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名句25】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

子萌 中社学人 2022-09-0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最近有小伙伴点名要这篇的经典名句,今天小编就让你如愿吧!之前小编已经分享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思维导图,大家可以以此为基础很好地了解其包含的两篇论文和两篇书信的整体框架和逻辑结构。另外,小编上次还列示了斯大林重点谈到的31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够适当关注。下面,正式进入今天的内容:



篇目概要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对于和一九五一年十一月讨论会有关的经济问题的意见》是斯大林在1952年2—9月间就1951年11月经济问题讨论会的有关问题而写的著作,包括两篇论文和两封书信,最早发表在1952年《布尔什维克》杂志第十八期上。本篇包含的主要问题或基本原理如下:

     1.经济规律(☆☆☆)

     2.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1)生产力(☆☆☆)

     (2)商品生产(☆☆☆☆)

     (3)所有制(☆☆☆☆)

     (4)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和差别

     (☆☆☆)

     (5)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

     对立和差别(☆☆☆)

     3.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

     4.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对象

     (☆☆☆☆)

     5.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先决条件

     (☆☆☆☆)

     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

     7.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危机

     (☆☆☆)

     8.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适用范围

     (☆☆☆)




1.经济规律




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反映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人们能发现这些规律,认识它们,依靠它们,利用它们以利于社会,把某些规律的破坏作用引导到另一方向,限制它们发生作用的范围,给予其他正在为自己开辟道路的规律以发生作用的广阔场所。但是人们不能消灭这些规律或创造新的经济规律。”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41页]



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社会认识了经济规律以后,依靠它们,就能限制它们发生作用的范围,利用它们以利于社会。”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42页]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可以大致表述如下: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69页]



利用经济规律:“不仅在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制度下,而且在其他社会形态下,都能在这种或那种程度内利用经济过程、经济规律以利于社会;在阶级社会里,利用经济规律无论何时何地都有阶级背景,而且为社会的利益来利用经济规律的旗手,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先进阶级,而衰朽的阶级则加以反抗。”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76页]



2.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特点:“政治经济学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它的规律与自然科学的规律不同,不是长久存在的;政治经济学规律,至少是其中的大多数,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发生作用的,以后,它们就让位给新的规律。但是原来的这些规律,并不是被消灭,而是由于出现了新的经济条件而失去效力,退出舞台,让位给新的规律,这些新的规律并不是由人们的意志创造出来,而是在新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42页]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某一种社会形态的经济发展规律,而是各种社会形态的经济发展规律。”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92页]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物质资料的社会生产和分配的规律’的科学。”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93页]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这里包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互相交换其活动”;(三)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这一切共同构成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94-595页]



3.生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不能把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混为一谈。这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只有存在着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只有劳动力作为商品出现于市场而资本家能够购买并在生产过程中加以剥削,就是说,只有国内存在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制度,商品生产才会引导到资本主义。”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48-549页]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就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98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动、最革命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无可争辩地走在生产关系的前面。生产关系只是经过一些时候,才会被改造得适合于生产力的性质。”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77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生产是由两个方面组成,这两个方面虽然是不可分割地互相联系着,但却反映两种不同的关系,即人们对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只有具备生产的这两个方面,才能有社会生产,——不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或其他社会形态下都是一样。”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86-587页]



4.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二阶段上,用于生产产品的劳动量,将不是以曲折迂回的方法,不是凭借价值及其各种形式来计算,如象在商品生产制度下那样,而是直接以耗费在生产产品上的时间数量即钟点来计算的。至于说到劳动分配,那么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劳动分配,将不依靠那时已失去效力的价值规律来调节,而是依靠社会对产品的需要量的增长来调节的。这将是这样一种社会,在那里,生产将由社会的需要来调节,而计算社会的需要,对于计划机关将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55页]



所有制实现形式:“当国家还存在的时候,转归国家所有,无疑地是最容易理解的原始的国有化形式。但国家并不是永世长存的。随着社会主义的活动范围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的扩大,国家将日渐消亡,因而把个别人的财产和个别集团的财产转归国家所有的问题当然也就会消失。国家一定消亡,而社会是一定留存下来的。因此,作为全民财产的继承者的,已经不是将要消亡的国家,而是以中央经济领导机构为代表的社会本身。”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06页]



共产主义社会分配方式:“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以及按照需要来分配产品的共产主义原则,是排斥任何商品交换的,因而也排斥把产品转化为商品,也就是把产品转化为价值的。”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10页]



集体农庄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水平的方法:“为了把集体农庄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的水平,必须将集体农庄生产的剩余品从商品流通系统中排除出去,把它们纳入国家工业和集体农庄之间的产品交换系统。”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11页]



5.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危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危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特别是在苏联脱离资本主义体系之后开始的。这是总危机的第一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特别是在欧洲和亚洲的各人民民主国家脱离资本主义体系之后,展开了总危机的第二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第一次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第二次危机,应该看作不是两次单独的,彼此隔离的危机,而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发展的两个阶段。”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81-582页]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危机:“世界资本主义的总危机是否仅仅是政治危机或仅仅是经济危机呢?二者都不是。它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危机,是既包括经济、也包括政治的全面危机。同时也就很清楚,这种危机的基础,一方面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瓦解日益加剧,另一方面是脱离资本主义的国家——苏联、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经济实力日益增长。”
——[ 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82页]



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精彩

中期考核



整编来源:微信公众号“萌说经典”,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排版编辑:张建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