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05-23


  

 

1981年,有一部体育、励志题材的电影《沙鸥》引起了轰动。


沙鸥是一位女排运动员。她的梦想是打败日本队,夺取世界冠军。但不幸的命运一直如影随形地追踪着她——



她忍着伤痛参加了最后一次国际大赛,但惜败日本队,只获得了银牌;她决定接受命运的安排,不再执着于排球,开始筹划结婚,憧憬甜蜜的家庭生活,但热恋的未婚夫(一位登山运动员)却在征服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遭遇雪崩遇难。


沙鸥不想被悲痛压垮,便以教练的身份重返排坛,试图用对事业的追求压倒失去亲人的痛苦。终于她带出的弟子击败了日本队,夺得了世界杯。但她已经瘫痪了,只能在轮椅上通过观看电视直播来分享胜利的快乐……


当年看这部电影时,完全被沙鸥的魅力所倾倒!


沙鸥当然说不上美丽妖娆,但非常酷,看上去很冷峻。


尽管不断遭受命运的打击,可她战胜厄运的意志使她的人生显得高贵而富有吸引力,令人联想到奥斯特洛夫斯基、尼采、海明威,等等。

 


现在回过头来看,沙鸥的形象之所以富有魅力,是因为填补了一段精神空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文革的失败,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退潮了,失去了革命英雄主义的支持,年轻一代如何才能寻找到有意义的生活?


沙鸥给出了这样的榜样——战胜命运,实现自我!


《沙鸥》的精神内核,实际是个人英雄主义。


带一点十九世纪早期的、仍然处于朝气蓬勃阶段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式的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气质。

 

严格说起来,个人英雄主义在境界上远远不能与革命英雄主义相比,但当代文化如果能沿着这样的路径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比今天好得多。


遗憾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之后,《沙鸥》体现的个人英雄主义传统也中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点正经没有”,调侃一切、解构一切、恶搞一切的《顽主》传统,“葛优躺”取代了沙鸥在轮椅上孤傲、坚强的形象,成了主流文化形象,这一切甚至今天也没有得到根本的和清理。


  


《沙鸥》之后,另一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体育电影,就是去年在中国大热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


一定程度上说,阿米尔·汗饰演的男主角马哈维亚,就是一个印度的男版沙鸥。


做为一位退役的摔跤运动员,马哈维亚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拿到过国际大赛的金牌,在生一个儿子来满足自己的未酬壮志失败之后,马哈维亚把希望寄托在了女儿身上。


经过艰苦的训练与努力,女儿终于拿到英联邦运动会的摔跤金牌。听到印度国歌在颁奖仪式上响起,马哈维亚流下了热泪。

 

《沙鸥》的气氛凝重,甚或有点悲壮,这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整个社会弥漫着“中国落后了,要急起直追”的气氛相契合;


《摔跤吧!爸爸》则充溢着一种幽默、轻松、自信的味道,像是一个印度版的“美国梦”。


印度的社会现实是严酷的,需要“白日梦”的抚慰,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印度在加入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体系之后,经济也有不俗的表现。《摔跤吧!爸爸》中的乐观主义情绪也是印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折射。


顺便说一句,有人认为《摔跤吧!爸爸》反映的是印度女权意识的进步,这就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了——《摔跤吧!爸爸》的真正主题是:女性如果没有“父亲”(当然是男性)的提携与加持,将一事无成。



  


不过,近年来真正令人感到惊心动魄的体育题材电影,还是2004年好莱坞出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并由他本人和希拉里·斯万克主演的《百万美元宝贝》


这部电影荣膺第7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4项大奖,还入选了《纽约时报》评选21世纪25部最佳电影。


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美国梦,历来是美国神话的最主要的核心内容。


《百万美元宝贝》的不凡之处就在于,它以“直面惨淡人生,正视淋漓鲜血”的勇气,直接把镜头对准光焰万丈的神话光环之外的阴影处,让观众看到美国梦是在什么基础上出现的?夭折的美国梦又会变多么可怕的梦魇。



百万美元宝贝》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像是一个经典的美国梦的故事——


一个对拳击有强烈兴趣的女子麦琪(希拉里·斯万克 Hilary Swank 饰)走进训练馆,请求已经年迈的教练法兰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饰)收为徒弟。法兰基原则是不收女徒弟,所以拒绝了她。


