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钱子,剧毒
马钱子在药典上的描述是大毒,在我心中,它是剧毒。第一次见他是在药大的博物馆,知道它毒死了南唐后主李煜。
他在古代叫牵机药,马钱子的主要成分是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
吃下去后,人的头部会开始抽搐,最后与足部拘搂相接而死,状似牵机,所以起名叫“牵机药”。
在昆明的菜街子上偶遇,知道其毒性巨大,便写推文警戒大家,治病时不可擅自用药。
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其药用价值最早在古印度被发现,作为阿育吠陀医学和顺势疗法的药物目前仍有使用。
马钱子在国内的应用记载始见于明《本草纲目》:“主治伤寒热病,咽喉痹痛,消痞块。”
马钱子临床应用需经炮制,多复方使用,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外伤、止痛、脊椎病、骨关节炎、重症肌无力、中风后遗症、脑瘫、小儿麻痹症、癫痫、乳腺增生、肌肉萎缩等多种疾病。
文献中明确因用药原因导致的中毒共306例,另有30例患者由于职业接触、配制错误、误服、服毒等原因致马钱子中毒。1例患者职业接触马钱子后,药物经皮肤吸收中毒。
半数以上患者(59.34%)首次用药后1h内即出现不良反应,绝大多数患者(85.48%)用药1天内出现不良反应。
少量患者(6.22%)累计用药≥1月后方出现毒性反应,个别患者连续服药3年方出现蓄积中毒反应。
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精神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以局部或全身肌肉震颤、抽搐或痉挛为最多见。
其次是头晕、头痛,局部及全身麻木、疼痛、失眠、角弓反张等。
涉及消化、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多,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心率加快或心动过速、紫绀、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
此外,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出汗等亦较多见。
后遗症主要表现为面神经麻痹、肌张力下降、癫痫反复发作、中毒性脑病、心律失常、吞咽困难、肝肾功能异常、大小便失禁、失眠、忧郁、失语、骨折致残等。
马钱子的毒性反应与其含有的士的宁、马钱子碱等活性成分有关。
士的宁是甘氨酸(抑制性神经递质)的竞争性拮抗剂,通过阻断中枢抑制递质的活性发挥中枢兴奋作用。
士的宁早期毒性反应发生在服药后15~30min,患者出现轻微震颤、面部及四肢肌肉抽搐,各种感觉都呈高敏状态,极为微小刺激即可能引发惊厥。
患者角弓反张、握拳、足内收;下巴内收、面部肌肉收缩,呈特征性的苦笑面容。中毒期间患者意识清醒,极为痛苦。
士的宁成人致死剂量一般在15~30mg之间,也有剂量低于7mg致死的文献报道。
马钱子中毒剂量以士的宁计算,成人单次用药中毒剂量约为5~10mg,最小致死量为15~30mg,口服5mg可致幼儿死亡。
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马钱子、马钱子粉标准折算,士的宁最小致死量(15mg)相当于马钱子0.68~1.25g,马钱子粉1.83~1.92g。
现行药典规定的马钱子粉用量为0.3~0.6g,折合士的宁2.34~4.92mg,安全剂量范围较窄,临床用药风险相对较高。
涉及马钱子及制剂的不良反应病例中,约半数患者用药未超过药典或说明书规定剂量。
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及肝、肾发育尚未不全,用药后更易出现中毒反应。
两名小儿麻痹症患儿(均为男性,3岁、8岁),服用乡卫生院给予的马钱子粉末(具体量不详),药后数分钟即出现惊厥、口吐白沫,约30min即死亡。
1名医生试服马钱子散(含马钱子粉1.25g)中毒的体验。药后30min即感轻度头晕、胸闷;
2h后听力、视觉敏感性增强,呼吸困难、窒息感,行走、站立困难;给予甘草浸液2000mL并自行催吐,症状无缓解。
15h后中毒症状逐渐加重,轻微声音刺激即可导致咀嚼肌、颈肌抽搐、强直性惊厥;其后出现角弓反张、不能自主呼吸。
给予吸氧、大量输液、支持治疗,约20h后,中毒症状逐渐缓解,期间患者意识一直清醒。
10日后患者出现中毒性肝损伤(厌食、轻度恶心、腹胀、尿黄等)。
马钱子活性成分士的宁临床用药风险较大,目前在国内外已基本停用。
其毒性存在明显个体差异,敏感人群使用较低剂量即可导致毒性反应。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可拮抗马钱子(士的宁)的毒性,主要采用对症、支持治疗,部分患者预后较差。
马钱子可导致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症状,如谵妄、焦虑、自杀倾向、忧郁、恐惧、欣快感等。
故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使用马钱子时,应慎重考虑对已有疾病的影响。
《本草纲目》:“番木鳖生回回国,今西土州诸处皆有之。蔓生,夏开黄花。七、八月结实如栝蒌,生青熟赤,亦如木鳖。其核小于木鳖而色白。”
现行中国药典收载的马钱子系马钱科植物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马钱为高大乔木,主要分布在印度、越南、缅甸等地。
李时珍所述番木鳖,可能为马钱子科植物云南马钱(Strychnos pierriana)的种子。
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收载的吕宋果为马钱子科植物吕宋果(S海南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
此外,密花马钱、牛眼马钱、伞花马钱、华马钱等均含士的宁类生物碱,在民间亦有药用记载。
不同产地的马钱子中士的宁、马钱子碱等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马钱子不良反应的文献研究及其风险因素分析 宋海波 杜晓曦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价中心 北京 10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