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武器,戈兴起于商代,消失于汉代。关于这种武器为什么流行和为什么被淘汰的问题,一直有人进行研究。早些年,大家的主流观点认为,戈是车战时车兵用来攻击对方车兵的武器,因此车战兴盛的时候戈就兴盛,车战不流行了戈也就淘汰了。
▲战国蔡侯班戈
这种说法乍一听还是有理的,一来,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流行车战,与此同时戈的装备量也很大。在戈退出军队的西汉时期,恰恰也是车战没落的时期。二来,中国的青铜戈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外形就在不断变化,而这种变化的趋势也是跟车战紧密相连的。
这种把戈的兴衰原因归于车战兴衰的说法一度很流行,但实际上,这种说法是存在问题的。当然,这种说法的论据都是正确的,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确实流行车战,而戈在这段时期也确实很流行,并且戈的发展路线也确实与车战紧密相关。
▲楚王酓璋戈
但是大家要明白一点,论据正确不等于论点就没问题,正确的论据同样可以推断出荒谬的论点。因为论据和论点中间,还有个东西叫推断过程。首先,根据现有研究,大部分戈的柄比较短,如果你站在战车上使用这些戈去勾对面战车上的敌人,是够不着的。
其次,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大家都用戈是不假,但早在商代,在战车出现前,戈已经很流行了。
▲锦纹青铜戈
中国最早的战车发现于殷墟二期,较早的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中都没有发现战车,而最古老的青铜戈为二里头文化三期产物。总之,中早期商代军队以步兵为主,短戈是常见的武器,而商代末期车战才逐渐兴起。由此可见,戈的流行与车战并无关系。
那戈是为什么流行开的呢?可能有以下原因。
▲商代曲内戈
第一是因为戈适合当时的战场环境,戈这个武器四面开刃,正着抡能啄人和砍人,反着抡也能啄人,往回拉能勾人,直着推能伤人(学名叫椿击)。一般来说,这种攻击手段多样的武器都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虽然用法多,但每一种用法的杀伤力都不高。戈也是如此,除了正着轮的啄击和勾割两种用法外,其余的用法都比较鸡肋。
▲宋公栾戈
但话又说回来了,由于西周和东周时期的防具比较落后,所以这些杀伤力不够的招数也是有用的。更何况,当时还有大批没有盔甲的小兵,戈的那几个比较没用的招数对付有甲的士兵可能比较困难,但是面对这些布衣小兵,还是很有威胁力的。
当时的医疗水平也比较差,战场上受伤之后的死亡率特别高,檇李之战中,吴王阖闾的大脚趾被越国大夫灵姑浮斩断,回去后便死去了。堂堂君主尚且如此,小兵们就更不用说了。
第二,戈的兴起虽然跟车战无关,但作为一种常备兵器,戈的形制变化确实与车战的盛行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两周时期盛行车战,戈便朝着便于勾割的方向发展。
换句话说,虽然戈不是因为车战流行而流行的,但戈是适合车战的。上文中说了,戈不能用来攻击敌军的车兵,但别忘了,敌军还有步兵呢。战车行进时,车兵借助车势,持戈勾杀地面上的步兵,还是很方便的。
襄公十八年,晋军攻入齐国都城,范鞅率军进攻都城的西门雍门,他的驭手追喜在雍门里用戈杀死了一只狗。
另外,当己方战车被迫停下的时候,士兵需要跟围上来的敌军士兵搏斗。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攻击手段更为丰富的戈可能更加实用。
第三,文化习俗,要知道人类社会首先它是个群体,群体做事往往会不自觉的遵循旧习,商代人喜欢用戈,周人继承这种爱好也很正常(碰巧也挺好用)。
好了,关于戈为啥会兴起,说的差不多了,另外一个问题,戈为啥被淘汰呢?
▲西周辅伯铜戈
传统观点认为,车兵在车战时使用戈勾杀敌军车兵,车战被淘汰后,勾杀无用,因此戈也退出战场。
在考虑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之前,首先要确定一个问题,那就是,戈真的被淘汰了?
同为勾兵,作为戈的升级版——戟,一直被应用到魏晋时期。什么是戟呢?就是戈加了个矛头,相对于戈来说,攻击手段多出了一个直刺,最早的戟出现于商代,但戟的成熟和流行要到春秋时期了。
换而言之,就是戈进步了,进化成了戟,然后大家发现戟更好用,就不用原来的戈了。虽然改名了,但东西还是这个东西,戟就是戈的升级版,你不能因为他不叫戈了,就硬说戈被淘汰了。大家都要追求进步,你还不许人家革新了?
▲战国十六年郑令戈
虽然随着车战的衰落和骑兵的兴起,戟的形制也在发生变化。但考虑到车战消失后,戟还存在了500年以上,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是因为车战被淘汰而退出战场的。
当然,即使不考虑戟的问题,戈的装备量本身也在减少,这是因为长剑兴起后,一部分步兵开始改用长剑的缘故。中国的长剑成熟于春秋末,之后很快便普及开来,但即便如此,戈戟类武器一直也是步兵的常见装备之一。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米博。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