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去“他妈”的家庭作业

向青春微调 青春点滴感悟 2021-06-25



小学生开学收到特权卡可免写作业”上热搜了,说明作业这个东西实在触动人的神经。


据江苏新闻网2月21日,镇江中华路小学,不少同学在开学报到后,收到老师们送的红包。红包分别装有两种“特权”礼物卡:获得“幸福甜蜜卡”的同学可获得一份礼物,获得“免做作业卡”的同学,在新学期里可免写一次作业。有同学高兴表示要把免写卡留作纪念。 


作业这个东西,没人喜欢,真的没人喜欢,所有的中国学生都不喜欢,我也不喜欢。

我小时候怕下地干农活,就假装说有作业要做,然后拿书包掏本子,有模有样。等父母一走,看似面前放着书本作业,手里也拿着笔写写画画,但心却早已飞到天外去了,或者不是听歌,就是看课外小说。

以前作业尚且“多乎哉不多也”,我们就不喜欢。现在你要是随机采访中小学生,让他们实话实说,保管99.99的学生说不喜欢。


江苏镇江某学校别出心裁,给学生发“免做作业卡”,得到的学生很高兴,还要留做纪念。这说明作业这个东西确实不是好东西,如果是好东西,学生为什么因为“免做”而高兴呢?应该愁眉苦脸才对啊!

学生既然高兴,就说明不做比做更让他开心。

但作业这个东西要说有多坏,也不至于。我们课堂上听的,总不可能全部接收和够用。课后再复习一下,“温故而知新”,巩固巩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怕就怕堆山的作业,纯粹以作业来撬动学生成绩变好的杠杆,就过犹不及、适得其反了。

在老师心里,作业也不是好东西。如果是好东西,老师也不会用这个方式来“奖励”学生。老师也是被各种评比和所谓的业绩逼的。因为老师要“业绩”,加上家长要希望、学生要成绩,于是课堂之外,就只能用“作业”这个手段来实现。刚开始还好,随着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和希望越来越大,作业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只到现在的积重难返,多少人陷进去拔不出来,可谓受了老罪。

中国人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学怎么能过去呢?其实再怎么学,都是自己人比肩自己人,只是比的代价越来越高,到了不堪承受的地步。

这种“比肩”,就是一种“内卷化”——自我消耗、自我消磨还事倍功半。

就像电影院看电影,本来人人坐着,都看到,也舒服。但前面就是有人要站着看,于是后面的人为了看到,也就只能站起来,于是最后全电影院的人都要站起来才能看到。事实上看的是同样的电影,但每个人付出的代价被人为的拔高了,而且看的还吃力痛苦。


现在各方面用作业所希望达到的效果,与看电影的这个样子是一个鸟味。

问题出在哪儿呢?

既是前面的人不讲规则,更主要的原因是管理缺位。

如果影院的管理人员看到前面有人站起,立即出面阻止,后面的人也就不用跟着受罪。但前面率先站起来看电影的人,大概都是有条件有地位的人,管理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就睁一眼闭一眼。于是后面的人为了看到,就只能也站起来受这个管理不到位的罪。

看一下来自教育部的通知:中小学生不得带手机入校,学校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


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通知》强调,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通知》指出,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各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通知》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来源:教育部网站


看到这个通知,我举双手赞成,并大声叫好。

中小学生不得带手机入校,学生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还孩子快乐,给家长轻松,给老师减负,这是“三赢”,多么好的一件事。


       但,不能执行的规则不是好规则,不能执行的通知也不是好通知。


所以希望这个“通知”能贯彻执行,不要再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去“他妈”的家庭作业!越少越好!


(全文完)




推荐阅读:
这次人口专家失眠了!
胡锡进与王晗旭的逻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