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和下西洋是赔本赚吆喝?你真当朱元璋朱棣父子肯吃亏?

冷研作者团队 冷兵器研究所 2020-01-03


郑和下西洋经常被文官们攻击为劳命伤财,似乎大明坚持远洋政策就会国将不国一样。但郑和下西洋实际上是朱棣对老爹朝贡贸易的延续,朱元璋父子从来就不是冤大头,抡起坑人来,特朗普都拍马追不上,而郑和下西洋不过是继续老朱家的“坑人”外贸政策而已。



朱元璋的出身在历代开国皇帝中最屌丝,他老人家搞朝贡贸易可不是打肿脸充胖子,而是有暴利需要。朱元璋的朝贡贸易是中央政府垄断的不平等交换,中间的套路极多。朱元璋时代的朝贡使团不但带有贡品(要光是看这部分贡品和回赏,明朝是赔本的),还带有超过贡品价值十几倍的“附至货物”,明朝政府占便宜的地方就是“附至货物”贸易。朱元璋霸气地规定这些“附至货物”的六成中央政府包圆了“给价以偿之”,外邦使节、商人们就不用另外找销路了。如果外邦使节觉得明朝政府人傻钱多,那他才是很傻很天真,因为如何付账是朱元璋说了算。



朱元璋的付款方式是价格自己说了算,如何结算也是自己定义,是超级霸道的帝王买家。按照《大明会典》的记录明朝国内一斤铁的售价是50文钱,明朝付给朝贡使团的价格却是一斤铁3.5文钱;明朝国内一把普通大刀的价格是62.5文钱,日本进口倭刀的价格却被明朝硬性规定为37.5文钱;明朝国内一斤胡椒100文,而收购使团的胡椒价格是35文钱。朱元璋还特意规定买这些货物,货币只占一成,其他九成用绢或者其他实物抵扣。早年明朝中央政府给予的货币其实是官方比价的纸钞,完全没有贵金属储备金,老朱家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明朝政府抵扣的绢也非常“坑人”,国内售价250文到650文的一匹的绢,明朝政府愣是弄出了1250文的售价。使团购买了明朝货物,明朝政府都涨价了十几倍,明政府可特别规定使团买东西要么要真金白银香料付账,要么接受明朝官方的“坑孙子价”。朱元璋父子这么宰人外邦使者还是抢着上供,因为和中国贸易依旧有暴利。帖木儿很牛逼,他的儿子却为了给朱棣上供挨宰,心甘情愿当小弟、被朱棣教育家庭和睦(朱棣竟然教育人家要和侄子和平共处)。



靠着海外贸易洪武、永乐爷俩的库房内填满了贵金属和香料,不但能连续对草原、南方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还能在国内大兴土木,一点都没有赤字问题。就连明军士兵的实物工资也能让西方同行眼红地要死,老朱家有事没事就赏赐士兵胡椒几斤。



洪武十二年九月“赐在京役作军士胡椒各三斤,其在卫不役者各赐二斤”;洪武十三年夏“赐京卫军士胡椒各三斤”;二十九年三月“庚辰给京卫军士胡椒各一斤、苏木各三斤”.......在同时期的西方这是非常惊人的赏赐,这些赏赐足以让全欧洲的佣兵都哭着喊着到明朝改换门庭。



因为14世纪世纪初的法国君主查理四世,给王后留得遗产才是“胡椒6磅、13.5磅桂皮、3.5磅丁香、1.25磅番红花、半磅长胡椒”,也就比朱元璋一次赏给士兵的香料差不多。1431年英国牛津伯爵还把一磅胡椒和一头猪等价,吃饭还要仔细数胡椒。后世的明朝皇帝就没有朱元璋父子的精明,所以轻而易举地被官员忽悠了,中止了海外贸易探索。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明朝蒙古人有这三招攻破九边防线


英格兰童贞女王为何对荷兰下血本?



喜欢冷研的小伙伴们,微信又双叕改版了!为了避免以后找不到冷君,每天观看更多精彩内容,可以按以下步骤将冷兵器研究所置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