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关于戚继光和“戚家军”的事迹一直被广大历史爱好者所熟知,但是有个误传也流传下来,那就是戚继光军队的来源都是矿工。有些朋友会根据一些出版书籍来论证,不少人也认为戚继光被矿工之间的械斗所震撼,所以下决心在义乌招兵。那么戚继光为何会选择在义乌招兵,义乌兵到底是不是矿工,以及好的兵源应该是什么样呢?今天本文就来说说义乌为何成为戚继光眼中理想的兵源地。
一支强大的军队需要什么,装备,资金?如果没有好的兵源一切无从谈起。那么好的兵源有什么要求呢?冷兵器研究所之前写过关于辛弃疾对吴人的看法,结果许多读者拿义乌兵反驳。但是历史上义乌并不属于三吴地区。而且明代浙江有名的兵源地,除了义乌还有处州,台州还有绍兴。
关于义乌兵还有些误区,因为《纪效新书·总叙》的一句话:因其山矿之夫,素习争斗,遂以著名。许多人把戚继光在浙江招募的部队当成矿工。这是不对的。其实虽然戚继光招募的部队里有矿工,但是这些矿工其实大部分是处州人。因为义乌本身矿产不出名。根据清朝嘉庆年间的《义乌县志》卷四《民兵》载:旧志云:乌自秦设县以来,不闻以矿名。很明显,义乌是个贫矿区,民国之后也仅开采过氟石、褐煤。而关于那次让戚继光惊讶的械斗,根据笔者考证,其实是由于谣言,导致处州和永康的人过来开矿,而爆发的。
《义乌县志》的说法是“起自外邑之盐徒妄指构矿”。《民兵》后之《附·矿防》有这样的记载,永康盐商施文六,认为义乌县南五十里有八宝山,俗传以“保”为“宝”,以为有银矿。可其实没好矿,他最后还把命丢了。结合当地文献来看,那次械斗其实是陈大成父子带附近冯、陈、杨、王、宋几个宗族子弟三千人,击杀来自外地的盗矿者。有文献记录称:有王如龙者,为括徒中雄长,闻檄而率子弟出山。这个王如龙一般被认为是处州矿工首领。但是根据《横溪王氏宗谱》的记录,王如龙,生于嘉靖二年(1523)正月廿九,义乌田心人,字阳塘。这说明他也是上面提到这几个大姓的宗族首领之一。江南和岭南丘陵地区,因为地形原因,导致各个地方有大量的宗族。今天南方不少地方还有宗族祠堂。
所以到这里可以知道,戚继光招的兵其实是义乌一带的山民,而且这些士兵来自上面几个宗族。因为这次械斗,所以戚继光决心从义乌招兵。但是义乌是戚继光最理想的兵源地吗?这次械斗是戚继光决心在义乌招兵的唯一原因吗?前文中提过辛弃疾对三吴地区士兵评价不高。但是真的能代表南方军队不行吗?为何义乌兵能成就戚继光的传奇。
所以第二部分就来说说兵源,本文开头说了,明朝除了义乌,处州、台州、温州,还有绍兴都被认为是好兵源地。这些地方有个共性,因为地形原因,耕地少人多。根据记录,在洪武二十四年,义乌有28972户,143932口,田产8739顷。一个五口之家只能分得二十多亩土地,外加聚族而居,所以人口相对密度更大。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乡村宗族械斗非常多。甚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宗族械斗依然存在。所以这些地区组织性很强,不同于长三角平原地区的市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有军事作战经验的。这些山民因为当地经济原因,要么成团结队外出经商,比如过去的义乌“敲糖帮”,或者老老实实种地,所以性格强悍、相对朴实。晚唐五代时期,钱镠的八都兵其实也是从杭州周边找来的山民。看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会以为,不就是地少争夺资源总打架,所以凶悍吗?但是光是性格凶悍是不能成为强军的。
《纪效新书·总叙》:“浙江乡兵之称可用者初为处州,继而绍兴,继而义乌,继而台州”。这里的意思是处州兵征发最早,所以称为乡兵之初始。相对于被误传的义乌矿工,处州兵反而矿工多。明朝正统年间,就发生过叶宗留领导的矿工起义。《纪效新书·总叙》还这样说了:“何则处州为乡兵之始,因其山矿之夫,素习争斗,遂以著名。”而《纪效新书·总叙》对义乌士兵是这么评价的:“义乌之人,性杂于机诈勇锐之间,尤事血气,督之冲锋尚有懼心,在处兵之下。”说明处州兵强悍程度甚至强于义乌兵。但是后面马上说了处州兵的问题:“及其用之杀倭,不过仅一二胜而已,以后遇敌辄败。何也?”即开头打的还不错,后面就不行了。
