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沉痛哀悼,致敬缅怀揭西伟大慈善家李志明先生,享寿积闰107岁!

2017-02-20 精彩五云

揭西伟大的慈善家,马来西亚河婆联合总会第一任会长,河总名誉会长,砂拉越河婆同乡会第一任会长,名誉会长兼古晋宝光集团创办人拿督李志明于2017年15日6时40分在婆罗洲医药中心与世长辞,享寿积闰107岁。

李老前辈将于2月19日(星期日)早上9时30分由丧居三山花园门牌83号举行公祭仪式,并将安葬长眠于十四哩客属义山。

李志明先生又名李景春,1916年农历正月十一生于揭西灰寨新图。他13岁下海从商,20世纪50年代初到南洋谋生,经多年艰苦奋斗,终成工商巨擘。李志明先生创业有成后,长期热心公益,造福社会,大力支持文教福利事业。先后捐资2600多万元,在家乡兴建道路、医院、学校以及其它公益事业;2005年,再次捐款300多万元,在揭西县城兴建文学艺术中心。他的赤子情怀,受到家乡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先后被揭西县人民政府授予“银山奖章”,被揭阳市人民政府授予“玉质钥匙”、“金钥匙”,并授予“揭阳市荣誉市民”称号,被誉为大慈善家。

李志明(李景春)先生的一生

      拿督李志明,1916年生于揭西县灰寨镇新图村。又名李景笑、李景春。13岁辍学从商,18岁时成了名震潮汕的小糖王,后改做海盐生意,解放前夕到香港卖西药、炒黄金,积累了一定资本。韩战时期到马来西亚种胡椒,办砖瓦场、金庄、石料场,搞房地产,创立宝光机构,为马来西亚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并大力捐助社会公益事业,捐款综述已经超过马币一千万元。他的贡献受到肯定,荣膺拿督勋衔。
      拿督李志明对灰寨感情真挚,永不忘记自己的胞衣迹,先后捐输巨款在当地推动卫生、文化、教育等公益事业发展,被揭阳市政府授予“揭阳市荣誉市民”称号,被揭西县政府授予“银山奖”、“金山奖”金匾,2009年1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揭阳市慈善莲花奖”荣誉称号。
  李志明先生发财不忘社会公益,他干60年代便参加当地社会工作。先后担任过古晋中华总商会副会长,砂朥越陇西公会会长,砂朥越河婆同乡会首任会长和全马河联值年主席。除此,他还兼任砂朥越州广东会馆、客属会馆、企业公会、云南善堂、同习善堂、博爱协会、华文作家协会等请多机构的名誉顾问、主席等职务,深获各侨界和乡贤的拥戴。

