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何所
两千多年前暑湿的南方大地,亚洲象和华南虎依然在蔽日的森林里称霸,士大夫们服下剧毒的硫化汞妄图延年益寿,又把死后的不朽寄托在一种天然散发着香气的木材上。在中国,像楠木一样同时寄托着生和死的树木屈指可数。随处可见的植物由于两千余年无节制的利用变得稀有,只能为特权阶层享用,出身草根却最终和尊贵画上了等号。本文从东方和西方分别介绍溯源“楠木”。试图揭开这个为国人熟悉又陌生树木的神秘面纱。
“南方之木,故字从南” 《本草纲目》直白的解释了“楠”字,却写错了本源。“楠”字约在两晋时期出现之前,古人们一直在用“柟”和“楳”来描述这种植物。“荆州曰楳,杨州曰柟。”除去“柟“和”楳”的木字旁,“冉”的象形是柔软而下垂,形容毛发,描述了楠木叶片、嫩枝和花上的绒毛,“柟”字也常常简写做“枏”;而“某”的象形就是果实,“楳”又演变为“梅”,逐渐失去了楠的本义而代指今天的蔷薇科植物梅花。
“ 楠 , 大木也 , 可以为舟 , 可以为棺 。“吴中器具皆用之(楠木)”。楠木耐腐,这一特性使其在潮湿的南方脱颖而出,广泛的用于各种日常建筑和木制品中。而无节制、不可持续的利用当然给楠木带了灾难,唐宋时期大量的楠木被用于造船和建筑,到了明清更是变本加厉。加上气候逐渐变冷的影响,楠木从南方大地的郁郁成林,逐渐退缩到西南一禺的深山溪谷。随着种群数量的减少,开采楠木变的更加困难,成本也越来越高,到了清朝只有皇室才能买的起了,楠木也被冠上了“皇木”的称号,普通人再难以企及了。
故宫太和殿的宝座由楠木雕成,立柱本来由楠木制成,康熙年间火灾焚毁,由松木替换,图自维基百科,CC
而贯穿华夏文明的这样一种木材到底来自何种植物呢?《山海经》介绍“虖勺之山,其木多梓楠”,《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出楠梓”。再加上其广泛的用途,楠木应该曾经是南方常见的树木,魏晋时期的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作为最早的百科全书,描述了“楳树皮叶似豫樟,叶大如牛耳,一头尖,华赤黄,子青不可食”,即楠木和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相似,花赤黄色,果实绿色不可食用。《本草纲目》中也引述楠木的叶子“似豫章”、“经岁不凋,新陈相换”。果实“似丁香,色青,不可食”,树干“高者十余丈,巨者数十围,气甚芬芳”。
根据现代的植物学知识,由樟科和壳斗科树木占主导的森林本该是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原本面貌。壳斗科的木材是没有特殊气味的,古籍中又反复提到楠木和香樟的相似,楠木应该是一种樟科植物。可是作为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大科,《中国植物志》修订版中记载的中国原产的樟科植物就有23属400余种之多,种属之间的区别大多靠花和果实。要从古人的只言片语中考证楠木到底是哪种植物要远比说文解字困难的多。
樟科植物是中国南方森林中的常见树种,图中所有泛红的树冠都是润楠属(Machilus spp.)萌出的新芽
所幸除了流传下来的古籍,我们还有文物可以求助。由于不同木材的细胞组成和排列都遵循固定的特征,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也各有不同。因而考古学家能够凭借一系列物理化学指标的检测,大致分析出文物中木材的科属。棺木一直是楠木非常重要用途,考古学工作证实了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大量用于棺木的木材是来自楠属(Phoebe)和润楠属(Machilus)的植物——植物学的中文俗名系统有时也把楠属叫做桢楠属或雅楠属(台湾),将润楠属称为桢楠属(台湾)。
不管中文名怎样变化,这两个属都是亚洲热带亚热带独有的类群。樟科植物的分类十分困难,在外观上,两个属植物间的差别非常模糊,只是成熟果实上存留着的花被片形态略有不同。
楠属和润楠属的果实和种子,传统形态上楠属和润楠属的区别在于成熟果实楠属的宿存花被包紧果实(左)而润楠属反卷(右)
楠属和润楠属都来自于一个共同的分类单元——鳄梨族,这个族里包含了数个分布跨度很广,形态上却非常相似的属,这些属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划分界限困扰植物学家已久,得益于近年分子遗传研究的深入,鳄梨族内几个属间的关系才逐渐清晰,而一些之前依照形态特征应该归在楠属的植物,实际上却是润楠属的种类。连果实上花被的形态也不再作为两者区分的可靠依据。
润楠属的花和很多樟科植物一样,并不区分花瓣和花萼而统称为花被,花被在果实或存留或脱落,成为樟科重要的分类依据。
鳄梨族鳄梨属的鳄梨(Persea americana),有个我们更熟悉的名字牛油果,超市里的牛油果很少有图中这样花被片完整的个体,号主挑了半天才找到这一个,我们能够看到这个宿存的花被介于包紧和反卷之间,很多润楠属和楠属的植物都曾经被列在这个属。下。
楠属和润楠属靠花几乎无法区份,图中分别为小花润楠(M.minutiflora)和短序润楠(M.breviflora),前者花被包紧成熟果实(上上图中的左图其实就是小花润楠的果实),形态学上被划为楠属,但分子研究显示它实际上属于润楠属。
