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随笔】音乐治疗是什么

2016-06-06 胡文佳 科学家

撰文 |胡文佳(上海大学学生)

我相信很多人肯定对“音乐治疗”这一词汇不仅很陌生,且第一个反应是怀疑。音乐真的可以治疗疾病嘛?那样的话,每个人都不用去医院看病只需要在家选择性听音乐?

“音乐治疗”从字面上看,是利用音乐去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包括重建、维持及促进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目前音乐治疗在美国、加拿大及澳洲等国家隶属于辅助医疗部门,与物理治疗地位等同。

在古代,人们就认识到音乐与疾病治疗有一定的相关性。我国古籍《群经音辨》中有“乐,治也”之语,说明音乐在当时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公元五世纪,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认为音乐“有用于医疗心中忧郁和内心病症的旋律”,并称之为“音乐医学”和音乐的净化作用。

1944年和1946年,美国的密执根大学和肯萨斯大学先后建立了专门的音乐治疗课程来训练专门的音乐治疗师,于是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诞生了。1950年,在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音乐治疗学的国家协会,专门探讨、推广音乐疗法,并出版论文集及学术刊物。

现在,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音乐治疗已成为一门成熟完整的边缘学科,已经确立的临床治疗方法多达上百种,并形成了众多的理论流派。目前美国有大约4000多个国家注册的音乐治疗师在精神病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医院、儿童医院、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种心理诊所工作。在我国,现有200多家单位开展了音乐治疗,包括综合性医院、社区医院、精神病院、心理医院、心理咨询中心、疗养院、康复中心、儿童特殊教育中心等单位。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治疗师,受不同的文化、历史、经济、政治、医疗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上各国专家开展音乐治疗的领域及治疗方法的不同,所以产生了不一致的定义。美国较权威的定义是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治疗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音乐治疗师针对个人的特殊情况制定音乐治疗计划,利用各类音乐活动如歌咏、乐器弹奏、节奏训练、音乐游戏、音乐聆听及即兴弹奏等,配合心理学的运用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士。

      这种治疗手法有科学依据吗?

音乐是由不同性质的谐振组成的一种特殊的振动。音乐可以与人体的心率、血压、呼吸、脉搏的固有频率产生物理上的共振。因此,不同的音乐会产生不同的共振,从而产生不同的身体感受,继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大量研究表明,主导音乐活动的主要是大脑右半球,而人的许多情绪和行为也在右半球控制之下。音乐的交流、传递,能沟通人的内心世界,从而调节情绪和行为,这是音乐治疗的主要原理。音乐疗法与心理疗法的相同点在于,必须要以医患关系和谐融洽为前提,医患之间可以无阻碍地交流和表达情感。音乐疗法与心理疗法的不同点在于,音乐疗法主要影响右脑,心理疗法主要影响左脑。因此,音乐疗法得以绕过语言的稽查,而直接抵达精神的深处,促进潜意识的释放。从生理学上看,可以将音乐疗法视为一种特殊的条件反射。

实际应用中,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治疗过程,从前期对患者的评估到治疗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再到最后和疗效的评价与分析,这一过程都是严密的、科学的系统干预过程;通过运用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来作为治疗手段,例如音乐聆听、音乐演唱、音乐演奏、音乐创作等活动来对疾病进行干预从而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  ◆  ◆  ◆  ◆  

虽然音乐治疗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但是现如今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和临床实验案例还是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音乐治疗机制的方面,具体概括如下:

1

通过音乐来刺激某些影响大脑的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改善大脑皮层功能;

2

音乐可以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主管人脑情绪的中枢,从而对人的情绪进行双向调节,所以也能帮助治疗某些心身疾病;

3

大脑听觉中枢与痛觉中枢同在大脑颞叶,音乐刺激听觉中枢对疼痛有交互抑制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垂体脑啡肽的浓度,从而抑制疼痛,对疼痛进行干预;

4

音乐能改善大脑功能,协调大脑左右半球,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可以改善智力障碍儿童的能力,应用于特殊教育以及自闭症儿童的教育;