十八岁成潮汕糖王
  李志明6岁那年,就奉父母之命到哥哥在揭西县南山圩开的李顺兴杂货铺帮忙。稍长,哥嫂外出,就顶替哥哥看店。9岁进入南山圩道南学校读书,由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颇得校长李仲侯喜爱,为他改名李景春。四年级时,学校因故停办,不得不辍学,那年他仅13岁。辍学后,他先在哥哥店里帮忙,后来眼看复学无望,索性从商,炒一些花生到棉湖、河婆圩上摆地摊。
  两年后,李景春看到哥哥喜欢赌博,很是痛心,冲着哥哥吼道:“做人得有大志气!要赌,就要赌事业!”参赌的哥哥在弟弟的带动下,弃赌归正,和弟弟着手谋划做大事业。因无本钱,李景春说服村里掌管关公会资金的文到叔公,借出300元作资本。他从河婆置办了大批白米、黄豆、火水、花生油、肥料运回南山,然后又以南山商铺作中转,把潮汕地区的特产运往兴宁、梅县地区,又把兴宁、梅县的山货运往潮汕,生意很快就做大了。
  南山、灰寨一带当时大量种植甘蔗,他看中了蔗农对肥料的需求,大量进购肥料,又以赊账的方式供应给蔗农,即蔗农先在李顺兴商铺拿肥料,所需款项秋后以糖漏抵折,这样蔗农不用拿现钱买肥料,又为蔗糖找到了销路,李景春则卖出了肥料又订购了原糖。李景春兄弟真诚守信,周边蔗农都愿与他们交易,到秋后折抵的糖漏一瓮一瓮地堆满了店前店后,他们把糖运往揭阳、曲溪、汕头销售。后来他发现出售糖漏比出售砂糖价钱相差太大,原来糖漏只是蔗农粗加工的一种液态原糖,用大瓮装着,它还可以深加工为红砂糖和白砂糖,加工后价格大幅提高。于是,他请来师傅自设加工厂,把大批糖漏加工成砂糖囤积起来,价钱与周边城镇保持一致,逐渐掌握了蔗糖销售的主动权。
  李景春做生意十分注意市场行情的变化,一次,他经过曲溪,刻意在曲溪码头等汕头开来的船泊岸。他从熟识的客人口中得知汕头蔗糖紧张,有暴涨趋势,便马上骑单车赶近百里路程回到家,这时已是晚上10点多。第二天一早,兄弟俩分头出发,赶在天亮后到农户家中,收购糖漏。由于他们的价钱有吸引力,蔗农们都纷纷把糖漏卖给他们。等其他同行得知消息后派员四下收购时,所到之处的糖瓮上都标上了“顺兴”二字。这一次李顺兴商铺购进近30万斤蔗糖,李景春完全掌握了潮汕的蔗糖销售价格大权。
  经此一役,李景春认识了在商海中掌握准确信息的重要性。从此,李景春在商界名声大噪,被同行公认为天才商贾,并送了一个雅号“糖王”,其实,李景春那年只有18岁。