楠属的学名“Phoebe”直接来自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之一菲比(Phoebe),为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尼斯(Nees; Christian G.D. Nees von Esenbeck)最先描述。得益于最广为西方所知的樟科植物月桂(Laurel; Laurus nobilis,即烹饪时所用的香叶)在古希腊宗教和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樟科植物的学名中有很多神话的影子——尤其是和月桂相关的光明神阿波罗(Apollo)和月桂神达芙妮(Daphne),楠属也不例外。
尼斯不仅命名了楠属,也命名了近亲润楠属,但和高大上的月亮女神不同,润楠属的学名“Machilus”却来自于对印度尼西亚当地语言中 “果实(makelan/makilan)”的音译。这在号主看来,完全是尼斯对一位前辈的致敬。
在尼斯发表润楠属146年前的1690年,受雇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德国博物学家郎弗安斯(Georg E. Rumphius)在印度尼西亚的安汶岛上先后经历了双目失明、书房失火手稿焚毁、妻子和一个女儿死于海啸的不幸后,终于完成了他历经30年著成的《安汶岛植物》(Herbarium amboinense)。冠以“Machilus”名字的植物正是记载其中的1200余种植物之一。
郎弗安斯儿子给父亲的画像,图自维基百科,CC
故事本可以到此结束,但郎弗安斯的运气实在太差,先是运送手稿回欧洲的船被击沉,而后所幸保存的备份却因过于详细、可能影响到东印度公司的商业利益而被拒绝出版。郎弗安斯至死也未能见到其倾尽一生心血的著作付梓。
直到郎弗安斯过世34年后的1736年,东印度公司终于放手,荷兰植物学家伯曼(Johannes Burman)将七卷荷兰语的《安汶岛植物》翻译成拉丁文于1741年至1755年先后出版。在翻译期间,伯曼经常邀请一位来荷兰访问的瑞典后辈一同整理书稿,这个瑞典年轻人就是即将完善和推广生物科学命名法规的林奈。《安汶岛植物》中的大部分植物采用了类似林奈双名法的命名系统,即我们今天熟知的属名+种名的方式。由于林奈并不懂荷兰语,能够在出版前接触到伯曼的翻译稿无疑为林奈的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林奈对这本书相当欣赏,他在荷兰的这段时间内对《安汶岛植物》翻译稿中的植物和插图做了大量的笔记,这让他能够在《安汶岛植物》出版后很短的时间内,连出处都没有标(林奈拿到书时已经太晚来不及修改,随后的版本标注了来源),就把其中的很多物种都收录在了自己1753年第一版的《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中。
林奈所著的划时代的《植物种志》第一版封面,开放版权
而根据植物科学命名法规,《植物种志》第一版的出版标志着植物科学命名元年,所有1753以前发表的植物名称都是无效的,所以即使尼斯给润楠属重新取一个高大上的新学名也无妨,但他偏偏沿用了“Machilus”的名称。算是没有辜负郎弗安斯在赤道小岛上的半世飘摇。
后人临摹《安汶岛植物》中的润楠属植物,开放版权。但这个最早冠以“Machilus”之名的植物并不是润楠属的一员,所附的花果两幅樟科植物的插图是不是同一个物种也存在争议。花图可能是木姜子属的种类,果图则是台湾兰屿也有分布的莲桂属的腰果楠。
润楠属和楠属的学名被尼斯正式发表40年之后,东方的楠木终于第一次为西方植物学界所知。1876年英国商人达文波特(Arthur Davenport)在云南昭通考察时得知,该地是当时著名的楠木产区之一。而楠木的价值令他震惊,一块约2.5X0.4米大小的板材,卖到上海做棺木,最贵可以卖到200银毫。达文波特采集了标本寄回邱园,邱园植物标本馆的奥利弗(Daniel Oliver)对此非常感兴趣,随即在当年(1877)的邱园工作年报里专门提到了楠木在中国的价值,并提出了在印度开辟种植园和中国贸易的可能性,又在1880年将这份标本以楠木的音译“nanmu”为名发表,即为《中国植物志》中的滇楠 (P.nanmu)。
第一种为西方所知的楠木——滇楠(P.nanmu)发表时所附的线稿图,开放版权
但包括李树刚、韦发南和李锡文在内的几位前辈在编纂《中国植物志》时并没有机会去英国查看模式标本,因而根据文献描述将产自云南和西藏的相似标本定为了“滇楠”。改革开放后,李树刚和韦发南终于看到邱园保存的模式标本时,却大吃一惊地发现这份标本实际上是三种不同植物的拼凑,唯一有花的枝条,也就是奥利弗1880年用来命名滇楠的模式标本,不仅和植物志中的“滇楠”并不相同,甚至都不是楠属,而和在1945年被命名为润楠(M.pingii)的润楠属植物是同种。
这样一来,李树刚和韦发南把原来植物志中的所谓“滇楠”作为一个全新的物种白背楠( P.glaucifolia)于1988年发表。至于“nanmu”的归宿,由于命名的先后规则,nanmu 取代了pingii成为了润楠的学名,“nanmu”也从楠属移到了润楠属,这也是2008年《中国植物志》修订版中滇楠这个中文俗名不再出现的原因,这个年代并不遥远的“楠木”也让我们更加确信了至少在清末,楠属和润楠属植物都是可以作为楠木使用的
