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代父母与孩子的悲剧

向青春微调 青春点滴感悟 2020-09-01

每到开学季,总要听到一些关于学生伤亡的悲剧。每一次听说,都心惊一回,难受一回。这些悲剧如果偶尔发生,尚可用“无常”解释,发生多了,就觉得一定有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今天,也就是9月1号上午,一邻居告诉我刚刚在苏北老家发生的一起学生跳楼的悲剧:

这学生是他朋友的孩子,今年19岁,男孩,开学上高三。按学校规定,应在8月31号前报到,9月1号正式开学,这孩子一直没去报到。今天也就是1号凌晨四点左右,父亲起来方便,发现孩子还在电脑前玩游戏,就严厉训斥了几句,并让其立即休息。也许是父亲的言语举动打断了孩子玩得正酣的游戏进程,父亲刚走,孩子就从十几层高楼跳下,当即殒命……

邻居说起这事时有点激动,自言自语般的问我:你说这事怪谁呢?这些孩子真是讨债鬼,说不得、碰不到,一个家就这样毁了,我这朋友是中年得子还是独子,现在没了孩子,一辈子内心不安,你说以后的日子还有什么意思呢?!

听他此说,我也好一阵伤感叹息,一时也不知道到底怪谁,不怪谁!

以前农村,一户人家有孩子三五个乃至七八个很是正常,孩子有口吃的就行,基本都是顺其自然的成长,如果调皮捣蛋过甚,语言呵斥还是小事,棍棒伺候亦为常态,却很少见过孩子想不开寻短见的;现在好了,娇生惯养,一言不合,就以最大的颜色施给你看。

在生死面前,这也给每一个家有儿女的父母敲响警钟:有些事并不是用道理可以解决的,在花钱的基础上,还必须用爱、包容和最大可能的耐心去对待孩子,非如此,不足以把新时代叛逆期的孩子领上正途。

一个好的作家,即使对自己小说里最卑微的角色,也不可以有一点轻视之心。——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想这句话放在生活中同样适用,尤其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果父母是作家,孩子则是你的作品。孩子的言行、习惯、性格无不来自父母遗传并很大一部分受到父母影响。作为父母,对孩子细致观察了吗?耐心沟通了吗?有过轻视伤害吗?

大环境的压抑,让人活得有压力,这个不容否认。但作为一个小家庭,也可以抱团取暖,而不必苛全责备,一定要达到内心希望的那种生活的。乐趣在于过程和人为,而不在于结果,一个家庭的幸福也是。

如此,在邻居朋友的这件事上,非要划分责任,我觉得主要责任还在父母,这并不是逝者为大,而是多少父母的殷切希望跟不上与孩子的沟通能力,或者说自己活得卑微却要把无上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而又操之过急、失之耐心。

相聚一场,父母子女也是缘,自己不行,就不要过于为难孩子,顺其自然,开心一些,即使活得窘迫一点,也未尝不是完美的一生,快乐的一生。

最后,转一段胡适写给孩子的信,这也是这几天在网络上非常流行的:

我养育你,并非恩情,

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

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

你便无需报答我。

反而,我要感谢你,

因为有你的参与,

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

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儿子,

我并不是你的前传,

你也不是我的续篇。

你是独立的个体,

是与我不同的灵魂;

你并不因我而来,

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

你是自由的,

我是爱你的;

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

去掌控你的人生。

世间之事,点滴感悟

一孔之我见,酸甜苦辣咸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