另辟蹊径兴梅贩盐
  李景春正和兄长在商海中奋力搏击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了。不久日寇占领了汕头,蔗糖生意无法做往汕头了。李景春不甘心坐困南山,他冒着危险把蔗糖往北运往兴宁、梅县等地,又从兴宁、梅县购进桐油、黄豆、大米运回河婆销售,硬是在战乱中开辟了另一线商机。
  随着日寇侵略的不断深入,糖的生意也越来越难做,而内地海盐的供应也因日寇的入侵而中断,原先由汕头经揭阳、丰顺到梅县的食盐商路不通了,导致内地食盐供应紧缺。此时,正在兴梅做糖生意拼命维持经营的李景春,又看到了一线商机。他想,能不能突破日寇封锁,从海陆丰进盐销往内地呢?他到海陆丰考察了一番,觉得可行,决定改艰难维持的糖生意为经营食盐的生意。
  跟兄长商量后,他决定把全部资金转移过去,在陆丰县城马街创设了广兴隆盐行,在海丰和汕尾设立分号,大量收购当地盐田的海盐,通过陆河水路运到河田赤花径起岸打包,再雇挑夫把盐挑到安流、兴宁、梅县,再销往江西各地。当时的食盐已成急需商品,李景春突破日军封锁,把食盐运到内地,很快解决了民众生活难题,生意做得很好,不久就成了兴梅地区的最大食盐供应商。
  1943年,本已遭受战火之灾的潮汕地区,又迎来有史以来罕见的天灾。当地足有一年多未下雨,田野里颗粒无收,山野上草木枯黄,随之而来的是饥荒,逃荒要饭的到处都是。再随之而来又是一场瘟疫流行,民不聊生,盗贼四起。李景春在这场天灾人祸中亦不能幸免,他投下所有资金,购进200多船盐,由船夫和员工押运往河田,结果在途中被抢劫一空。这一次他血本无归,一下子就从一个富商变成赤贫。接着,他的母亲和大儿子又相继去世,生意再也撑不下去了,他不得不收拾东西,带着一家八口,回到了灰寨新图村务农,以图东山再起。
  他的生意被战火和天灾摧毁后,靠几亩薄田很难维持生计,常常陷入困顿之中。好不容易抗战胜利,国内接着又是内战。李景春再也无法苦撑下去,决定卖掉祖田,偿还债务,然后像许多人一样到南洋去讨生活。
地产造就古晋辉煌 
      1948年8月,李景春来到了香港,寻找创业机会。
      刚到香港,开始时推销西药,挣了一点钱,后又与朋友一起炒卖黄金,为远行南洋筹得了一笔资金。他要重振旗鼓,东山再起。三国时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名句,于是,他把名字李景春改成了李志明,来表明自己决心再创新业绩的志向。
  1951年初,李志明终于来到南洋。当时韩战打得正酣,胡椒因之价格飞涨,市场前景看好,河婆籍的椒农都因此发了一笔财。李志明十分羡慕,决定效法同乡,在晋连路卅五哩置地种椒。但万没想到的是,到了3年后胡椒的收获期,韩战结束,椒价跌至低谷,此时,晋连路的椒园又像瘟疫一样染上了腐根症,几千株胡椒相继枯死,来到南洋的首项投资就以失败告终。
  古晋因胡椒赚到钱的许多同乡,纷纷置店做生意。李志明也决定重新做回自己的老本行,他把椒园赠给族亲,与李景色等人在印度街60号合资开设南光金庄,经营金银饰品和汇兑生意。与合伙人一起打拼,金庄生意蒸蒸日上,有声有色。
  几年间,李志明摸熟了古晋的情况。他觉得砂捞越在组成大马来西亚独立后,经济将有长足发展,工商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城市就要扩大,城市房产业一定会发展起来,要赶在房屋地产业开跑之前购置土地。于是,他把金庄分红的闲钱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古晋市边的地产,后来他买的土地让他投资房地产业赚得盆满钵满,成就了他数以亿计的身家财富。
  大兴土木搞城市建设必将用到大量石材。1962年,他把多年来赚得的资金全部投出去购买朋尼逊路一座400多依甲的石山,创立了宝光石厂,开始了宝光机构创业的第一步。为提高竞争力,争取古晋建筑商的订单,李志明想方设法拉拢顾客,添置卡车,成立运输车队,务求用最短的时间送货上门。他还竭力开拓外地市场,并把市场延伸到汶莱和沙巴。为了远地市场运输方便,他又斥资在朋岭修建私家码头,购置多艘铁船,这样销售网络建立起来了,整个系统就不受制于人了。1968年,李志明不惜巨资购进大型机械,把石厂的产量提高到日产1000吨以上。随着需求的扩大,1973年,李志明再添置更大型机械,把石厂的日产量提高到4000吨。不断扩充与提升石厂内的机械设备,使宝光石厂成为了砂捞越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石厂。
  1964年,李志明又成立了宝荣瓦厂。此前,李志明已与人合伙成立了建筑公司,所用瓦片都是从新加坡进口,价钱高,运输不便,耗损又大。宝荣瓦厂投产后,瓦片质量不过关,出现漏水现象。李志明决定亲赴新加坡取经。新加坡方面得知他的身份和到访目的后,都谢绝他入厂。正当他徘徊街头,要无功而返时,遇到了熟人,熟人邀请在瓦厂工作的一个朋友到酒店喝酒,叙旧谈心,瓦厂朋友听后略作指点,李志明便了然于心,回去后如法试制,终于解决难题,瓦片迅速走向市场,并在砂捞越独领风骚。
  李志明在熟悉了珠宝首饰业务后,从南光金庄退出,于1966年在印度街11号购置店屋,独资开设宝光金庄。由于经营得法,宝光业绩节节上升,很快跻身古晋市内知名的珠宝行。又由于李志明在商场上的卓越信誉,不但得到珠宝供货商的信赖,而且赢得了客户和乡间农户的充分信任。农民卖完土产后,钱放在家里不放心,放到银行又看到银行没有什么产业,怕靠不住;而宝光不同,除了有金光耀眼的满屋首饰外,还有值得信赖的李志明,人们纷纷把宝光金庄当成他们寄放现款的无牌银行,只要用钱,到宝光就可如数领回,又方便又快捷。大量免息资金存放在宝光,无疑为李志明资金周转和投资提供了方便。李志明常心存感恩地说: “我做生意不用太多本钱,人家会把钱免息寄存在我这里,这就等于拿钱给我做生意。”
  李志明的亿万家财主要来自于房地产业。本钱足,眼光利,气魄大,信誉佳,是他在房地产市场上所向披靡的保证。上世纪50年代购置的大量地产,既体现了他独到的眼光,又积累了无限资本,为他早年赚的钱起了保值增值的作用。以后发展房地产,他就不用再贷款买地,而又获得了最好地皮。以他在实淡宾买的百多依甲土地为例,50年代每依甲(1依甲相当于6亩)单价只有300多元,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涨到十几万令吉、甚至百万令吉(1令吉约等于2元人民币)。买卖地产是李志明最热衷也是他最拿手的生意,他认为世上的人会增加,而土地却不会扩大,只要地点和价格合理,他都会买进。李志明做地产,不用到处去打探信息,很多掮客会帮他穿针引线,众多急于套现的地主也会主动上门,低价求李志明买他们的地块。李志明的地产不仅做长线以保价与待价,之外他还是古晋大型房产发展商,他成立了光明实业有限公司,推出了宝光村、宝明村等大型住宅区,昂首进军房产市场。

