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朗木祈愿大法会上最特殊的祭品:西藏铠甲、盾牌与马具探秘
当人们提及西藏的古老文物时,盔甲武器常常属于从未跃入脑海中的那部分。实际上,西藏的许多传统盔甲、武器竟一直沿用至二十世纪早期,如今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还能看到不少保存完好的西藏盔甲武器藏品展出,而西方的很多同类产品早已在漫长历史中湮没了。其中有些类型的武器盔甲是因其祭祀用途被保存了下来。比如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传召大法会 (又名默朗木祈愿大法会【Monlam Prayer Festival】,“默朗木”为祈祷、向往之意,是对和平、幸福、健康的祈求),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为重要的节庆之一,每年的藏历正月在拉萨举行,持续达一月之久。
诵经、灯会等宗教活动以外,拉萨城内外还有举重、角力、马术、射箭等竞赛活动——这都需要武器和盔甲的参与。还有一些是出于西藏人向寺庙供奉盔甲武器还愿的传统而被保存下来的,他们相信制作精良的武器盔甲是一种特殊的祭品,能帮助自己获得保护神的庇佑。
▲16-17世纪的西藏札甲
札甲(Lamellar armor,又称铁片甲)可谓西藏最富特色的盔甲。这类铠甲由大量长方形小铁片水平重叠,彼此以皮质绳带联结而成。此外,札甲的排列方向总是向上交叠。
至少从公元七世纪或八世纪起,札甲就在西藏作为最主要的铠甲使用,它一直流行到约十七世纪,甚至直至二十世纪早期都仍有地区零星地装备。穿着这种盔甲的战士通常属于精锐,他还会携带一面以铁条加固的藤盾,一柄剑,一支矛,还有用腰带悬挂的箭箙,垂在身体右侧,左侧则是装有弓箭的弓囊。
▲产于14-16世纪的西藏盾牌
西藏军队装备的头盔款式多样,因为其风格受周边地区(例如蒙古、中国中原王朝和中东)的综合影响。大多头盔为铁质,也有以皮革为主体、镶嵌铁片,其中的精品往往用金银奢华地装饰着具有藏传佛教特色的符号。
▲1350-1450年间的西藏头盔,纹饰受中原王朝影响较大
▲14-16世纪的西藏头盔,具有较明显的蒙古风格
同亚洲多数地区一样,西藏也存在皮质盔甲。除了良好的保护性能以外,一些西藏皮甲装饰十分精美,点缀着金叶,抛光、染色,涂上虫漆,最终让皮甲外观上看起来更像是漆器。常见的皮质铠甲的形制包括头盔,札甲,以及一种特殊的保护左上臂的臂甲。
▲15-16世纪西藏的皮质前臂甲
早在十六或十七世纪,西藏就已经装备了皮质全套马铠。但现存的西藏马护具十分罕见,但其中精品的质量绝对不逊于任何西藏的皮质工艺品。西藏的马铠中,马头盔尤为精美。它受到了蒙古的一定影响,通常由皮革,铁片混合制成,并镶以铜边(有时甚至镶嵌金银)。它常常被作为马主人身份的象征。
▲15-17世纪的西藏马铠组件,包括护颈和胸甲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西藏马头盔,使用了金银进行装饰,做工极为细腻
除了札甲和皮质铠甲,西藏也使用锁子甲。锁子甲是一种坚固但非常柔韧的铠甲,由成千上万个连锁的铁环组成,从中亚到欧洲都有广泛运用。十七世纪后,锁子甲主要为全副武装的西藏骑兵使用。一般这样的骑兵还会戴着半球形的铁制头盔。锁子甲上用织带捆绑了四块圆形铁甲(西藏人称之为“四镜”,类似于“护心镜”),分别保护躯干前、后、侧方的要害部位。骑兵的标准武器包括火绳枪、长矛,以及弓箭。
▲18-19世纪一名西藏骑兵的全套装具
同中亚其他游牧民族相仿,马匹和骑术在西藏也是极受重视的。西藏发现的马鞍样式糅合了蒙古、中原和西藏自己的风格。马鞍的主体是一种木质结构,称为鞍架。这由四个基础部件构成:拱形的鞍头和鞍尾,由一对挡板连接,并以皮革系带紧密联联结。在大多数亚洲马鞍上,挡板前后都有似短桨一样的延伸,或说端板。骑手所坐的鞍头和鞍尾之间的部分,通常覆盖着一个有着两个或四个饰球的软垫。有的还会用上一套鞍毯,一张铺在马背上马鞍之下,一张在马鞍座位之上。
▲1400年左右的西藏马鞍
西藏马鞍极为杰出的部件是覆盖在鞍头、鞍尾和挡板上的金属板。虽然这金属板也加固了鞍架,但是它们的主要还是作为一种精致的装饰存在,并昭示骑者的阶级、地位以及身份。它们可以用铜合金或银制成,但最高级的是以凿刻镂空的铁制作,常以金银镶花,这就制出了一些西藏和汉藏铁工艺品中的精品。甚至我们通常容易忽视的小部件——马镫,西藏人也精益求精,一些马镫被雕上传说中神兽的形象,并用金银装饰。马勒也是如此,其中的佳品亦可极尽镂空雕刻之工,可堪比肩马鞍中的最佳技艺。
▲15-17世纪西藏的马勒和嚼口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马千 彭琴华,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板甲 46 32775 46 15287 0 0 2615 0 0:00:12 0:00:05 0:00:07 3023>山文甲 明光甲 欧洲骑士板甲 鳞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