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基地建设3:天麻
与前面的麦冬,人参一样,天麻也是目前需求量较大的药材,在昆明,以天麻火腿鸡为主题的餐馆随处可见。
于云南昭通寻得一些天麻,新鲜的天麻断面粉性十足,感觉比豆薯(地瓜)还粉,水更多。舌舔感觉微苦微麻微甜,闻着有淡淡的马尿味。
天麻品种规格较多,我们同样准备前往各基地,梳理各地产的天麻的特色,咱们先看文献中关于天麻的研究。
【基源】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的干燥块茎。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
【浸出物】 照醇溶性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含量】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天麻素(C13H18O7)和对羟基苯甲醇(C7H8O2)的总量不得少于0.25%。
(市场采集天麻规格较小的统货,经实验检测,天麻素的值多在0.4%左右,两者的和多在0.6%左右,且该品种之前多出现二氧化硫易超标的情况)
【炮制】 洗净,润透或蒸软,切薄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 3~10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长期以来,天麻一直以野生药材入药,
从魏晋时期就以山东泰安及其周边地区,为道地产区并延续至明清。
近现代,因药材需求量大幅上升,
导致野生天麻资源大量采挖而逐步衰竭,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天麻逐步转为人工栽培。
其道地产区由于朝代更替和人文与自然环境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
现以云南昭通、陕西汉中、湖北宜昌、安徽六安和贵州大方为天麻主流产区。
民国《药物出产辨》记载:“四川、云南、陕西、汉中所产者均佳。贵州亦有产,但全无气味,不适用。”
1995年《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记载“野生天麻,为四川、云南两省有名的地道药材。贵州毕节、大方……遵义产量也多,但质量不及四川、云南好。以云南昭通彝良,四川荥经所产最有名。”
1999年《中华本草》记载天麻:“以贵州产质量较好,销全国,并出口。”
现代则多认为贵州大方、云南昭通和陕西汉中为天麻道地产区。
1911年,日本学者草野俊助发现了天麻和蜜环菌的相互共生关系。
1958年,我国学者开始报道天麻栽培方法。
此后,四川、北京、云南等地学者先后开展天麻人工栽培技术攻关。
其中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徐锦堂,云南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周铉,是攻克天麻人工栽培技术的关键学者。
并在全国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分别被称为“北天麻”和“南天麻”。
1965年利用野生蜜环菌菌材伴栽天麻获得成功,
首创了利用蜜环菌侵染过的野生树根做菌种培养菌材的方法,
结束了我国天麻不能人工栽培的历史。
1972年,发明了天麻无性繁殖-固定菌床栽培法,取得了高产稳产的效果,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推广。
周铉1966年至1979年在云南昭通彝良县小草坝下放驻点,
从此在小草坝朝天马林场开始了长达13年的天麻无性、有性繁殖方法研究与实践。
天麻是与真菌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具有避光性、向气性和向湿性,喜凉爽、潮湿的环境,为异养型的兰科植物。
同天麻共生的萌发菌和蜜环菌,均以落叶阔叶林的落叶和树根、树段做养料生长,野生天麻多生活于植被丰富森林的林下阴湿地带。
天麻喜阴湿环境,野生天麻产区均在黄河、汉水、金沙江、长江及其支流等雨水较充足、空气和土壤湿度大的区域。
古代根据天麻箭杆为赤红色的形态特征,将天麻称为赤箭。
根据箭杆颜色、块茎形状和含水量将天麻分为红天麻(天麻原变型)、乌天麻、绿天麻、黄天麻和疣天麻5种变型,以红天麻、乌天麻2种变型资源最丰富。
红天麻含水率高,生长快,适应性强,耐旱力强,主产我国黄河及长江流域诸省,遍及西南至东北全国大部分地区。