感恩乡梓回报至上
  李志明宝光机构旗下公司众多,为他赢得了巨额财富。但他却是一个节俭持家的人,他修建了那么多房子,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自己却长期居住在装修一般的套房里。珍馐美宴见过千千万,但他却滴酒不沾,平时吃穿用度都很普通,而对社会公益、慈善、文化教育事业却古道热肠,豪气万丈,一掷千金。本着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理念,40多年来,他所捐出的款项已达数千万令吉。
  李志明德高望重,一直被同乡推举为各类社团的领导,成为华人领袖。他捐出大量金钱,为各类社团置办会所。而在扶贫助学设立教育基金方面最让人称颂。只要有学校求捐,他必鼎力相助。从1965年起,李志明在古晋的中华第一中学设立优良成绩奖励金,40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1996年捐资100万令吉在古晋中华中学设立宝光机构奖助学基金,捐数十万建石角民立中学大礼堂,捐资设立李志明大学贷款基金,帮助客属子弟就学。由于对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2002年9月中旬,砂捞越州封赐李志明为拿督。
  李志明离乡几十年,对家乡有魂牵梦绕的牵挂。60年代得知家乡饥荒,他即从新加坡买了大量的大米、面粉、食油、化肥等运回,接济乡亲们渡过难关。 80年代,在灰寨中学捐建怀乡阁教学楼,90年代再捐建一座教学楼和校门。1996年捐资150万元在该校设立奖学基金。捐建新图小学教学楼,并给灰寨其他学校也予捐助。原灰寨医院极其简陋,1988年李志明又捐资200多万元兴建医院4栋大楼,捐助大量医疗设备,捐10万元设立医务人员培训基金,并取名为开都纪念医院。对家乡的文化事业,李志明也热心捐助。2003年,李志明大力捐助建设了灰寨侨联大厦,2005年,李志明再捐资300万元人民币,建设拿督李志明文学艺术中心,还捐巨资建设灰寨中学李志明大礼堂。至今他在故乡的捐资已近3000万元人民币。

李志明先生向灰中校长移交兴建礼堂支票

李志明先生参加灰寨中大礼堂

揭阳市揭西县领导陪同李志明先生参加灰中礼堂竣工典礼合影

灰寨中学的志明大礼堂

李志明先生捐建的:灰寨开都纪念医院

灰寨侨联大厦

位于河婆的李志明文学艺术中心大厦

位于灰寨政府内的灰寨志明农业综合大楼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百岁高龄,无量功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此祝愿李志明先生往生极乐,世享福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