麦琪始终不肯放弃,不断来到拳击馆。坚毅的决心终于软化了法兰基,他决定把麦琪培养成出色的女拳击手。


尽管拳击之路千难万险,但两人在训练和比赛中默契合作,产生了一种类似父女般的感情,令法兰基内心得到了亲情的抚慰。


麦琪不断获得比赛的胜利,收入也越来越高。她甚至给生活在贫民窟的母亲买了新房子。但在最后一场比赛——标的是一百万美元奖金,无论胜负,两名选手均分——中,麦琪被对手偷袭,脊椎折断,脖子以下都瘫痪了。


法兰基愿意照顾她一生,但麦琪不能接受这样的生活,她决定咬舌自杀,居然也失败了。她恳求法兰基帮她自杀,法兰基拒绝了。



《百万美元宝贝》过人之处不在于讲述了一个失败的美国梦,而在于让观众看到了疯狂追逐美国梦背后,普通美国人生活的逼仄与绝望。


麦琪,生于一个烂泥一样的家庭,30多岁还在当女招待,没有爱情也没有婚姻,只能把客人吃剩下的牛排带回家当晚餐。生活对她来说有什么意义?未来对她来说能有什么希望?


上帝赐给她唯一的礼物就是:她爱上了拳击,并且略有天赋,还遇到了愿意教她、有能力教她的人。但她又得到了什么?一些无关痛痒的胜利、陌生观众片刻的欢呼,最后全身瘫痪在床,值得么?


麦琪的母亲则是另外一种状况。她带着麦琪的弟弟妹妹生活在铁皮搭成的破房子里,靠低保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当“成功”的女儿给她买了新房子,试图给她一个惊喜时,她却毫不领情,拒绝接受,担心住进新房会令政府取消自己的福利金。当女儿全身瘫痪插着喉管躺在床上时,她带着另外两个孩子去玩了几天迪士尼乐园才来看她,而目的只不过是为了让她签法律文件把房子转到自己名下。


母亲活得挺好的,又懒又无所谓,体重300磅。看不出她的人生会出现什么悲剧,可是,这样的人生本身不就是一个悲剧吗?



不成功,则一生都是一个养活不了自己的女招待;成功,则人生之路就变得极为凶险,代价可能是永远瘫痪在床——这就是美利坚给美国下层社会青年的选择。


当然,《百万美元宝贝》也可以有另外一种拍法:麦琪最终获得成功,犹如《摔跤吧!爸爸》的女主角那样。但是,那些在拳台上一个又一个被麦琪击倒的女拳击手呢?她们背后又有多少血泪模糊的你不知道的故事?她们难道不是一个又一个躺在病床上的“麦琪”?


生活就是这样无望。


麦琪在病床上已经不能说话。她的身体也在腐烂,不得不进行截肢。法兰基不忍目睹麦琪的痛苦,他决定帮助她自杀。


深夜,法兰基潜入麦琪的病房,对麦琪说——

 

我爱你。


说完这句话,法兰基轻轻吻了麦琪的右脸颊。然后异常坚定地给麦琪注射了药物。麦琪用一种奇异的眼神凝视着他,如果还能开口的话,她会说谢谢还是对不起?她脸上含着笑,这笑容直到法兰基转身走进黑暗后还是那么灿烂。


她得到了她最想要的,她解脱了。


美国梦,或者美国噩梦醒了,也结束了。



  


比较一下《摔跤吧!爸爸》,我们会发现,印度人还在兴致勃勃的追寻美国梦,但美国人已经疲惫了,他们高处不胜寒,知道美国梦并不如看上去那么甜蜜,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变成噩梦。


比较一下《沙鸥》和《百万美元宝贝》,可以发现更多的东西——


《沙鸥》固然悲壮,但并不悲怆苍凉,更不像《百万美元宝贝》那样绝望,因为沙鸥仍然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天幕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前社会主义时代的基本制度安排仍然存在,沙鸥不需要成功,仍然可以过上有保障、有安全感、有尊严、有意义的生活。


社会主义向每个人都承诺并提供了这些,这是麦琪所不能理解,也不能梦想的。

                       

                                    

感谢您的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