戚继光的回答是:“盖处州兵性悍,生产山中尚守信义,如欲明日出战先询之以意,苟力不能敌即直告曰,不能也,如许我以必战,至期必不爽约,或胜或负定与寇兵相一接刃,但性情不相制胜负,惟有一战再之痿矣,气勇而不坚者也。”这里面的意思是,处州兵喜欢讲条件,能打就打,不能打咋说都不听,而且打的不顺就再不打了。
戚继光后面一段话点明了问题所在:“此兵著名之时,他兵尚未有闻……处州兵之初用时,正始达之泉也,将领不尚节制者,用其气而不蓄,虽一二胜蔫,气已浊矣,独未涸也。由是处兵之名著天下,无处不募处兵,而先浙次直次福建,皆处州兵矣。”也就是说,因为被频繁征发,所以时间一长,当地人就不得不为自己考虑,如果打胜的几率大,我就拼命打,如果没有获胜希望,那好办我就是不去。也就是说混成兵油子了。而义乌那个地方之前没有在那招兵的习惯,所以兵油子少。很明显,兵油子是个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大问题。这也是戚继光不喜欢从原来打了败仗的官军里,再吸收士兵的原因。
▲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形图
戚继光曾说,“义乌兵然一战之外,尤能再奋战一阵,之间尤能反戈。”因为本身不像处州兵被频繁征发,被打油了,所以韧性比处州兵好。但是因为朴实,导致义乌兵不听号令,“胜则直前不顾,终为所诈。”所以戚继光制定了严格的军规。对于戚继光来说,义乌兵虽然凶悍程度不如处州兵,但是本身就是白纸,升级潜力更大。而且戚继光从来不招光面油滑之人。
以上可以看出,戚继光对招兵的要求是既要强悍又要老实,除了处州和义乌外,戚继光又评价了温州和台州的兵:“以太守谭公之严,初集即有以摄其心,故在谭公用之而著绩。其人性与温州相类,在于虚实之间,著实鼓舞之,亦可用。”即听号令、老实,所以台州温州士兵也不错,所以可以达到四战四捷的成果。他们除非遇到特别顽强的敌人,一般来说,和义乌兵区别不大。
也就是说,凶悍程度是可以培养,武艺可以训练,但是服从性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戚继光认为绍兴兵认为弱于处州、丽水、台州、温州等地的士兵,倒不是因为绍兴人不能打。他是这样说的:“盖绍兴皆出于嵊县、诸暨、萧山,并沿海。此兵人性伶俐,心虽畏怯而门面可观,不分难易。”即性格太伶俐,自己的小算盘多,绍兴这一带在明清时期属于经济文化还算不错的地方,当地人无论读书经商都不错,绍兴师爷名满天下。所以这种地方的人比较机灵,而且会说话,智商情商都不错。其“诱贼守城,扎营辛苦之役,则能不避。”在没有危险的时候,让其干啥就干啥,不会像处州兵那样讲条件,而且各种脏活累坏也都干。但是真上战场,就是“驱之则前,见敌辄走;敌回又追,敌返又走。”,比处州兵更令人头疼。
所以戚继光练兵。“操治处(州)兵之法,在操其坚耐,而使之屡阵而不销其气。其操义乌之法,要破格恩威并称,必使其听节制,进退一如约束。不患其不强而患其不驯,不患其不胜而患其骄。其操台温之兵,又必加严一等。其操绍兴之兵,必须重令以劫其心,决令以立其信。操之能以短兵交刃,而后可用也。”也就是说,虽然处州兵看似最强,但是已经打油了。所以最终反而是义乌兵,因为具备耐力和可塑性的综合优势和巨大的后备人口优势,最终成就了浙兵的传奇。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主编原廓、作者双尾猫,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古拉姆骑兵:我能打了上千年,怎就成“太监奴隶”?
《清平乐》狄青下线,最大战绩是平小小广西叛乱?
喜欢冷研的小伙伴们,微信又双叕改版了!为了避免以后找不到冷君,每天观看更多精彩内容,可以按以下步骤将冷兵器研究所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