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系统里的“隔壁老王”

向青春微调 青春点滴感悟 2020-09-01


中国目前有几样东西比较敏感,不能乱说,比如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以及人们最后指望的公平说理所在——法治。尤其是大政方针和核心利益,只能保,不能碰,更不能抵触。


因为这些东西,牵涉到很多相关之人的饭碗,关乎着国家形象。


但这些东西又是每一个人的“刚需”,事关幸福指数或生活质量。如果有短板不到位之处,多少人又憋不住要吐槽。也就是说,这些“刚需”的东西,如果缺失甚或反过来侵害,不说是难过的。说了,自己好受一点,对于他们还有可能改进;不说,他们永远是那个样子,还可能越来越不像话。


这些相关之人的平均水平,就是一个国家的水平;

这些相关之人的平均素质,就是国家的整体素质。

他们代表着国家形象,引领着国家走向。

可以这样说,国家形象好不好,国家走向正不正,与这些人有绝对关系。


想说就说吧,嘴长在自己身上。但后果自己掌握,因为国家已经设定了言论框架——不要突破那根底线。这根底线就是:只能说个别,不能说全部;只能说局部,不能说整体。


一个国家的落后,首先在于其精英的落后,而不是民众的落后。精英落后的标志是,整日指责民众的落后。——马克斯.韦伯


国家是进步还是落后?完全取决于掌握着老百姓“刚需”的人——教师、医生、法官——这些社会精英们。



一个数学题目出的绝了:妈妈到超市买水果,买西瓜用去19.75元,买葡萄用去10.25元。王叔叔付给营业员50元,应找回多少钱?


题目没毛病,题目的思路也没毛病,是让人算数的。有毛病的是“王叔叔”,以及出题人的心思。


因为“王叔叔”很容易就让人想到“隔壁老王”,因为“隔壁老王”是人人都知道的破坏家庭安定团结的不正经代表。现在网上流传的图文,只要事关男女那点事,很多都以“隔壁老王”来讲述。为的就是好懂易记,还吸人眼球。


现在这小学数学题目中,就出现了“隔壁老王”,不过换了一个马甲,叫“王叔叔”,但明眼人一看便知,便不能不多想。


为什么是“王叔叔”付钱?孩子的爸爸呢?


我们知道,一般抢着付钱的,要么是最亲的人,要么是有利害关系的人。无缘无故的,八竿子打不着的,谁会这样干?


这年头,“叔叔”“表哥”“干哥干妹”.....在一定程度上已赋予了相当的暧昧色彩。本来是一个很有亲近感的身份称谓,一旦时机不对,角色的定位不对,就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并充满丰富想象。


鲁迅曾在《而已集·小杂感》中说:“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虽然鲁迅对瞎联想早有批评。但事实上,现实中这样的事已太多太多,愈演愈烈了。碰到这样的“题目”,谁能不多想呢?即使旁人可能在瞎想,但当事人绝对是不能装乌龟的,嘴扎住也要问一问的。孩子爸爸如果对号入座,看到“王叔叔”帮老婆孩子付款,如果不问个来龙去脉,那才叫见鬼呢?这不是小气没格局,而是每一个正常男人女人的通病或者叫“心病”。如果没有这块“心病”,那就不叫真爱。问过了,即使撞破被“老王”与对象合伙干死,就像武大郎被潘金莲和西门庆那样的,也要做个明白鬼。当然,约法三章、互相不管的也有,这是另一个话题。


出这个题目的人,不用说是老师。


佛家说:心中有佛,所见皆佛,心中有魔,所见皆魔。


看得出这个老师是深味“中国特色”的男女关系的,对“隔壁老王”的含义也心有灵犀。


出了这样的题目,稍微聪明早熟点的孩子肯定要问家长,家长又该如何解释,是实话实说,还是顾左右而言他?有这样的老师出这样的题目,中国的孩子怎能学得了好?中国的教育能有什么希望?


不是说中国不能实行性教育,反而是施教的太少,但一定要光明正大,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来对待,而不是这样的充满暗示色彩,让大人浮想联翩,让孩子多此一问。


类似的“题目”有很多。今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居然全是生僻词句,没有一定知识储备根本看不懂。但这就是评卷老师想要的效果,他就是要把这种让人云山雾罩的东西作为正面形象来展示,告诉人们这就是知识,就是水平,这就是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教育方向。


教育、医疗、法治,是人们最具痛痒相关的东西。医疗是人们的幸福保障,法治是公平公正的守护神,而教育,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根基。


如果医生能记住希波克拉底誓言,法官能敬畏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老师能把“传道授业解惑”当着神圣的使命,我相信这片神奇的土地一定会更加让人留恋向往,因为这里的人们,每一个人都活得那么的安然、坦然和有尊严。。


(全文完)



推荐阅读:

美帝又要砸脚,彭佩奥明确以“国家”称台湾
李显龙力挺国安法以后......
蔡英文抽烟,蓬佩奥洗碗
请小心你的“健康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