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何泽慧“四分裂”发现69周年研讨会

2016-05-17 丁晨 科学家



 

编者按

    她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她年轻时在法国的居里实验室发现了铀核的四分裂现象。让我们共同追忆她的科技人生……


       2015年11月22日,初冬的北京下了中雪,低温和潮湿的空气给人感觉少有的清新。 我两天前从日本开完会绕道北京探家,刚好陪父亲参加了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纪念会。作为晚辈科学工作者,我的所见所感很多。

       纪念会的全名是 “著名的科学家,杰出的核发现/纪念  “四分裂” 发现69周年研讨会暨 《何泽慧传》《何泽慧文集与纪念文集》 新书发布会”。举办单位是核物理和宇宙射线的国内主要研究院校所和山西教育出版社。



父亲丁声耀和众多当年大学毕业生一起分入401所二室工作,与何泽慧是同事(父亲1972至84任二室副主任)。父亲曾说二室出了两个院士,何泽慧和张焕桥。以他们为代表的是大批出色的科学家,他们工作“涵盖中子物理、反应堆、加速器、电磁分离、探测器、电子学等”。书中提到不少我从小熟悉的人名,同学朋友的父母,但以前不知道的工作:戴传曾、张焕桥、叶春堂等建造的晶体谱仪;项志遴、王乃彦、牛世文、丁光宁等发明的慢中子机械选择器谱仪(0.001—1keV);黄胜年、王豫生、叶宗坦等的裂变中子数和分布测量;王大海、卢涵林等的活化法;顾一潘等的纳秒快中子谱仪,“从无到有,为中子物理的研究建立了实验技术,开创了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的基础研究”。(《文集》第67页)

会上先是主办单位发言,包括中国原子能院(前原子能所)柳卫平谈到现在核快堆拔地而起。在高能所她的前学生讲老师是“有情怀的科学家”,是爱国情怀和学术情怀,回忆他们高空气球实验时,计算机不工作,何泽慧过来对他们说“科学实验容忍失败”,立即转身责备中科院领导为了省钱没有给年轻人配备备用计算机。

和别人发言不同,张焕桥用投影片作了关于三分裂和四分裂的学术报告。从科学问题、实验设计实现、结果到数据分析。三分裂的概率是1:300,大三分裂角度是:较重碎片174度,轻粒子与次重粒子85度。何泽慧设计实验证明3个碎片同时发射。1946年11月22日,她扫描胶片发现四分裂,其概率为2x10E-4(与二分裂比)。张列举了该发现的科学意义,是揭示裂变新模式,反应复杂性和多样性,为研究裂变断电特性提供了独特的探针。何泽慧认为,新发现是实验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且“只要细心工作,总是有发现的”。




青年时期的何泽慧


何泽慧和钱三强的儿子钱思进最后代表家人发言表示感谢,感谢到原子能所,讲到母亲在那里贡献了24年的最好年华,不度哽咽停顿不能继续。最后他纠正了一些不合事实的传言,何泽慧不是中国第一个女物理博士,还有某作者写的三部传记,编造事实加了很多何泽慧没有的工作和言论。网上有些人认为何泽慧比某某更应得诺贝尔奖,钱思进认为从科学贡献上讲这个观点没有依据。

在何泽惠等先辈建立的科研院所,一代代年轻人走上科研岗位,他们的子女在家属区和当地学校成长起来。我出生在原子能所单位医院,从401小学上到401中学,在父母和众多叔叔阿姨们的影响且鼓励支持下走上科研道路,在美国某私立研究型大学从事教研15年至今。我和兄长以及我们的同学都是是新中国科研从播种发芽到现在根深叶茂的一部分,通过父母和原子能所,我感到与在座的各位前辈一脉相承,血肉相连。

追根溯源,前辈科学家的精神是什么?钱三强说:“科学界最重要的好传统就是学术与道德的统一。……热爱祖国,关心人类的前途等,这些就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工作者的基本品质。”(《文集》第71页)




1947年,何泽慧与丈夫钱三强摄于巴黎


1936年,何泽慧22岁,去南京、上海进行毕业参观,火车上看到日本人和替日本人做事的韩国人对中国人非常粗暴无礼,不让中国人入座,从北平一直站到南京。因此留学时毅然选择了弹道学。当时她只有一个念头: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何泽慧传》第219页)

