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乐死”真的安乐吗?

苍山夜语 2024年10月27日 07:49

43岁的上海女子沙白,因病重无法治愈,“不愿白白承受痛苦”,赴瑞士“安乐死”。在生命倒计时中,沙白分享人生经历,与父亲告别,告诫病友“好好吃药”,最终主动结束生命。
这起事件再次引爆关于安乐死的道德争议。有人赞美这是“生命教育”,有人抨击这是“美化自杀”。首先,我们当然应该为一个人遭受的苦难和逝去表示同情。但是背后的伦理难题,远远超出了简单的立场。
目前,只有少数几个欧美国家有合法的“安乐死”(协助自杀)。然而,即便立法的初衷极好,即便抛弃宗教规条,即便流程极度严苛,在实际执行中,各种突破法律、伦理边界的案例仍然频频发生。
比如,法案规定当事人可以“随时反悔”,但是很多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反悔,都被执行人无视。此外,安乐死是否真的让人“安乐”,也是活人无法回答的问题。还有学者最担忧的、对人类伦理最颠覆的危机——因利益动机促成的“被安乐死”。
可见,人类绝不是满足了“安乐”,就可以名正言顺、万事大吉。因为人不仅是物质、情感的生物,更是伦理的生物。
事实上,“安乐死”仅仅是未来道德难题的冰山一角。英国思想家埃德蒙兹领衔28位重量级哲学家,在《未来道德》一书中提出严厉警告:在不远的将来,维系人类社会的道德体系,将遭遇全面的挑战,甚至完全崩塌。
书中对人类未来的伦理危机做了全面梳理:“爱情药物”使感情变成廉价商品,使“自由意志”成为历史;人造胚胎让堕胎和遗弃变得心安理得;基因编辑把胚胎像电脑一样编程,将阶层差异扩大到“天赋”领域;脑机接口会消灭个人隐私,以虚拟化身替代现实身份……
书中还挖掘了道德危机背后的四个根本性问题:人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应该怎么对待他人?人应该怎么对待世界?
在传统社会,这些问题的答案基本上都是稳定的。比如,人的生命不属于自己,属于父母或上帝。但随着科技的发展,道德存在的前提已经被彻底颠覆。比如变性技术的普及,将导致家庭、婚姻崩解,甚至强奸的定性都成为难题。
技术革命已经开始重新定义道德。而未来的道德,考验着每个人的人性,也考验着资本的良知、政府的管理水平。
如何破解这些迫在眉睫的道德危机,关乎人类文明的存亡。但是,很多人仍然没有意识到技术巨变导致的可怕后果,更多人则是对未来怀着盲目的乐观。
我们很容易看见,科技不断减轻人类的痛苦、疾病,延长人类的寿命,使我们忘记死亡的恐惧。却极少有人看到,科技也可能让我们失去隐私、失去自我,成为没有思想、没有激情的工具,最终滑向彻底的虚无。
好在有《未来道德》这样的作品,29位敏锐的哲学家,不仅清晰地梳理了24个最重要的道德难题,每一个难题,还给出了前瞻性的思考,值得所有关心科技、法律、道德和政治的人们深度阅读。
感兴趣的书友,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包含本书在内的“未来四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苍山夜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