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合作基地建设8:茯苓

樊蓉 植物游记
2024-09-08
写在前面


茯苓是药用部位丰富的一家,都可以凑一桌麻将了,还是家搭子(贵州话,形容一家人打麻将)。


茯苓也是我们需要长期采购的品种之一,有货源或基地的小伙伴可以在留言区提供联系方式,我们联系后互相了解并合作。


我们来了解与茯苓相关的药材。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的干燥菌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


入药者有:白茯苓、赤茯苓、茯神、茯神木及茯苓皮。在临床应用时往往把茯苓、茯神、茯神木混淆。






茯苓一家01白茯苓


白茯苓为白净细腻坚实的茯苓肉。

性味甘淡,平。

入心、脾、肺、肾经。


它具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

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长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利水渗湿:

《明医指掌》中的“四苓散”,利水渗湿以茯苓为主药,配伍泽泻,猪苓等以加强利尿作用。


益脾和胃: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


宁心安神:

《金匮要略》中的“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02赤茯苓


茯苓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苓。

因其补性较差,故补剂中一般不用赤茯苓,而用白茯苓。


赤茯苓的主要作用为清湿热。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五淋散”以赤茯苓为主药,

配伍赤芍、栀子等治热淋、血淋。






03茯神


茯神为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

性味:甘淡,平,入心,脾经,有宁心安神利水之功。

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


用于宁心安神:

《杂病源流犀烛》中的“定志丸”,

《证治准绳》中的“养心汤”皆有茯神。






04茯神木


茯神木为外围生过茯苓的较粗的松根,

性味甘平,有平肝安神之功。

用于惊悸健忘,中风不语,脚气,转筋。


治中风不语,如《卫生宝鉴》中的“茯神散”。

治脚气转筋,如《脚气治法总要》中的“松节散”等。






05茯苓皮


茯苓皮为茯苓的外皮。

性味:甘淡,平。其功能利水消肿,无补性。


《本草纲目》云:“茯苓皮主治水肿肤胀,开水道,开腠理。”


茯苓皮常用于治疗各种水肿,如《中藏经》中的“五皮散”。


以茯苓皮为主药,配伍生姜皮、大腹皮等。






结尾


茯苓的药用部分都可用于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但它们各有所长。


白茯苓补性较强,故补剂中多用白茯苓。

赤茯苓补性较差,但清利湿热作用强。

茯神长于宁心安神。

茯神木长于平肝安神。

茯苓皮专于利尿,无补性。


但茯苓不宜长期大剂量服用,以免耗气伤津,并忌米醋及酸物。


最后安利一个公众号“本萌纲目”,搜索关于茯神的介绍时,无意间发现。


喜欢作者对茯神的这段解读:

松树体内的阳气足,能够抵御寒冬。松树的树干被砍伐后,阳气失去上行的去路,郁阻在根部;


这团阳气会大量吸收附近的阴气、阴津,从而变成茯苓。所以有茯苓的树桩周围干燥得快,甚至不长草。


阴阳相吸的描述,被人们用来解释:茯苓对心阳不足、心气涣散引起的“惊邪、恐悸”有“收摄心神”的作用。


茯苓环抱松树根长成的部分,茯神,吸收的阳气最多,故养心安神作用最强。


原文链接:茯神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参考文献

(1)浅述茯苓的临床应用 程亚群 浙江省象山县中医院 象山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年第11卷第11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植物游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