1940年,何泽慧德国博士毕业后在西门子公司实验室工作,见到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西门子驻华主管拉贝,看到他收集的日军暴行照片,“悲愤交集,怒不可遏,痛下决心,一定要报效祖国。”(《文集》第65页)“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美国总统杜鲁门……回答会不会使用原子弹这个问题时,含糊其辞地说:‘要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力。’……把能够运载原子弹的B-29轰炸机调到冲绳。美国的核讹诈,激起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坚决反对。……(钱三强导师)约里奥·居里约见(即将毕业回国的杨承宗)一边在空中挥舞着左臂,一边慷慨激昂地大声说:‘你回去转告毛泽东,你们要保卫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要有原子弹。’”(《何泽慧传》第41页)



1936清华毕业照(前排右2为何泽慧)



 中国百年磨难已是历史,建国 70 年之后,今天的中国强大富足。我以中国面孔,中国名字,中国护照,在美国居住 20 多年,多次访问欧洲。此行首次到日本,看到的是对中国的友好、尊重和钦佩,受到的是礼遇和特别照顾。在日本时,我和开会的法国朋友讨论两周前巴黎恐怖袭击,他说他们总统的讲话和当初小布什在911后的讲话如出一辙,他很担心法国政府会因为反恐重复美国的内政外交错误。会议的召集人之一是我的德国好友,他自豪的告诉我,德国政府一年收留了130万叙利亚难民。今天的科学环境和世界问题,与何泽慧以及我父母工作的时候,不再一样。我一直在想,从他们那里继承的,应该是什么?






巴黎恐怖袭击之后,我在同学微信群讨论时引用了法国作家加缪的话。那是 1943年,法国还在德国的占领中,加缪写给一位德国友人,“我们双手干干净净走进这场战争,这是受害者的纯洁;我们双手干干净净走出这场战争,是反对非正义而胜利的纯洁 …… 我们的胜利来自失败,来自漫长的,使我们找回理智的道路,来自饱受非正义的痛苦,来自我们痛苦中学到的教训 …… 我们懂得了,精神根本无法与刀剑对抗,但精神加上利剑则会永远胜过剑拔弩张的武器。肯定正义在我们这里之后,我们会拿起刀剑 …… 我从未相信真理本身有多大力量,但同等情况下,真理会胜过谎言。”(《加缪评论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73-174页)

与其要非正义,宁愿承受苦难,这就是先辈和父辈所恪守践行的。他们这么做,就是让我们后辈得以顺利幸福成长。思前想后,我认为这正是后辈要继承传扬的,是科学的诚实和科学家的正义职责。我们手中的科技,必须是为正义而秉持的利剑。爱科学胜于爱荣华富贵,胜于爱自己,胜于爱自己的国家;同样还要做到的,是爱正义胜于爱科学。中国科学起步晚,她的科学家们,没有做帮凶去武力侵略别的国家,没有掠夺邻国资源土地杀戮平民。正如加缪所说的,有干干净净的双手。前辈的华人科学家有受害者的苦难和纯洁,因为他们的努力使得我们后辈远离苦难和凌辱,但是我们面前的挑战并不简单,我们是否能保持双手的纯洁,用科学弘扬正义,理性战胜私利,真话取代谎言?



高能所院士合影


       纪念报告后是午餐,之后乘大旅行车回到位于京郊房山的原子能院,车上在座的有书中回忆文章的作者,有父亲的同学,有我同学的父母,其他都是父母当年原子能院同事。在路上我有机会请他们在我的《文集》书上签字,留作宝贵纪念。



作者简介


    丁晨(Ding, Chen), 美国私立罗彻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计算机系教授。国内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职麻省理工和微软研究院。主要研究局部性理论和优化,国际交流包括CCF前沿学科讲座,中国高算会,计算所和中科大龙星课程和欧盟ACACES夏季学校。



 本文刊登在《今日科苑》杂志2016年1月刊《大家》栏目。


   《今日科苑》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社会性科技期刊。致力于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作用,搭建老科技工作者与青年科技工作者联系沟通的平台、老科技工作者向青年科技工作者传授做人做事做科研经验的平台、老科技工作者培养扶持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平台。


投稿、转载或法律相关事宜请邮件联系

  邮箱:kxjbjb@126.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微信号:kexuejia2016






推  荐

中国老科协微信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微信号:zglkx2015102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