除了润楠(M.nanmu),《中国植物志》里叫“楠木”的植物还有一种。即是楠木(P. zhennan),这个种是楠木的(至少是现代汉语字典里的)官方解释,仅分布于四川、湖北和贵州,这个种的直到1979年才由李树刚和韦发南第一次描述命名。由于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由楠木制成的棺木在四川一带出土,考虑到彼时楠木资源应该很多,古人可能更倾向于就地取材,这个巴蜀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楠属植物就冠以了“楠木”的名称。
尽管植物学上我们对楠木的了解越来越清晰,但楠木作为木材本身,随着木结构建筑的衰落和土葬的取消,似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过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文玩界对楠木的热情又突然升温。楠属和润楠属木材中纹理独特的被挑选称为“金丝楠木” ,家具和饰品纷纷以之为噱头宣传,云此为“皇木”极享尊贵,坐地起价。但随着人们的消费日趋理性,人工种植园和苗圃的大量供应,连对“金丝楠”的热情也逐渐淡去,两千多年的利用之后原本草根的楠木正在逐渐回归南方森林常见阔叶树种的本源。
樟科植物由于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分布广泛成为了人类利用最早和最广的植物类群之一,接下来的坑里,号主会陆续围绕樟科中比楠更加平民化的樟和桂,介绍樟科这个亚洲热带森林中常见的植物类群和相关八卦,希望不会遥遥无期。
参考文献和更多阅读: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李锡文, 李树刚, 韦发南, & 韦裕宗. (1979). 中国樟科植物志资料 (三). 植物分类学报,17:45-72
林鸿荣. (1988). 古代的楠木及其分布变迁. 四川林业科技, 9(4), 48-58.
李树刚, & 韦发南. (1988). 楠木名称考订. 广西植物, 8(4), 297-300.
韦发南, & 唐赛春. (2006). 关于樟科润楠属和鳄梨属的分类界线问题. 植物分类学报 44 (4): 437-442.
李朗, 李捷, & 李锡文. (2011). 国产樟科楠属五种植物之分类修订.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33(2), 157-160.
何林. (2015). 江苏地区考古木材鉴定分析 (硕士毕业论文, 南京林业大学).
Davenport, A (1877) Upon the trading capabilities of the country traversed by the Yunnan Mission. Presented to both Houses of Parliament by command of Her Majesty.
Oliver, D (1877) Report on the Progress and Condition of the Royal Gardens at Kew, (1877), pp. 3- 33
Oliver, D (1880).in Icones plantarum or figures, with brief descriptive characters and remarks, of new or rare plants, selected from the author's herbarium.14,1316.
Christian G. D.N. von Esenbeck (1836) Systema Laurinarum, p. 98
Li, L., Li, J., Rohwer, J. G., Werff, H., Wang, Z. H., & Li, H. W. (2011). 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Persea group (Lauraceae) and its biogeographic implications on the evolution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mphi‐Pacific disjunc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98(9), 1520-1536.
Baas, P., & Veldkamp, J. F. (2014). Dutch pre-colonial botany and Rumphius's Ambonese Herbal. Allertonia, 9-19. Merrill, E. D., Robinson, C. B., & Rumpf, G. E. (1917). interpretation of Rumphius's Herbarium Amboinense.
热带生态学
热带亚洲的
生态学思考|游记随笔|物种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片遵循知识共享协议(CC),可自由进行包括商业用途的更改和使用,但使用时必须利用相同的协议进行共享。而公共领域图片并不受任何限制。文字和其余图片均为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其它形式的转载请主页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