5

心理学研究表示,音乐可以影响人格,音乐包容了人的情感各个方面,可以有效地铸造人格;音乐可以超越意识直接作用于潜意识,因而在心理治疗中有特殊功效,有助于协调身心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临床上音乐治疗主要应用在疼痛干预、自闭症儿童治疗、儿童心理治疗、老年痴呆、精神病、语言障碍、情感障碍、癌症、临终关怀等。

◆  ◆  ◆  ◆  ◆  

音乐治疗被认为是治疗自闭症(自闭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严重的精神疾病,属于广泛性发展障碍)儿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几乎所有的自闭症文献都强调了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针对性,在我国,最常采用医学治疗和教育治疗两种方法。其症状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障碍、社会交流障碍、认知障碍、感知觉障碍四方面。许多研究支持了音乐刺激物或音乐治疗方法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疗效。参考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高天和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王冰用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对自闭症儿童的个案研究发现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在两名自闭症儿童上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尤其是在改善交流性语言反应、集中注意力、听从指令、肢体接触、参与活动、目光对视这几项上都有显著的效果,这些对改善被试者的社会交往能力都有相当大的意义。研究通过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语言交流技能练习、乐器演奏、肢体运动这三种方式,采用单一系统的研究方法,对两个被试者采取15周(1次/周,每次45分钟)的音乐治疗并且做出个案报告。在乐器演奏的过程中,能让患儿体验集体参与的意识,从而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研究者通过训练被试者念儿歌、演唱简单的歌曲来提高他们的语言功能;通过音乐舞蹈启发患儿身体自然律动的潜能,训练反应能力,提高注意力和相互的合作能力;运用音乐游戏发展被试者对他人的意识,提高相互的合作能力。虽然这次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以及被试者的个体差异,但是通过这例个案研究我们依然可以发现自闭症患者经过适当的音乐治疗和训练,可以在认知、情绪、社交及自理等方面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对于自闭症人士来说,他们天生的音乐能力往往会高于正常人。因此,适当的音乐活动可以加强他们的参与感,促进他们对他人的认同感,使得音乐成为自闭症人士与他人沟通的桥梁。

初生婴儿最爱听的,便是妈妈的声音,其次就是女性的声音和音乐声,由于初生婴儿对音乐的反应并没有经过一个学习的阶段,这显示了我们对音乐的爱好是与生俱来的。

此外,音乐可以刺激多重感官的特性,可以协助他们加强专注力和记忆力,而这些都是学习的先决条件。一些研究显示,在工作前聆听音乐可以加强记忆力并且同时提高了不受外在环境干扰的能力;而另一项有关自闭儿童上音乐课的研究发现, 他们在上普通班的音乐课时所出现的行为问题如重复手部摆动、身体的摇动、及缺乏参与等,比起他们上其他特殊班的时间都要少,这显示了音乐的特殊吸引力可使他们较为专注。因此,音乐课被认为可优先作为自闭症融合教育的学科。

音乐蕴藏著重复的结构,如一首歌曲中有相同的旋律但有不同的歌词;又如歌曲中出现的副歌,就是歌词及旋律都经常重复的段落,这种感觉对于自闭症人士既安全又新鲜,可以配合很多不同的训练,如言语、肌能、认知及社交训练等。

在中国,音乐治疗虽然还不广为人知,但是终将会为深受某些疾病折磨的病人带来实际的益处。欧美发达国家音乐治疗已形成了一个社会职业,仅美国就有6000多名注册音乐治疗师。在中国,音乐治疗则方兴未艾,随着音乐治疗逐步被社会接受,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音乐治疗师这份职业。

本文刊登在《今日科苑》杂志2016年2月刊《科技随笔》栏目。

      《今日科苑》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社会性科技期刊。致力于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作用,搭建老科技工作者与青年科技工作者联系沟通的平台、老科技工作者向青年科技工作者传授做人做事做科研经验的平台、老科技工作者培养扶持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平台。

投稿、转载或法律相关事宜请邮件联系

邮箱:kjxbjb@126.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微信号:kexuejia2016


推 荐

中国老科协微信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微信号:zglkx20151020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