭,射杀对方的人马,就像正面交战一样。在这种战术中,敌人开始以为获胜,实际上最后一定失败,因为鞑靼人诱敌深入后,又回转来重新作战,击败敌人的残余部队。因此无论对方怎样努力作战,最终都会成为鞑靼人的俘虏。鞑靼人的战马转向的速度十分迅速,吆喝一声,战马可以立即转向任何方向。他们凭借这项优势获得了许多胜利。……现在,我们要描述海都与大汗之间的几次战役。但是,首先要介绍一下鞑靼人的作战方式。鞑靼人作战时,每个兵士都必须携带六十支箭。其中三十支箭头较小,用于远距离射杀。剩余的三十支箭头较大,并带有一个宽大的叶片,这是在近距离使用的,专射敌人的脸和手臂,并且还可射断敌人的弓弦,重创对手。当他们的箭用完后,就拔出刀剑、长矛相互砍杀。

《蒙古行纪》:每个人都要向敌人连发三、四支箭;当他们发觉自己不能占上风时,便返回自己人的阵营中。他们是出于诡计而这样作的,以使其对手们尾随误入一块他们实现布下陷阱的地方。如果敌人尾随而落入圈套时,便把他们包围起来,然后再杀伤他们。……他们所用箭支的长度有两英尺和一掌一指……箭支上的铁头两边都非常尖而犀利,如同一把双刃刀一般。……他们还备有其它宽达三指的箭支,以用来射飞禽走兽和没有任何自卫手段的人。……然而我们还必须知道,只要有可能那他们不会自愿(与敌人)进行肉搏战,但当人马都被箭射中时,他们就会与敌人直接交手。 

▲《史集》中描绘蒙古人的追击情形

 

诸如上述内容相似之处,两本书里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展开。至于马可波罗对蒙古军事方面的记述是真是假,确实不好判断。毕竟《马可波罗游记》并非由他本人秉笔直书,而是通过自己口述故事给狱友比萨的鲁斯蒂谦,由后者执笔代为书写。马可波罗本人在自己的家乡因为鼓吹东方的富庶而被冠以“马可百万”的名号,鲁斯蒂谦又是个传奇文学的爱好者,两人合在一块,就难免让故事假中有真,真中有假,假假真真,真真假假。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HG,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THE END

我方为金台新媒体联盟核心成员

关于我们:微信号 LBQYJS

更新时间:每周一至周六中午时段

投稿邮箱:302511404@qq.com 

编辑QQ : 3025114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