乌天麻含水率低,耐旱力低,喜冷凉气候,仅分布于云南东北部及西北部、四川与贵州西部,海拔1400~3200m山地。
古代因疆域和交通所限,仅发现全国分布广泛的红天麻变型,并将山东东平、济宁和湖南邵阳、怀化定为主产地和道地产区。
后来随着疆域扩展和交通便利,逐步发现西南云、贵、川三省交界的乌天麻变型,并发现其含水率低、质量佳,逐步将这些产地定为主产地和道地产区。
天麻属兰科多年生草本共生植物,以地下块茎入药,是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等功效。
天麻素,又名对羟甲基苯-β-D-吡喃葡萄糖甙,为天麻特征组分。
湖北麻城市、罗田县、英山县和蕲春县等天麻产区主要种植红天麻。
自2012年开始,在麻城市低海拔地区(约230m)进行乌红杂交天麻种植试验,并与本地区种植的红天麻进行了品质对比。
用宜昌红天麻S2自交系与云南乌天麻S4自交系进行正反交培育出“乌红”、“红乌”天麻品种。
通过湖北省品种评审委员会审(认)定为“2个优良杂交天麻新品种”,并命名为“鄂天麻1号”和“鄂天麻2号”。
乌红杂交天麻与红天麻相比,形态好、天麻素含量比父本宜昌红天麻增加17%。
按照2010版药典标准中的HPLC法,分析了乌天麻、红天麻、乌红杂交天麻中的天麻素含量。
乌天麻中的天麻素平均含量为0.423%,
乌红杂交天麻为0.321%,
红天麻为0.225%。
3种天麻中的天麻素含量均高于2010版药典的标准:不小于0.2%。
其中在大别山低海拔地区(约230m)种植的乌红杂交天麻,其天麻素含量高于红天麻,品质优于红天麻。
【处方】:
地黄160g 当归160g 羌活80g 独活50g 附片(黑顺片)(砂炒)60g 肉桂60g 天麻(姜汁制)60g 盐杜仲70g 酒川牛膝60g 玄参60g 茯苓60g
【制法】:
以上十一味,天麻(姜汁制)、盐杜仲、茯苓粉碎成粗粉,肉桂粉碎成细粉,过筛。
当归、独活、羌活提取挥发油,药渣与药液加入酒川牛膝、附片(黑顺片)(砂炒)、地黄、玄参,加水煎煮三次。
第一次3小时,第二、三次各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
与上述粗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肉桂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入当归等挥发油,混匀,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含量】本品每片含天麻以天麻素计,不得少于0.10mg。
(不计损耗,折算后要求天麻原料天麻素含量约0.17%,但实际需求要大于这个值。)
【功能与主治】温肾养肝,祛风止痛。用于肝肾亏损、风湿入络所致的痹病,症见头晕耳鸣、关节疼痛、畏寒肢冷。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
【注意】孕妇及感冒发热期间禁用;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规格】糖衣片,片心重0.35g
天麻的个头越来越大,之前在四川小寨子沟看见的野生天麻,个头则较小,不过可能和它冒出赤箭有关,消耗掉部分能量。
文献中提到的乌天麻,之前在药材市场有见到,天麻外表颜色较深,偏黑色。
但文献中又提到通过赤箭的颜色来判断,还有各种颜色的天麻,希望去产区进一步探究。
从两篇文献分析,乌天麻水分少,含量高,其质量较好,而且不同时期,不同文献对于好天麻的产地认识都是变化的。
因目前天麻,从药用也逐渐发展成药膳,我的思维认为:做药用,或许含量高的天麻更适合。
偶尔做药膳食用,含量低,粉性足,像土豆一样的,可能吃起来更安全一些,因药性也是毒性,没有对应症状的话,也不是很适合吃太多天麻。
意愿合作的基地,可于下方留言区留下联系方式及天麻种植基地概况,或将基地信息发送至邮箱:1905761280@qq.com
我们会逐一联系,而后选择合适的基地进行考察,并建立长久的供应合作关系。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天麻道地产区的形成与变迁 刘大会 龚文玲 詹志来 彭华胜 王晓 陈科力 黄必胜 郭兰萍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湖北武汉
(2)不同天麻品种中天麻素含量的比较分析 吴佳新 段院生 李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黄冈
(3)中国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